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有“逃跑将军”之称,为何蒋仍重用他?

渭水一青萍

站在不同角度看一个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站在不同时点看一个人,同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尤其遇到命运像抛物线的历史人物,更是如此。

客观地说,说刘峙是逃跑将军,这是一个特定角度的看法,也是一个特定时点的嘲讽,算不上公正理性的盖棺之论。

事实上,这位国军“五虎上将”之首在历史待遇上有些憋屈,这种憋屈还不是后来我们强加给他的,抗战后,他就戴上了这顶不堪的帽子。

人的命运有时候就是如此残酷,两三个污点就能把之前所有的“闪光点”全部抹杀。

刘峙,字经扶,小名蠢子,听这小名就不难想像,打小他要么是真傻,要么大智若愚。

当然,这样一位民国军界的风云人物是不可能真傻的。

1892年出生的刘峙是悲惨人家的穷孩子,老爹死的很早,老娘屡次改嫁,他自己就像个拖油瓶。因为这些,7岁读私塾的时候,刘峙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贫穷才知道,知识也是需要花钱买的。”

读了一段时间的私塾后,刘峙曾幸运地被人带去日本留学,不走运的是,在日本屁股还没坐热,他就被迫卷铺盖回来了,倒不是他不想在日本用功,是当时的清廷要强制取缔留学生。

从日本回来后,刘峙先上湖南陆军小学,再上武昌陆军中学,1913年又上了河北保定军官学校,但直到1924年进入黄埔,之前他的运气始终不好。

在那十几年时间里,刘峙最大的“收获”就是四处碰壁。当连长遇到过无粮无饷,当中校副团长遇到过冷遇羞辱,更遇到过身染瘟疫、生命垂危以及遭敌兵追击、死里逃生的危险,尤其在从军途中几易其主,一会在滇军,一会在粤军,起起落落,进进退退,混乱不堪。

但这段漫长的碰壁经历也造就了刘峙性情上最大的一个特质——浑厚容物。

但自进入黄埔之后,属于刘峙的运气就来了,而且来的还很凶猛。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官学校举行盛大开学典礼,因为资历在那里摆着,又和蒋介石有粤军共事的渊源,所以他很顺利地谋到了战术教官以及参谋处科长的职位。黄埔成立教导1团、2团后,凭借综合条件,刘峙又顺利地干上了教导1团第2营的营长。

在后来的排资论辈中,这个占位无疑是很重要的。

大半年之后,属于一代黄埔军人的铁血征战到来了,置身其中,这时候的刘峙几乎可以这么形容,能力没得说,运气好到爆!

所谓“福将”之名就是从这阶段来的。

1925年2月,刘峙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在淡水、棉湖两战中战绩显著,接着又在平定刘震寰和杨希闵的叛乱中建立战功,因为战场表现很拔尖,是年8月他接替何应钦升为了第1团上校团长。

9月二次东征开始。刘峙的表现更牛,华阳一战苦战大胜,为此蒋介石赞赏他说:“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大关键,其重要性不下于棉湖之役,今刘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之大幸也。”

就此,升为第1军第2师师长的刘峙成了蒋介石的嫡系大将。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刘峙作为打手,将对老蒋的忠诚呈现的很坚决、很彻底。

接下来就是北伐,刘峙的人生抛物线仍在朝上猛抛。众多旧军阀将领纷纷败在刘峙脚下,其中包括孙传芳。

屡战屡胜,逢凶必化吉,在蒋介石眼中,这阶段的刘峙绝对是一员悍将、福将。

在随后的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以及讨伐唐生智、石友三的战场上,刘峙的表现依旧在线开挂,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事在他那里几乎就是家常便饭。

基本平息新军阀间的争斗后,蒋介石的枪口随即转向红军。1932年6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的第四次围剿,刘峙指挥中路军7个纵队采用并列推进、纵深配备、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战术相继攻占大别山根据地中心新集、金家寨,迫使红四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离开根据地。

对此,蒋介石这么嘉奖刘峙,将河南新集命名为经扶县,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

1935年4月,刘峙升为二级陆军上将,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对于43岁的刘峙而言,这算是他人生抛物线的顶点了,蒋介石、何应钦之下,五虎上将之首,这几乎就是国军第三人的概念。

不过,盛极之后,刘峙很快就迎来了他人生抛物线的下坠时刻。

西安事变就是那个分界点。

因为在西安事变中露骨地紧随何应钦,事后刘峙遭到了蒋介石的猜忌。有些人的命运就是这么奇怪,就像一个气球,一旦被刺出一个孔洞,剩下的就是持续漏气,直接干瘪难堪为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的刘峙,在平汉路战役中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从此长腿将军、逃跑将军的称号就扣在了他的脑门上。

是锐气勇气没了?是真的江郎才尽了?是真的遇强敌就没戏了?

可能都有。

因为在第一战区的掉链子表现,刘峙随后遭到了蒋介石的降级任用,这位曾经的统兵大员变成了后方的一个勤杂工,美其名曰请负责汉江两河警备,把收容残兵、抢运物资、构筑工事、封锁河道的工作做好。

为此,刘峙曾感慨:“保定战败后,由洛阳到宜昌,手中无权,我任人在蒋公面前摆布,备受欺凌,但总是以忍让为先。毕竟,我们都不过是中国历史过程中的一分一秒,又何必如此认真,自寻烦恼。”

从这感慨其实能看出来了,刘峙颓了。

之后,刘峙改任重庆卫戍总司令,什么样的表现呢?

庸得很,贪得很。

在这有必要提一句,刘峙的大老婆是个悍妇,没少仗着刘峙的名号贪污受贿。

解放战争期间,处处被动挨打下的蒋介石还是在老圈子里找人撑局面,这里有气魄的问题,更是惯性使然。

就这样,刘峙复出了,但很像赶鸭子上架。

1946年,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军发动进攻,刘峙率部到驻马店、南阳围攻中原解放军。

结果,李先念突出重围;刘部赵锡田第3师被刘邓大军全歼。

得知这一消息,蒋介石一怒之下又撸了刘峙。

1948年5月,坐镇徐州的剿总司令顾祝同升任国防部长兼参谋总长,剿总一职难以兼顾,没有办法,老蒋又想到了刘峙。

结果一上任,刘峙即遭到了部下暗地嘲讽:“徐州乃南京大门,应该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虎将,也应该派一狗看门。今天却派了一只猪,大门如何还能守得住?”

话音刚落没几天,河南开封就丢了。

接下来就是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所部悉数被歼——

被解放军全歼22个军、56个师,共计55万人后,刘峙从蚌埠逃到南京,责任虽不能由刘峙一个人负,但锅他必须背着。

值得一说的说,刘峙在背锅的时候还特意来了个剃光头明志,但卵用没有。

之后这个已经彻底衰了的人就逃向了九龙。在九龙,刘峙因遭土匪抢劫,十分狼狈,差点连跑路盘缠都没了。

随后,刘峙“流浪”去了印尼,当了两三年的中小学教员,直到1953年才等到蒋介石的示谕:即速携家眷返台。

到了台湾,刘峙不再有所求,安心当了一名寓公,直到1971年去世。

人生低谷时,刘峙有句座右铭:“智者劳,而仁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在人生抛物线一路向下的时候,他或许认为自己就是那个无所求的无能者。

最后说重用的问题,改成老蒋其实是在抛着用可能更准确。


黑句本

刘峙和蒋鼎文一样,他们在成长的路上遇到了国军的高速成长,自然会走得太快。在面临新的大的战争的时候自然难以适应。他们更多是为形势所推动,并非推动形势的人。

1、南下广州寻真理

刘峙、蒋鼎文、卫立煌都一样,从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

刘峙参加了江西督军李烈钧的“二次革命”。后南下护国,护法,参加南方军阀混战。

在1924年,何应钦引荐其进入黄埔做战术教官,这应该是其命运的转折点。当然这和之间在大元帅府的履历也有关系。

在年底组建教导团,起步就是一团一营营长,同僚有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等。东征后,接任何应钦为团长。

在1926年扩编后,任师参谋长兼旅长,很快就任师长。北伐前到了师长,那注定是方面大员。要知道薛岳此时只是一个团长。蒋鼎文、陈继承都是刘峙下面的团长。

2、北伐的升迁

南昌战役,王柏龄基本退出了军界,刘峙接替了他的职务,负责指挥一二师作战。

在龙潭之役结束后,刘峙已经升任种子军第一军军长。

在二次北伐中,刘峙为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长,下辖杨胜治第一军、缪培南第四军、顾祝同第九军。已经承担起方面作战

(龙潭之役立功)

在新军阀混战中,刘峙不负众望,为蒋介石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5年,刘峙晋升上将,还兼河南省主席。文武通吃。

在之前的鄂豫皖作战、之后的讨伐军东路军,其都已经荣升战略方面作战。是国军里面最耀眼的星。

3、为何成为“逃跑将军”?

抗战初期,刘峙负责平汉线方面作战,保定、石家庄一路溃败。和在山西作战的卫立煌形成鲜明对比。

(平汉线作战)

其不利原因在于:

一、成长太快缺乏战争历练,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五年内从低级军官到方面大员,很大程度上不是军功,而是来于形势与人事。

二、向下经营不足,没有自己的小派系。在蒋介石五虎上将中,有自己派系的也就陈诚,在战争中,自然如臂指使,且有源源不断升起来的将才。

三、平汉线的准备确实仓促,兵力不足。郑洞国在回忆录中就明确写这个。

总结:

刘峙像一个职业军官,他有自己的理想,也为之奋斗过。在遇上贵人,努力奋斗,成为方面大员。他缺乏经营派系的能力与心,在对日与解放战争中难以如臂指使,且久疏战阵,自然显得作战不行。

参考文献:

黄道炫.密县故事:民国时代的地方、人情与政治[J].近代史研究,2017(04):4-23+160.

张小波.刘峙主豫时期治理匪患的策略[J].兰台世界,2015(22):159-160.

胡若晨. 论抗日战争四次襄阳会战[D].武汉理工大学,2014.

崔跃峰.刘峙主豫时期县长管理制度探析[J].史学月刊,2013(07):77-87.

郭昌文. 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D].浙江大学,2011.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刘峙乃蒋介石心腹,号称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解放战争中的“猪头将军”,还被称为“敛钱司令”,军事水平可见一斑。

蒋介石的用人原则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

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蒋介石为巩固地位无所不用,最重要的一招便是“任人唯亲”。他麾下亲信众多,有所谓五虎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其中刘峙既是“五虎将”之一,又是“八大金刚”之一,不可不谓深受器重。

蒋介石利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之机会大肆收买人心,培植个人势力,很多黄埔军校的教官和学生都拜入他门下,但后来是否受到重用且掌握实权,跟能力没有必然关系,关键要看是否忠于蒋介石倡导的所谓“黄埔精神”,即“服从校长、尽忠党国、精诚团结、成功成仁”。

这种任人唯亲的模式必定导致一些无能之辈,靠着对蒋介石的忠诚窃取高位,手握重权,最后成功“坑校长”,刘峙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凭借两次忠心的卖力表演,刘峙成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

刘峙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学校,又到黄埔军校当教官,有一定理论功底,国民政府东征和北伐战争中,他所部也曾屡立战功,后来的两次忠心表现更是让他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

1926年3月的“中山舰事件”中,刘峙忠实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率部扣押第二师和海军中的所有党代表及党员。1927年4月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刘峙充当了蒋介石的帮凶,镇压革命运动,杀害共产党人。

凭借军阀混战中的抢眼表现,刘峙成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首

后来的军阀混战中,无论是在蒋桂战争,还是中原大战中,刘峙都竭尽全力,为蒋介石卖命,立下赫赫战功,蒋介石甚至把河南新集命名为经扶县(刘峙字经扶)以示表彰。

刘峙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晋升二级陆军上将,兼河南省政府主席,高居“五虎上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之首,登上人生巅峰。

人到巅峰,必定滑落,刘峙很快开始了自己的“坑蒋”生涯

抗日战争中,刘峙被委任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率部进驻保定,防守平汉路沿线,结果日军大举进攻,只用1天便突破防线,直插保定。

刘峙惊慌失措,率军沿平汉线不战而逃,一口气逃到石家庄,把兵权交给商震、黄绍竑。事后,刘峙因不战而逃,一溃千里的表现,人送外号“长腿将军”,讥笑他擅长逃跑。

解放战争中,刘峙曾因指挥失误被蒋介石撤职,但在极为关键的淮海战役中,再度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出任徐州剿总司令,负责全权指挥徐蚌会战。

刘峙当即表示对党国的忠心:“要我做官,不能奉命;要我拼命,义不容辞!”

这一任命遭到国军将帅强烈反对,邱清泉公然说:“徐州乃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该派一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会守不住”,这里的猪指的便是刘峙,因其长相肥头大耳,屡战屡败,因此得名。

但对老蒋来说,能不能打仗是次要的,必须要用对自己绝对忠心的人

这一举动却受到人民解放军的热烈欢迎,解放军发出动员:“打到徐州去杀猪”!

不出意料的是,刘峙到任后不到1个月,国军就全线垮台,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刘峙早早逃跑,留下杜聿明兵团全歼,杜聿明被活捉,有力加速了解放战争进程,功劳可比刘伯承。

刘峙的成败折射了蒋介石毕生如一的用人理念——任人唯亲,他宁用忠心听话的怂包,也不用能打的“贰臣”,像卫立煌、薛岳、白崇禧、孙立人这类当世名将,都不为他真正重用。如此任人唯亲,最终的失败结局也就不难预料了。


狄飞惊

刘峙其实挺厉害的,是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逃跑将军”和解放战争中的“猪将军”这种糟糕的表现是有其原因的。

刘峙算是很早的国民党党员了,党龄不比蒋介石短,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和熊式辉、陈继承等人是同学,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等大事。1924年经何应钦介绍到黄埔军校当教官,从此刘峙与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等结成一团,是最早一批投靠蒋介石的人。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刘峙忠实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扣押共产党人,从此受到蒋介石信赖。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刘峙充当了蒋介石镇压革命,杀害共产党人的帮凶,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和“八大金刚”之一,从此官运亨通。

之后的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中刘峙都有上佳表现,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击败冯玉祥、傅作义等人,在蒋介石最危急的时候助其反败为胜。

1932年6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的第四次围剿,刘峙率领7个纵队迫使红四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离开根据地。1933年,刘峙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战无不胜给红军造成大量伤亡。1935年4月,刘峙因功升为二级陆军上将,与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一起被称为五虎上将,刘峙是五虎之首,声威一时无两。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峙被任命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在在平汉路战役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被讥笑为“逃跑将军”。这里面有个问题,卢沟桥事变后冯玉祥联络西北军旧部想东山再起,当时第一战区集中了西北军宋哲元的部队,宋哲元算是对冯玉祥最忠心的了,刘峙的这次溃败虽然污了自己的名声,但却给了蒋介石对付宋哲元的借口。蒋介石趁机夺了宋哲元的兵权,将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拆分,从此西北军算是彻底成了历史。也即是说刘峙这场败仗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功劳,这从之后刘峙被任命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就可以看出来,刘峙要真是愚蠢无能之人,蒋介石敢把身家性命交给他保护么?

解放战争时间,刘峙在1946年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率兵围攻中原解放区,打得也是有声有色,但1946年9月受定陶战役赵锡田整编第三师被全歼事件牵连被撤职。其实赵锡田被全歼真不赖刘峙的指挥,赵锡田仗着是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外甥、手下整编第三师是全美式装备不听号令,孤身进军将自己陷于死地,怪不了别人。

到了1948年淮海战役的时候刘峙再获起用,但国民党大势已去、丧尽人心,不是靠一两个精兵强将能够挽救的了。

刘峙早期也算是个革命青年,指挥作战敢打敢拼,只不过后来陷于国民党体系的派系争端、各路军头的勾心斗角,让曾经的战将蹉跎了后半辈子。


当狗容易做人难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五:陆军二级上将、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说起国民党将领,有李宗仁、白崇禧、薛岳、杜聿明这样的帅才,也有胡琏、张灵甫、邱清泉、陈明仁、黄伯滔这样的将才,唯独有一位位居国军五虎上将之一,指挥国军七个兵团、三个绥靖区90万大军的总司令官,却因副司令长官不在,居然不大言不惭的说,负责指挥作战的副总司令官不在,大家按兵不动等他回来再说;又因自己贩卖私盐赚钱需要,临时修改主力兵团编制和行动,致使淮海全局被动、处处挨打,这位国军“名将”就是官拜陆军二级上将、徐州剿总司令长官、最后逃亡马来西亚担任小学老师的的蒋介石爱将刘峙。



被誉为猪的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

1948年国军节节败退,从重点进攻转入了重点防御,东北卫立煌集团、华北傅作义集团、西北胡宗南集团都进入防御态势,国军唯一还有进攻作战能力,是华中、华东两个剿总司令部,编有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黄伯滔兵团、孙元良兵团、宋希濂兵团、张淦兵团等机动作战兵团。蒋介石本着守江必守淮的理论,准备将国军步步南撤,在江淮间进行机动作战,面对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国军编成大量野战机动兵团,分属武汉、徐州两大剿总司令部,一开始蒋介石希望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东华中国军,但白坚辞不受,不得已蒋介石启用刘峙为帅统领华东军事,杜聿明为徐州剿总副司令长官、前进指挥所主任。一时间国军将领戏言:徐州是南京门户,应当派一员虎将镇守,不派一虎,也得派一只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守不住。



淮海战败突围的第12兵团副司令官胡琏。

刘峙,字经扶(民国以将领表字命名的县有两个,一是卫立煌的立煌县,另一个是经扶县),江西吉安人。1905年随继父赴日本留学,07年考入湖南陆军学校小学三期,11年升入武昌陆军中学三期,12年进入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15年毕业后加入粤军,历任连长支队长营长,1922年任北伐军第二游击支队长。24年出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后参加北伐,27年因战功升为第一军军长兼第二师师长,28年升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兼第一军军长,刘峙在北伐、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立下赫赫战功。这一时期是刘峙的成长期,从学霸到悍将、福将,深得蒋介石赏识和信赖。



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被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峙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在平汉战役中被日军打的溃逃千里,被人讥笑为长腿将军,但丝毫不影响蒋对其信任,39年被任命为重庆卫戍司令,直到45年日本接近投降,接替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明显抢功劳),并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并获得国军5虎上将的称号。


淮海化妆逃跑的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台湾演员秦汉生父)。

一是无人可用,军队历来讲资历和出身,华东国军几个兵团司令均是骄兵悍将,一般人压制不了,有资历也就那么几个,又要蒋介石充分信任。蒋鼎文日赌夜嫖无法领军,杜聿明是救火队长,不能限制于华东(东北还等着他救火),最合适的白崇禧又在闹罢工,只能退而求其次任用听话的刘峙,至少关键时刻还能蒋介石执行命令,这多少也是一种慰藉吧。二是刘峙一直是福将,其作战没有特别之处,但是从北伐开始,刘峙一直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个中原因不明了,但是你若身边有个办事吉利的手下,说不定也会重用,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三是刘峙的绝对忠诚:与顾祝同陈诚白崇禧傅作义不同,刘峙没有野心,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基干部队,这是国军中很罕见的现象。蒋介石吃了军阀割据的苦,不想徐州战局再受摆布。事实上淮海战役是蒋介石真正能指挥得动之会战,但是也失败在蒋和刘峙的指挥下,我们来看看刘峙是怎么把战局搅坏的:
淮海战死的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


  1. 淮海战役前,蒋介石想在徐州蚌埠一带与华野决战,并制定了作战计划。杜聿明看过后认为没有问题,但是要求将徐州附近7个兵团靠拢,以免被各个击破,然后刘峙借口杜聿明不在,没有命令各兵团向徐州靠拢,被粟裕抓住战机。
  2. 海州的国军44军,本来应该从海路撤退,由于该军为刘峙贩卖私盐,刘峙将该军临时划入黄伯滔第7兵团建制,从陆路撤往徐州并命黄伯滔接应,44军携着大量商人、地主、官员走了2天。结果黄伯滔在新安镇被华野部队追上,宝贵时机白白浪费。
    淮海战败突围的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

  3. 黄伯滔第7兵团渡过运河,向徐州防线撤退,而应该在曹八集掩护黄兵团撤退的李弥兵团,刘峙担心徐州被攻击,急调李弥兵团移兵徐州北面不老河,致使黄兵团被围距徐州50公里的碾庄。
  4. 黄伯滔兵团被围消息传来,杜聿明回徐州召开紧急会议,提出2个方案:1是徐州主力与12兵团先攻击中野,再救黄伯滔兵团;2是以孙元良兵团守徐州,邱清泉、李弥兵团去救黄伯滔,刘峙以徐州安全为由反对2个计划,直吵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支持杜聿明计划,刘峙这才同意,但浪费了整整一天,被华野3个纵队赶到建立了防御阵地。
    淮海被俘的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

  5. 黄伯滔兵团被歼灭后,徐州三个兵团要求突围,蒋介石同意30日撤退。刘峙将计划提早泄露给经商的侄子,结果造成徐州大乱,市民和各部队争先逃命乱成一团。

刘峙自顾自己发财和安全,不顾部下死活,指挥无能之极。1949年刘峙先跑去香港,遭遇九龙土匪抢劫,沦落到无法生存地步,而台湾以刘峙迟迟不报道理由,取消其总统府战略顾问资格。10月流浪印尼,以堂堂陆军上将身份,做了个小学教师糊口。1953年经何应钦等说情,终于拿到台湾出入证,任国策顾问虚职,从此深居简出,过上隐士生活。1971年1月15日,刘峙病逝台北,享年71岁。


烟酒阁大学士

这就叫武大郎开店,比老板高的都不要。相比解放军,国军将领乏善可陈,仍然有一些将领让解放军头疼,例如陈明仁,让林彪在四平铩羽而归。纠其原因,蒋水平有限,听不懂这些优秀的将军们说的是什么,自然就不能进行正确的决策,水平差不多的,聊的就很投机。解放军这边,林彪战神一般,可在锦州问题上却不能做出正确判断,一定要军委压着才干,结果大获全胜,说明中央比林彪还了解四野,知道一只部队的极限在哪里,相比而言,蒋的瞎指挥就是家常便饭,张驰无度,失败难免。纵观历史,中国政治清明时期,就是将星璀璨时期,武帝雄才大略,战神卫青,可以从骑奴中产生。政治昏暗,有人才也用不了,明末,众多良将,却被30万人的少数民族亡了。李云龙曰:部队战斗力取决于其首领,曰的对。


傻客气

刘峙为什么逃跑,就是为蒋军保存实力,他读懂蒋介石保存实力的心理,所以受蒋介石重用。抗战初期,他在平汉线与日军作战,见势不妙,逃!虽得了逃跑将军的美誉,但为蒋军保全了实力。在蒋介石看来,是忍辱负重,值得重用。一九四五年春,刘峙代替李宗仁,出任五战区司令长官,日军知其无能,派三万余人,攻五战区长官部驻地、战略要战老河口,刘峙带领装备精良的蒋军,拨腿就逃。留下“杂牌”川军,守老河口。此战,刘既最大限度地保全了蒋军,也借日军之手,削弱了“杂牌”,一举两得,深合蒋介石心意。故刘峙虽丢老河口,还是象汤恩伯丢河南一样,一路溃逃,丢城失地,但保全了实力,还能领到了勋章。蒋介石手下大将,无一不是以消极抗战、保持实力、吞削“杂牌”,而大受蒋介石重用的。象陈诚、汤恩伯、胡宗南等,刘峙当然也不例外。刘峙越善逃,越能保全蒋军,越受蒋介石重用。到蒋共内战,这套不灵了,硬着头皮上阵,由于蒋军在抗战中,没有受战火炼历,什么王牌,什么名将,实际都是渣儿。


安平144796971

江西五上将之一的刘峙,生于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去世,字经扶,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出身,恐怕是整个国民革命军中绰号最多的将军,也常常被网友们“黑”,认为他是“窝囊废”。

各种说法与传言林林总总,一度有:北伐战争中的“福将”、八大金刚之一、五虎上将之首、重庆任上的捞钱司令、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在平汉路战役中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由保定总部南逃石家庄,因此才被讥笑为长腿将军—逃跑将军。在国共内战中,又被国民党内一些人称为“猪将军”。其实,刘峙本人很有能力,早年多有建树。他生于江西吉安,早年身世不幸,父亲亡故,母亲两次改嫁给当地一个爆竹店老板和卸任军官黄小山。曾随继父东渡日本,留学未果,感慨道:

因为贫穷,才知道知识也是要花钱买的。

1907年,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1911年,小学毕业后升入武昌陆军中学第三期,在辛亥革命时参与武昌学生军。年少坎坷的经历使得刘峙的性格相当隐忍与坚毅,也善于把握机遇。1912年前往北京,参与辅仁社。在暂时逗留的清河镇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后不久,次年考入了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与熊式辉、陈继承等人为同窗,1915年毕业。

自此,刘峙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先后参与粤军、赣军,但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晋升与建树,1921年加入国民党。但参与第一次北伐与东征陈炯明使得刘峙开始发迹,赚够了军中资历。

1924年,刘峙经何应钦帮助,开始进入黄埔军校任职,参加教导团,与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等人建立了军中友谊。1925年,在淡水、棉湖激战和平定刘震寰、杨希闵的叛乱中战绩显著,开始崭露头角。

刘峙真正得到蒋介石赏识,是在1926年3月20日的“中山舰事件”中的积极作为。自此,忠诚的追随蒋介石,成为心腹,敢于卖命,坚决执行蒋的决策,成为军中新星,这就是能被重用的主要原因。。

他历经了二次北伐、四•一二政变、蒋桂战争、打垮唐生智、龙潭战役中重创孙传芳、中原大战挫败傅作义而扬名和1932-1934年对中央苏区的罪恶“围剿”。此时,蒋介石对刘峙很看重,甚至把河南新集改为经扶县来嘉奖他。1935年4月,刘峙就升为二级陆军上将,可谓一时无两,官运亨通。

实际上,刘峙不光有一些军事才能,成为军界大佬,一度与何应钦平分秋色。在政务方面,善于搞关系,八面玲珑,遇见争议打哈哈,对此颇有心得,曾主政河南,也多有建树。

特别是在西安事变中,刘峙表现出对蒋介石极大的忠诚,积极备战与迎蒋回归,后命他整编张学良与杨虎城部队。抗战期间,名将与庸才各自辈出,刘峙显示了其缺乏“大兵团作战指挥”的能力。

抗战之时,刘峙曾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会战最能体现出水准,他表现平平,还被嘲笑为逃跑将军。1939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因隧道惨案被特别军事法庭审查。1946年,就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因定陶战役之败,被蒋介石免职。

1948年,解放战争白热化,刘峙被起用为徐州“剿总”司令,激动地宣称:要我做官,不能奉命;要我拼命,义不容辞!但不久就

被解放军全线击败,开封失守,上任前就被同僚称作为“猪”。1949年初,陈毅、粟裕部全歼了杜聿明兵团,淮海战役告终

之后,蒋介石彻底失望,冷落了他,本属正面要素的嫡系将领和积极的忠诚度,刘峙随着国民党的失败而自身命运也低落下来。


历史传讯社

人们知道并现在还会记起刘峙这个名字,是因为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刘峙统帅的八十万国民党军队,被中共刘伯承陈毅统帅的六十万人民解放军击败。刘峙的大名也因此垂于史册。

但在解放战争中,许多赫赫有名的国军将领,如李宗仁,白崇禧,卫立煌,傅作义,杜聿明等,也都败给了人民解放军,非刘峙特殊。抗日战争中,对日作战,一溃千里者,也非刘峙一人。。

究蒋介石所以重用刘峙,一是因为刘峙在以前的中原大战及北伐战争中,曾多有战胜的纪录;二是刘峙比较效忠于顺从于蒋介石。这二者兼而有之。

欢迎点评。


WM晓奇

关于刘峙,最有名的大概也就是“猪”将军的传言了。淮海战役时,蒋介石让刘峙守徐州。邱清泉听到后则说:“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徐州难保”。

邱清泉虽然骄横,但却被他一语言中,果然淮海战役时,时任徐州“剿总”总司令的刘峙,表现十分不堪,最终拥有黄维、杜聿明、邱清泉等优秀将领的国民党80万大军惨败。


但为什么名声如此不堪的刘峙,却始终被蒋介石信任呢。

第一,刘峙对蒋介石十分忠诚。刘峙早在1924年黄埔军校时期,就已投奔了蒋介石,他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更是“五虎上将”之首。刘峙始终对蒋介石的命令,百分之百的执行,从不打折扣。因此备受蒋介石的信任。

第二,替蒋介石背锅。淮海战役时,上有蒋介石乱指挥,下有邱清泉等人骄横,刘峙虽然并非大将之才,但也不应该所有的黑锅由他背。

在北伐战争中,刘峙被称为“福将”,在中原大战时,则有“常胜将军”的名号,抗日战争就成为了“长腿将军”,也就是“逃跑将军”,再到解放战争时,刘峙已经成为了“猪”将军。在军事生涯前期,有“福将”、“常胜将军”的名号,刘峙也不可能是一无所是的庸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