重庆建川博物馆|开放首日游客爆棚 俨然又一“网红”

重庆建川博物馆|开放首日游客爆棚 俨然又一“网红”

重庆建川博物馆|开放首日游客爆棚 俨然又一“网红”
重庆建川博物馆|开放首日游客爆棚 俨然又一“网红”

“不能进馆了,明天再来吧……”6月18日下午4时,看到重庆建川博物馆门前的停止售票告示牌,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遗憾地说。

18日开馆当天,重庆建川博物馆就售票近3000张,俨然已成为重庆又一“网红”景点。

“建设人”集体忆芳华

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由24个兵工生产洞改造而成,也是建设厂的老厂房。开馆当天,不少老“建设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自己当年工作的地方,变成什么样子了。

重庆建川博物馆|开放首日游客爆棚 俨然又一“网红”

市民参观抗战文物博物馆

61岁的刘永富曾在国营建设机床制造厂工作近20年,重庆建川博物馆的很多洞穴就是他曾经工作过的车间。“洞里冬暖夏凉,湿气非常重,每个工人都有或轻或重的关节炎,为此每天都能得到2角钱补贴。”他说,自己的父母在抗战时期也曾在兵工署第一兵工厂工作,把生产好的兵器通过人工运到码头,要途经狭窄的山路,非常艰辛。“年轻人也应该知道这段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九龙坡区市民周莉一家四口也在第一时间来参观。“我也是‘建设人’,曾在建设厂工作了十几年,在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看到了曾经接触过的机床,非常亲切,也很有感触。”她说。

75岁老兵迫不及待来“尝鲜”

“和平来之不易,这段历史应该被铭记!”当天,家住南岸区的华耀成在抗战文物博物馆“重庆大轰炸”场景前,一边拿起手机拍摄复原的场景,一边感叹。

“我早上9点多就到博物馆了。”华耀成今年已经75岁,膝盖患有撕裂性骨折,走路有些吃力,但为了“尝鲜”,开馆首日坚持来馆参观。他说,自己曾在上世纪60年代当过6年兵,“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才懂得和平的珍贵。”抗战文物博物馆展示的珍贵文物也让他感触很深,“这些文物太珍贵了,把这段历史挖掘出来意义非凡,以后我会带家人和战友来参观。”

重庆建川博物馆|开放首日游客爆棚 俨然又一“网红”

市民参观重庆故事博物馆

游客众多,工作人员有点忙

开馆第一天便游客爆棚,也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在游客中心入口处,该馆讲解员李建江、黄莎莎、蒋良文正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据了解,该馆共有13名讲解员,他们都是接受了3~10个月的培训后才正式上岗的。

李建江今年24岁,2017年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经济学专业。“樊建川馆长是一个特别‘潮’的人,微博打理得特别好。”他说,去年8月至今年4月,他就在成都建川博物馆接受培训,而和建川博物馆结缘就是从关注樊建川的微博开始的。

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中,抗战文物博物馆规模最大,讲解词字数超过6万字。黄莎莎说:“边看文物边背诵,我用了10天时间。”

博物馆前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开馆首日非常繁忙,当天前台虽然安排了5名工作人员负责售票和为游客服务,但仍有些忙不过来,“大家忙得水都没喝上一口,嗓子都冒烟了。”

摄影周舸/王茂松/周邦静

重庆建川博物馆|开放首日游客爆棚 俨然又一“网红”

九龙报“开馆特刊”受热捧

重庆建川博物馆|开放首日游客爆棚 俨然又一“网红”

市民在阅读九龙报社出版的重庆建川博物馆特刊

“与现实中的博物馆相比,报纸上的博物馆同样精彩,值得收藏!”6月19日,重庆建川博物馆游客大厅外,56岁的市民赵宗均参观完8个博物馆后,仔细翻阅了游客大厅赠送的九龙报社出版的“开馆特刊”。特刊中详细全面的报道,让他对博物馆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打算好好保存特刊,作为开馆游览纪念。

“特刊版面精美,内容丰富,十分受游客喜爱。”重庆建川博物馆工作人员说,“18日开馆时,我们在游客大厅放了几百份特刊,短短几个小时就被取完了。今天我们又在文创卖场出口、游客大厅加放了数百份,同样受到游客的欢迎。”

重庆建川博物馆|开放首日游客爆棚 俨然又一“网红”

市民参观抗战文物博物馆

重庆建川博物馆每天早上9:00至下午5:30开放,实行通票制,门票50元/张。在馆内,游客可以加盖独立设计的邮戳,留作纪念。而且,还有多种场景互动,如飞镖游戏、镜像体验等,可以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游客参与体验。

新闻多看点

爱因斯坦等15位西方历史名人手稿原件惊现九龙坡区钢琴博物馆

展览地址:九龙坡区滨江路 钢琴博物馆——明画廊餐厅

6月16日,“永痕—西方历史文化名人手稿品鉴展”在我区钢琴博物馆——明画廊餐厅正式开幕,也是重庆地区首次汇集众多西方名人手稿的展览。

展览现场展出是莫奈、毕沙罗、克里姆特、罗丹、雨果,大仲马、小仲马、李斯特、理查德·瓦格纳、小约翰·施特劳斯、舒曼、理查德·施特劳斯、圣桑、马勒、爱因斯坦15位西方历史名人的手稿。

重庆建川博物馆|开放首日游客爆棚 俨然又一“网红”

约翰·斯特劳斯手稿

展览上,这15位西方历史名人手稿原件或乐谱逐一亮相。其中,歌剧巨匠理查德·瓦格纳的一份写于1849年的《罗恩格林》的一页音乐手稿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

展览负责人川美国画系教授刘明孝介绍,理查德·瓦格纳改变了歌剧的原样,是将歌剧变成了复杂情感与心理纠纷的载体的破天荒的伟人。

他说,此次展览的目的就是借充满人文气息的九龙坡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艺术,欣赏艺术,它们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

重庆建川博物馆|开放首日游客爆棚 俨然又一“网红”

市民正在观看展览

此次展览为期为一个月。接下在九龙坡钢琴博物馆——明画廊餐厅会每月举办一次展览,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往观展。

关于名人手稿

手稿是作家的手写稿,包括文稿、诗稿、日记、书信、读书笔记、写作素材的记录等。艺术家手稿是指艺术家为创作作品而做的前期准备,是通过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式画出的艺术草图或写下的乐谱,其方式大体在速写,素描或速记的框架下进行。有时候,艺术家手稿还以批注,札记或者备忘录的形式记录自己稍纵即逝的艺术灵感。

刘明孝教授介绍说,名家手稿本来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因为大多是孤本,因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名人手稿不仅是名人过去的见证,更是现在的追溯。它们具有璀璨的历史价值。奥地利大作家茨威格说过:理解手稿的意义和美丽,必须满怀敬畏地看待这些表面并不显眼的纸页,必须爱戴和尊敬那些手稿的主人,因为手稿所承载的正是他们主人的生命痕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