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小被窮養的孩子,無論男女,長大後性格如何?

那些從小被窮養的孩子,無論男女,長大後性格如何?

很多家長都信奉: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

有這樣兩個家庭:

第一個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收入一般,孩子多,平時除了自己節儉,還要求孩子也不能浪費,但即便這樣,大兒子高考成功後,還是要四處籌錢,才能去北京。而在籌錢的路上,孩子看中了一本,需要父母半年工資的書,父親得知後,立馬同意買,並說:“別有心理負擔,買書欠的錢,爸爸慢慢還就是了。”

第二個家庭,父母雙博士,且祖輩事業有成,家族殷實,但父母雙方都不著家,孩子扔給保姆帶,平時幾乎看不到父母。

這兩個家庭,哪個算富養?哪個算窮養?

相信大家都看出來了,第一個家庭雖然物資上不富有,但在開拓孩子眼界上,給予無條件支持和信任。這樣長大的孩子,內心才是充足富有的

第一個家庭的孩子,那個買了巨貴的書的娃,就是晚清名臣:曽國藩。

那些從小被窮養的孩子,無論男女,長大後性格如何?

接下來,我們分別從精神窮養、物質窮養、雙窮養三方面,來看看窮養的孩子,會有怎樣的性格?

  • 精神窮養,物質也窮養:驕奢或摳門性格

對財物有極度渴求,“窮怕了”是他們的原始動力,而動力的方向,卻往往好逸惡勞,指向於找個有錢人結婚,男女都一樣。

婚後,有錢了,暴發戶心態一覽無遺,往往會比真正有錢人過得更奢靡。

還有一類,正好相反,不喜歡買東西、口頭禪是“這個還能用”、一定要買的話,儘量買便宜貨、習慣囤積,只進不出、特別在乎錢,斤斤計較、喜歡耍些小心機,並沾沾自喜……

  • 精神窮養,物質富養:自卑或討好性格

物質的富養,要啥給啥,但同時,又沒有至親保護的孩子,很容易成為同伴攻擊對象,如校園霸陵等。

於是怯懦、自卑便容易根植於這些孩子的心中,怕事,想用錢解決一切,但事實是,再有錢,也不可能是無底洞。

另一種性格,喜歡看人臉色,總是在揣度別人的感受,並以此來調整自己的行為,願意用錢來獲得別人給個好臉色。

解決問題的辦法過於狹隘,如果碰到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容易走極端。

  • 精神富養,物質窮養:積極和獨立的性格

物質窮不可怕,只要有父母足夠的關注、支持,孩子仍然會樂呵樂呵的長大。

長大後,也更容易勇往直前,反正什麼苦沒吃過,大不了再回家唄,光腳不怕穿鞋的,有敢闖的性子。

更相信“努力”,認為: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積極努力,就會有好的結果,

不好的一面是,身體比較容易差,這一方面是童年長身體時,營養缺乏,另一方面,也是這類性格的人,工作中往往很拼,不服輸,由此透支了身體。

那些從小被窮養的孩子,無論男女,長大後性格如何?

卡爾.羅傑斯說:一個有趣的悖論是,當我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時,我就能改變了。

把這句話,送給曾經被“窮養”過的孩子,並且想說:性格沒有好壞,每種性格都可以是自己人生的動力,也可以成為累贅,選擇權在你。

—End—


處處有心,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對兒童及青少年、家庭、婚姻方面的心理諮詢有長達10年的工作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