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坐完火车,却把铁路局告上法庭!直接胜诉!

公共场合禁止吸烟,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说过。

那么,普通火车上能吸烟么?

6 月 25 日,「中国普速列车无烟诉讼第一案」的判决结果,给了我们一个可能的答案:

不能

女大学生坐完火车,却把铁路局告上法庭!直接胜诉!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事件的始末。

2017 年,大学生小李乘坐 K1301 次列车(北京站至天津站)时,在车厢内闻到了刺鼻的烟味。

小李认为,这很不合理:

列车安全须知里明明写着禁止在列车各部位吸烟,列车车厢内却设置吸烟区、放置烟灰盒。列车工作人员不但不劝阻,甚至自己也在吸烟……

女大学生坐完火车,却把铁路局告上法庭!直接胜诉!

在向多方反映无果的情况下,小李直接将哈尔滨铁路局告上了法庭。这一案件,被称为「中国普速列车无烟诉讼第一案」

就在前两天,法庭经过审理后给出了判决结果:哈尔滨铁路局在火车上取消吸烟区,并拆除烟具。

小李,胜诉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胜利,这更是中国禁烟行动的一次里程碑。

在相关报道下,网友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不吸烟者表示支持、兴奋:

女大学生坐完火车,却把铁路局告上法庭!直接胜诉!

女大学生坐完火车,却把铁路局告上法庭!直接胜诉!

更令人欣喜的是,甚至连吸烟者,也认为这样判决是对的 :

女大学生坐完火车,却把铁路局告上法庭!直接胜诉!

女大学生坐完火车,却把铁路局告上法庭!直接胜诉!

女大学生坐完火车,却把铁路局告上法庭!直接胜诉!

尽管大多数人都觉得判决令人振奋,但依旧有少部分人觉得过于严苛:

女大学生坐完火车,却把铁路局告上法庭!直接胜诉!

女大学生坐完火车,却把铁路局告上法庭!直接胜诉!

女大学生坐完火车,却把铁路局告上法庭!直接胜诉!

公共场所禁烟,不严苛!

动车、餐厅、剧院、电影院……这些公共场所都禁烟,火车作为公共场所,为什么就不能呢?

公共场所禁烟,其实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大问题。

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的资料显示:

吸完 1 支烟后产生的烟雾,就能让 30 平米的室内 PM2.5 值暴增到 800。

吸完 2 支烟后产生的烟雾,会让 30 平米的室内 PM2.5 值进一步增长至 1000。

要知道,室外空气污染非常重的时候,空气中 PM2.5 指数也不过 500+。

女大学生坐完火车,却把铁路局告上法庭!直接胜诉!

更可怕的是,二手烟形成的雾霾,可是含有数千种有害物质的!其中明确致癌的就有 69 种。

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不仅能降低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更能显著减少婴儿早产(10.4%)和因哮喘而住院的儿童人数(10.1%)。

很多国家,都对公共场合实行全面禁烟政策:

  • 2004 年,爱尔兰成为第一个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国家;
  • 2004 年,印度的无烟立法生效;
  • 2006 年,乌拉圭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 2007 年,英国、香港公共场所禁烟;
  • 2008 年,法国公共场所禁烟;
  • 2014 年,俄罗斯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的一些城市也开始展开公共场所禁烟,但效果十分有限。

调查显示,中国办公室的吸烟率为 70%,餐厅和酒吧的吸烟率更是高达 80% 和 89%,甚至连温馨的家,无烟率仅为 20%。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

烟草每年会导致 100 万中国人死亡。每 5 分钟,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二手烟。

呼吸干净的空气,是一项基本人权

女大学生坐完火车,却把铁路局告上法庭!直接胜诉!

每次说到吸烟话题,总有人会辩驳说:

就是因为怕你们吸二手烟,才设立了吸烟区呀!

这样既保证了空气质量,又让烟民痛快吸烟。

真能如此吗?

香港科技大学曾做过一次试验:在密封的吸烟室中,随着开门关门,烟草烟雾会飘散到室外。开门频率越高,飘散数量越大。如果不关门或没有门,吸烟室则形同虚设。

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

在公共场所设置吸烟区,跟在游泳池里设立小便区是一样的。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指出:无论假装排风扇、空调或是其他通风、空气过滤装置,都无法完全避免二手烟。二手烟暴露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 任何剂量的二手烟摄入都会造成影响,吸入的越多,危险越大。

而这正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立法依据。

其实早在 2005 年,我国就加入了联合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此后,国家和地方的控烟条例相继出台。

2015 年 6 月 1 日,北京更是实施了所谓「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

然而直到今天,中国的很多地方,控烟状况却仍令人担忧。

  • 走进电梯,一股没有散去的烟味,熏得人不舒服;
  • 隔壁饭桌上,一群人喝着酒抽着烟,全然不顾旁人感受;
  • 机场车站,总有几个角落烟味缭绕,并悄悄飘向人群;
  • 甚至在医院、学校,都能见到吸烟的人。

在禁烟标志下吸烟,已经成了见惯不怪的现象。

明明已经有明确的法律、条例规范,「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却似乎成了一句空话。

这次判决,告诉我们每个人,面对二手烟,我们可以坚定地说不!

呼吸健康空气的权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