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都说要拍网剧,为何至今看不到作品?

文/苏行

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崛起和各平台对于自制内容重视程度的提升,近年来网剧正在丢掉“粗制滥造”的标签,品质、制作规模上都已逐渐赶超传统的电视剧,并且出现了《白夜追凶》、《河神》等一众爆款网剧。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都说要拍网剧,为何至今看不到作品?

欢喜传媒与多位名导达成了合作

从海外影视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影咖跨界做网剧并非什么新鲜事,在美国,像《爱乐之城》的导演达米恩·查泽雷等人都与Netflix签订过剧作协议。但与美国跨界合作的惊喜连连不同,就目前已有的作品来看,中国电影导演做网剧的情况并不理想,不仅很多计划迟迟未见推进,王晶导演的《冒险王卫斯理》系列豆瓣均分未达到5.0,管虎的《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也仅有5.2分。名导们高调入局网剧行业,为何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都说要拍网剧,为何至今看不到作品?

网生内容市场规模数百亿,电影团队拍网剧成大势所趋?

电影导演纷纷跨界拍网剧,看上去有些“另类”,但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又似乎是一种必然。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趋势预测2018-2020》, 2017年中国网络视频付费市场规模达到213.7亿元,同比增长96%;2018年预测规模达到360.4亿,同比增长68%;2017年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规模达到4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8%,2018年预测规模642亿,同比增长29.2%。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都说要拍网剧,为何至今看不到作品?

易观发布的《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趋势预测2018-2020》

面对这样巨大的市场,提升网剧质量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一方面,近年来网剧的制作成本不断攀升,24集的《河神》总投资超过1亿,《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按单集500万预算计算总投资也超过了1亿,某资深网剧制片人告诉壹娱观察,现如今投资靠前的剧集中大多数都是网剧;另一方面,网剧品质的提升也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将制作电影、电视剧的头部团队引入到网络内容制作似乎成了大势所趋。

“降维打击”,爱梦娱乐创始人雷鸣引用了《三体》当中的概念解释了电影导演入局网剧制作在制作质量上意味着什么。在他看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网络内容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从制作班底到最终呈现的内容都不能称得上正规,但电影团队的入局却能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个行业的生态。

有关此前网生内容产业的生态环境,从此前导演秦教授在《奇葩大会》上的分享便可窥得一二:为了用二十万预算拍出一部剧,整个剧组五天六夜不睡觉连轴工作

;秦教授也想过用《肖申克的舅妈》、《霸王别介》、《这个干爹不太冷静》等名字来给自己的作品博关注;有些团队甚至为了压缩经费,影片前六分钟使用的是摄像机拍摄,后五十四分钟则改用手机拍摄……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都说要拍网剧,为何至今看不到作品?

秦教授讲述网大野蛮生长的初期

其次,大导演的名号更容易融资、吸引流量,电影导演的加持让网剧未播先火。如已经开机的《外八行》,热门微博和新闻都免不了加上“陈凯歌监制”的定语;徐静蕾监制的《同学两亿岁》也因为在徐静蕾母校举行首映会,媒体和观众的焦点也放在了徐静蕾穿中学校服上面,从而收获了第一波流量。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都说要拍网剧,为何至今看不到作品?

《同学两亿岁》在徐静蕾母校举行首映会

韩三平在2018年电视节目交易会上说,“网剧对我们中国的电影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甚至断言,“网剧出身于更新的时代、更新的体制,因此它的生命力可能会更强,未来十年,我觉得中国电影要和中国网剧、电视剧捆绑起来同步发展”。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都说要拍网剧,为何至今看不到作品?

电影名导加盟,名声却和质量不划等号

虽然知名导演做网剧给作品带去了不少人气和底气,但到目前为止,雷鸣眼中更专业的“正规军”的加入,还没有给行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颠覆。导演们的名气似乎也并没有和作品的质量花上等号,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在壹娱观察看来,首当其冲的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现阶段各平台、网站都在不断签约各类大导演,但真正做出来的作品却很少。早先欢喜传媒引入宁浩、徐峥两位导演时,一度在业内引发了巨大轰动,但迄今没有看到作品消息;此外,早在2016年,欢喜传媒就与王家卫签约,号称投资将近4亿打造像《纸牌屋》一样的网剧,同样迟迟没有动静。

而即使是少有的顺利推出的网剧,大导演和正规军的加持似乎也并未能给影片带来太多保障,许多作品呈现出的质量令人堪忧。

去年因为一部《追龙》被观众评论为“认真起来吓死人”的导演王晶,今年的“冒险王卫斯理”系列豆瓣评分不足5.0,又被人调侃“回归正常水平”;另一位“触网”导演管虎,此前作品豆瓣评分均在7.0以上,而他所执导的网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却只有5.2分,远低于由孔笙执导的前作《鬼吹灯之精绝古城》(8.1分);第一部豆瓣评分达到8.3的《无心法师》,在香港导演游达志接手之后,第二部评分掉到了6.3,从口碑、流量上都无法与同期的《河神》、《白夜追凶》相提并论。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都说要拍网剧,为何至今看不到作品?

豆瓣5.2分的《鬼吹灯之黄皮子坟》

一些导演在网剧行业的表现不佳,或多或少与不熟悉网剧创作模式有关。一位在高校任教的电影学博士向壹娱观察解释道,电影和电视剧在观看载体和场所、观看习惯以及提供给观众的审美享受上都存在差异,电影往往更强调对影片画面和情绪的控制,故事在电影中成了其次

。以张艺谋为例,相比讲故事,他更擅长画面、构图的处理,以及色彩的运用;但电视剧、网剧等载体最看重的恰是故事,能否讲好网剧故事成了考验这些导演创作功力的关键。

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种情况是部分导演在作品中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甚至仅仅是挂个名,进而难以对影片质量加以把控。一位业内人士就向壹娱观察透露,“网剧、网大找著名导演挂名的情况确实普遍存在,有些平台会主动找大导演,他们只挂一个名就行,内容由团队里其他人制作”,因为平台看中的正是著名导演背后的资源和流量,而且“院线导演没时间天天盯着”。

所以尽管已经有诸多知名电影人宣布参与到网剧制作,但迄今为止产出的优秀作品并不算多,网剧与电影电视剧创作上的差异、挂名等现象都成为了限制剧集质量的重要因素。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都说要拍网剧,为何至今看不到作品?

美国电影导演触网为何能够收获佳绩?

虽然中国电影导演们的触网初体验看上去不太理想,但在更早一步尝试这种跨界的欧美,却已经有过不少优秀的案例,并在实际操作中却依旧探寻出了一条较为成熟的网剧创作模式。

除了商业上的考量,电视剧与电影创作方法上的差异给创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从而使得一部分导演也能自发产生跨界热情。大卫·芬奇就曾表示,电视剧的长度更能满足讲述一个长且复杂的故事,篇幅也容得下角色的成长。比如《纸牌屋》中的克莱尔和《权力的游戏》当中的詹姆斯,这两个角色都是经历了几季的铺垫之后才迎来爆发性的转变,引发了全球观众的热议。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都说要拍网剧,为何至今看不到作品?

《纸牌屋》中的克莱尔

在流量和创作空间的双重吸引下,大量好莱坞一线导演都参与到了电视剧制作当中,有些甚至深度参与了网剧制作。而在众多跨界合作中,最为广大观众所知的要数大卫·芬奇执导的《纸牌屋》,出品方Netflix借着大卫·芬奇的名头给剧集招徕了人气,大卫·芬奇精巧的拍摄手法也给整个系列的品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都说要拍网剧,为何至今看不到作品?

《黑镜》每集都由不同的导演进行拍摄

不过美国能够取得诸多成功,也是因为美国电影导演加盟电视剧制作的情况早已有之,2013年以后参与网剧制作的案例越来越多,电影导演和剧集合作的模式也更为完善,中国电影导演则是近两年才开始关注到网剧这个领域,因此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磨合。而制度之外,电影人的走心程度才是影响剧集质量的关键。有业内人士表示,有些电影名导仅仅抱着拿多少钱交多少活的心态拍摄网剧相反,很多年轻团队在创作上却更有拼劲,也敢于去挑战一些新东西。

“团队对这个项目是有创作冲动的,之所以一定要做好,是因为做好之后他的身价会涨,会有价值”。该业内人士认为,是否有创作冲动、是否有一定要做好的决心是驱使团队为项目付出的动力,而这种动力有时候比名气和经验更能给作品加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