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糧庫拯救了的天齊廟

管鑰匙的老大爺人很熱情,給我講了些村莊和廟宇的故事,說天齊廟之所以保存下來是因為文革時被改成了糧庫,但隔壁的大通寺就沒這麼幸運了。他指給我看院中多通碑刻裡都落有大通寺的款,甚至萬曆年間重修天齊廟時候,大通寺上下僧眾也是捐資不菲的。

一座糧庫拯救了的天齊廟

在東陽關東北有座辛村,村東頭現存一座不小的天齊廟,沿大路進村便可直接來到廟門前。天齊廟顧名思義就是供奉東嶽天齊仁聖大帝黃飛虎的廟宇,是道教的神邸。

一座糧庫拯救了的天齊廟

廟宇整體格局保存完整,山門為硬山頂式兩層樓閣,匾額上寫著“賞善罰惡”,內部為倒座戲樓。院內東西兩廂為面闊七間的配殿,這些均為清代遺留,並在近代被改建過。最北端的正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下有一米高的條石臺基,正中央向前延伸出小巧的月臺一座。明間設木板門,兩次間和稍間均為直欞窗,內部樑架用材碩大,結構簡練,有濃郁的早期建築特徵。其東西兩側還連有有垛殿。

一座糧庫拯救了的天齊廟

廟內有一塊落款“大元后至元五年(1339年)”的重修碑記,說到了“夫東嶽天齊仁聖帝者,乃群山之祖,五嶽之宗,掌人間生死之權,主天下災祥之事”,並“重修正殿五間,西廊一十四間”,由此可知現存正殿是元代所建。

管鑰匙的老大爺人很熱情,給我講了些村莊和廟宇的故事,說天齊廟之所以保存下來是因為文革時被改成了糧庫,但隔壁的大通寺就沒這麼幸運了。他指給我看院中多通碑刻裡都落有大通寺的款,甚至萬曆年間重修天齊廟時候,大通寺上下僧眾也是捐資不菲的。

因為辛村緊鄰東陽關,村東口的大通寺於是成為各色人等出入東陽關時祈福禱告的重要場所,在一塊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的殘碑上甚至還有安慶王府等四個王府為大通寺捐資的記載。大爺說這個大通寺原有五進院落的規模,但最後被拆了個乾乾淨淨,近幾年他負責管理天齊廟的鑰匙之後,才把散落各處的原大通寺碑刻收集到天齊廟裡保存。現在村裡每年都舉行祭祀東嶽大帝的廟會,有輩分和資歷的老人還要按傳統在大殿裡坐夜祈福,因此殿內窗下設有一些床鋪。

一座糧庫拯救了的天齊廟

當我走出天齊廟,來到東側想尋訪大通寺的蛛絲馬跡時,除了廣袤的農田和環村的土路,哪還有一絲古剎的痕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