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詳解!

龍生九子之一,是老大,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蹲立於琴頭。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絃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龍生九子詳解!

睚眥,龍生九子之一,龍身豺首,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常被凋飾在刀柄劍鞘上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睚眥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

龍生九子詳解!

嘲風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第三子。是一種瑞獸。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 從古至今的神只,一直是龍的第三個兒子。 在漢族民俗中,龍三子嘲風象徵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辟邪安宅的作用。專門用來化解風水十八煞中的反光煞。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龍生九子詳解!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報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鐘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龍生九子詳解!

狻猊(Suān ní),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一說是第五子,另說是第八子)。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常出現在漢族宮殿建築,佛教佛像,瓷器香爐上。

龍生九子詳解!

狴犴(bi an)又名憲章,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龍生九子之一,排行第四。它形似虎,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龍生九子詳解!

贔屓(bìxì),又名霸下,形似龜,傳說為龍九子之一.是老六,螭頭龜足,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併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它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它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龍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中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龍生九子詳解!

負屓([fù][xì])是古代漢族神話中的龍生的第八個兒子。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遺像。

龍生九子詳解!

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音吃吻),一般被認為是龍的第九子。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在古代漢族宮殿建築中,五脊六獸只有官家才能擁有。

龍生九子詳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