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犀鳥科

犀鳥科(Bucerotidae)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佛法僧目的1科。因嘴形粗厚而直,嘴上通常具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有12屬45種。中國有4屬4種:冠斑犀鳥、白喉犀鳥、棕頸犀鳥及雙角犀鳥。該科鳥類為善於攀援並趾型鳥,其外趾和中趾基部有三分之二互相併合,中趾與內趾基部也有些併合。冠斑犀鳥是中國最常見種,體大型,體重700~960克(雄)和600~850克(雌);嘴巨大而下彎,象牙色,長130~140毫米。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白腹黑啄木鳥

白腹黑啄木鳥(學名:Dryocopus javensis),是啄木鳥科、黑啄木鳥屬的中型鳥類,體長43-46cm,頭頂具長的紅色羽冠,顎紋亦為紅色,其餘頭、頸、胸和上體黑色,腰和腹白色,飛翔時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亦明顯可見。雌鳥頭頂黑色,亦無紅色顎紋。

白腹黑啄木鳥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m以下的山地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常綠及落葉闊葉林中,多在高大喬木的中、上部活動和覓食,主要以蟻類和昆蟲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闊嘴鳥

又名三寶鳥(學名:Eurystomus orientalis)為佛法僧目三寶鳥屬下的一種中小型攀禽,共有10個亞種,體長26-29cm,體重107-194g。通體藍綠色,頭和翅較暗,呈黑褐色,初級飛羽基部具淡藍色斑,飛翔時甚明顯。虹膜暗褐色,嘴、腳紅色。常長時間地站在林緣路邊高大喬木頂端枯枝上,或在空中成圈飛翔和上下飛翔,邊飛邊“嘎嘎”地鳴叫。如發現飛行中昆蟲,則追趕捕食,如果在地上發現蜥蝪或昆蟲,則如伯勞採餌,在地上以跳躍代步行捕食。

繁殖在樹洞、崖壁或岩石窟窿,亦利用啄木鳥或喜鵲等舊巢,產3個具有光澤的白色卵。雌雄共同孵卵育雛,雛鳥約4星期後離巢,第3年才開始繁殖。該種鳥類配偶間以漂亮的求愛飛行聞名。三寶鳥羽毛鮮豔,是價值較高的籠養觀賞鳥。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鶴嘴翠鳥

鶴嘴翠鳥(學名:Pelargopsis capensis)屬翠鳥科,是體型非常大(35釐米)的藍背翡翠鳥。有碩大的紅嘴,頭頂、臉側及頸背灰色/棕色。下體橘黃色偏粉。體長440毫米。喙紅色,粗壯似鸛嘴。鶴嘴翠鳥有15亞種之多,中國僅有1亞種。是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之一,為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一種。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鸚鵡科(所有種)

鸚鵡科鳥類大小差別懸殊,體長83~991毫米。嘴甚短強;上嘴鉤曲而虎皮鸚鵡具蠟膜,猶如猛禽;上嘴能轉動,其與頭骨如具鉸鏈一般:嘴鉤內有銼狀構造;舌多肉質而柔軟。翅形稍尖,初級飛羽10枚,缺第5枚次級飛羽。尾長短不一,具12枚尾羽。跗骨短健,被以細鱗。趾4枚。前後皆兩趾,適於攀樹。體羽常為綠色,或綠藍和紅色等,甚為豔麗。雌雄相差不多,幼鳥與雄鳥相似。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小杓鷸(xiǎo biāo yù )

小杓鷸(學名:Numenius minutus )是鴴形目鷸科的涉禽,體長30釐米左右,體重100-250克。是體型最小的杓鷸。頭頂黑褐色,具較細的中央冠紋。穿眼紋黑褐色,眉紋淡黃色。背、肩羽黑色,密佈淡黃色羽緣斑。前頸、胸皮黃色,具細的黑褐色條紋。腹白色,兩脅具黑褐色斑。嘴峰略微向下彎曲,下喙基部肉色。棲息地在湖邊、沼澤、河岸及附近的草地和農田。冬季出現在沿海地區。食物有昆蟲(如大螞蟻)、蟹類、草籽等。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白枕鶴

白枕鶴(學名:Grus vipio)體形與丹頂鶴相似,略小於丹頂鶴,而大於白頭鶴。上體為石板灰色。尾羽為暗灰色,末端具有寬闊的黑色橫斑。取食時主要用喙啄食,或用喙先撥開表層土壤,然後啄食埋藏在下面的種子和根莖,邊走邊啄食。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花尾榛雞

花尾榛雞(學名:Bonasa bonasia):屬於走禽。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於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不善飛;腳強健,具銳爪,善於行走和掘地尋食;鼻孔和腳均有被羽,以適應嚴寒。雄鳥頭上有短羽冠;上體大都棕灰,具慄褐色橫斑;頦和喉黑,下體暗棕褐而雜以白色;外側尾羽呈花斑狀,而具一條寬闊的黑褐色次端斑。雌鳥略同,但頦和喉大都棕白。

棲息於林下植被繁茂,漿果豐富的松林、雲杉、冷杉等針葉林中。多成小群活動,以各種野生植物的綠色部分、種子、果實為食。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黃嘴白鷺

黃嘴白鷺(學名:Egretta eulophotes),也叫白老、唐白鷺,珍稀水禽,中型涉禽。體長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雄羽色相似,通體白色。嘴、頸、腳均長。

棲息於海岸峭壁樹叢、潮間帶、鹽田以及內陸的樹林、河岸、稻田,以魚、蝦和蛙等為食,有結群營巢、修建舊巢和與池鷺、夜鷺、牛背鷺混群共域繁殖的習性。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彩䴉

彩䴉(學名:Plegadis falcinellus)䴉科彩䴉屬的鳥類。體長48-66釐米,翼展80-95釐米,體重485-580克。是深栗色帶閃光的䴉,看似大型的深色杓鷸,上體具綠色及紫色光澤;虹膜褐色;嘴近黑色;腳綠褐色;臉部裸露,裸皮及眼圈鉛色;頸、上背、肩和最內側翼上覆羽色深。頭部除面部裸出外皆被羽,體羽大部為青銅栗色。叫聲是帶鼻音的咕噥聲,於巢區發出咩咩及咕咕的叫聲。

彩䴉主要棲息在溫暖的河湖及沼澤附近,有時也會到稻田中活動活動。它們性喜群居,而且經常與其他的一些䴉類、鷺類集聚在一起活動。主要以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蝦、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彩䴉繁殖期因地域的不同而有差異,通常在春季成群營巢,每窩產卵3-5枚。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白鷳

白鷳(學名:Lophura nythemera)屬於大型雞類。雄鳥全長100-119釐米,雌鳥58-67釐米。頭頂具冠。嘴粗短而強壯,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鉤;鼻孔不為羽毛所掩蓋著。翅稍短圓。尾長。跗蹠裸出,雄性具距,但有時雌雄均有;趾完全裸出,後趾位置較高於他趾。雌雄異色;雄鳥上體白色而密佈以黑紋,頭上具長而厚密、狀如髮絲的藍黑色羽冠披於頭後;臉裸露,赤紅色;尾長、白色,兩翅亦為白色。下體藍黑色,腳紅色。雌鳥通體橄欖褐色,羽冠近黑色。

棲息於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綠闊葉林和溝谷雨林。食昆蟲、植物莖葉、果實和種子等。通常成對或成3-6只的小群活動,性機警,很少起飛,緊急時亦急飛上樹。繁殖期築巢於灌木叢間的地面凹處。每窩產卵4-6枚,雛鳥早成性,孵出的當日即可離巢隨親鳥活動。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黑頸鸕鷀

黑頸鸕鷀(學名:Phalacrocorax niger),中型水鳥,體長50~51釐米。繁殖期通體黑色,綴有深藍色和藍綠色光澤;肩、內側次級飛羽及翅覆羽暗銀灰色,羽緣黑色;頭頂、頭的兩邊和頸綴有少許白色絲狀羽;枕部和後頸有輕微的短的羽冠。主要以魚為食。繁殖於各種適合於營巢而又富有食物的湖泊、池塘和沼澤地上,也營巢於比較小的水塘。常成5~6對的小群在一起營巢,偶爾也見有多至50~60對的大群在一起營巢於水邊樹上或比較高的草叢中。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八色鶇科

八色鶇科(學名:Pittidae Pittas )是雀形目八色鶇科的鳥類,共有1屬32種91亞種。分佈於從非洲至澳大利亞。中國有8種。體色鮮豔,棲於地面。體型圓胖,尾短,腿長,主要棲息於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壩和丘陵落葉很厚的各種類型的樹林中,也見於林緣溪流邊的灌叢和小樹上,田壩區的榕樹和村寨邊的小樹上,以及竹林等環境。常在森林底層或低植被中找食無脊椎動物。叫聲簡單哀婉。主要以甲蟲、白蟻、鱗翅目、鞘翅目的昆蟲和蚯蚓、蜈蚣等小動物為食。大都在矮樹的低枝間營巢,有時置於地上。每窩產卵2-7枚。卵粉紅色,綴以白色和紅色點斑。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黑䴉

黑䴉(學名:Pseudibis papillosa),鸛形目䴉科動物。體大的黑色䴉,特徵為頭裸出,肩部具白色斑塊,腿紅色,頸背具淺藍色斑塊。通體體羽深褐,兩翼及尾黑色具光澤,下體無栗色。 虹膜暗色;嘴黑色;腳紅色 。

黑䴉喜在較乾燥的平原耕地、殘茬地、幹河堤等處活動,偶然也到沼澤地。主食昆蟲,兼食蛇和青蛙,也啄食多種成熟的農作物。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藍耳翠鳥

藍耳翠鳥(學名: Alcedo meninting)是小型攀禽。全長約15釐米。頭頂和頸黑色,具藍紫色橫斑;耳羽紫藍色;喉部淡棕色;頸側各有一黃白色斑點。

藍耳翠鳥有林棲的水棲兩大類型。林棲類藍耳翠鳥遠離水域,以昆蟲為主食。水棲的一類主要生活在各地的淡水域中,喜在池塘、沼澤、溪邊生活覓食,食物以魚蝦昆蟲為主。常常靜棲於水中蓬葉上,水邊岩石上的樹技上。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鵑鳩(所有種)

鵑鳩,拉丁學名為Macropygiaphasianella。烏鵑鳩體長36~38釐米。頭部及頸後部呈慄褐色,並雜有黑色的細紋。體長36~38釐米。頭部及頸後部呈慄褐色,並雜有黑色的細紋。上體其餘部分為微有金屬光澤的黑褐色。背上部為閃亮的綠色,兩翅和尾羽與背部顏色相同,外側尾羽具有不明顯的黑色橫斑。下體呈鏽褐色,並具有黑褐色的細斑,兩脅及腹部顏色較暗。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黑嘴端鳳頭燕鷗

黑嘴端鳳頭燕鷗(學名:Sterna bernsteini)是中型水鳥,體長38-42釐米。羽色與黃嘴河燕鷗較為相似,夏羽自前額經眼睛到枕部的頭頂部分,以及頭頂上的冠羽均為黑色,背部、肩部和翅上覆羽為淡灰色,幾乎呈白色,而黃嘴河燕鷗的羽色較深。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銅翅水雉

銅翅水雉(學名:Metopidius indicus)是小型涉禽,體長28-31釐米。頭頸、下體黑色,具金屬色輝。從眼到頸有白色縱紋,背、內側初級一飛羽橄欖銅綠色,尾下覆羽栗色。跗蹠的前後均有盾狀鱗,趾、爪均甚長,後爪特別長。棲息於熱帶開闊的田壩區,單個或成對在沼澤溼地中活動覓食。捕食昆蟲、蝸牛、小魚和水生植物。配偶為一雌多雄制,雌鳥常常擁有很多個雄鳥。雄鳥的領域性極強,常常為保衛領域而彼此爭鬥。7-8月產卵,巢用雜草鋪墊而成,每窩產卵4枚。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沙丘鶴

沙丘鶴(學名:Grus canadensis)為鶴科鶴屬的鳥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加拿大哈得遜灣。沙丘鶴又叫棕鶴或加拿大鶴,是大型涉禽,體長100-110釐米。通體的羽色均為灰色而綴有褐色,下體稍淡。前額、眼先和頭頂的前部都有裸露的皮膚,呈鮮紅色,被有稀疏的象頭髮一樣的剛毛。頦部和喉部為白色。長腿幾乎為黑色。主要以各種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葉、芽、草籽和穀粒等為食。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黑鷳

黑鷳(學名:Lophura leucomelanos),大型雞類,體長56-60釐米。雄鳥上體呈黑褐色,背羽具有黑紫色金屬光澤。頭頂有黑色羽冠。臉部裸皮呈紅色,並散生有稀疏的黑色纖羽。尾部長而側扁,中央兩對尾羽呈紅褐色,其餘為黑褐色。下體多為暗褐色。胸羽呈披針形,各羽羽幹為白色,並雜有淡灰色。嘴為黃褐色,基部稍黑。腳和爪為灰色或鉛褐色。雌鳥體羽為棕褐色,並雜有不規則的黑褐色斑。

黑鷳僅見於海拔2300-3300米高的山地森林,有時也到低山及山谷箭竹叢及林間草叢中,也常見於低山丘陵和山谷地帶。成對或成家族群活動。主要以植物嫩葉、芽苞和種子為食,也吃部分昆蟲。繁殖期為5-6月。每窩產卵5-9枚,卵的顏色為深皮黃粉紅色。孵化期為24-25天。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鐮翅雞

鐮翅雞(學名:Falcipennis falcipennis)體長32-41釐米,體重600-700克。因其翅膀上的初級飛羽呈鐮刀狀而得名,鐮翅雞的上體橄欖褐色而帶黑斑;腹白而具黑斑。中央尾羽褐色,外側尾羽黑色帶較寬的白色羽尖。紅色的眉瘤凸顯。

典型的森林鳥類,棲息的海拔高度範圍一般在700-1600米。食物主要是植物的種子,吃一些鱗翅目的昆蟲、甲蟲、蝸牛和螞蟻。繁殖期是4-7月,4月下旬就開始出現發情和求偶行為。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鴛鴦

鴛鴦(學名:Aix galericulata;英文名:Mandarin Duck,即中國官鴨)鴛指雄鳥,鴦指雌鳥,故鴛鴦屬合成詞。屬雁形目的中型鴨類,大小介於綠頭鴨和綠翅鴨之間,體長38-45釐米,體重0.5千克左右。雌雄異色,雄鳥嘴紅色,腳橙黃色,羽色鮮豔而華麗,頭具豔麗的冠羽,眼後有寬闊的白色眉紋,翅上有一對慄黃色扇狀直立羽,像帆一樣立於後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極易辨認。雌鳥嘴黑色,腳橙黃色,頭和整個上體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後連一細的白色眉紋,亦極為醒目和獨特。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蘆葦沼澤和稻田地中。雜食性。

鴛鴦為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之所以被看成愛情的象徵,因為人們見到的鴛鴦都是出雙入對的。作為經常出現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中的鳥類。人們常用鴛鴦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蛇雕

蛇雕(學名:Spilornis cheela)全長61~73釐米,大中型鷹類。頭頂具黑色雜白的圓形羽冠,覆蓋後頭。上體暗褐色,下體土黃色,頦、喉具暗褐色細橫紋,腹部有黑白兩色蟲眼斑。飛羽暗褐色,羽端具白色羽緣;尾黑色,中間有一條寬的淡褐色帶斑:尾下覆羽白色。喙灰綠色,蠟膜黃色。跗蹠及趾黃色,爪黑色。多成對活動。棲居於深山高大密林中,喜在林地及林緣活動,在高空盤旋飛翔,發出似嘯聲的鳴叫。以蛇、蛙、蜥蜴等為食,也吃鼠和鳥類、蟹及其他甲殼動物。用樹枝築巢於高大樹上。每年3~5月份繁殖,產卵一枚,卵色乳白或黃白色雜以紅棕色汙漬。營巢於高樹上,用樹枝搭成平臺式的巢,內鋪綠葉。以小型兩棲類、爬行類以及鳥類為食。

野生動物圖鑑——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鳥類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