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縣民政局 精準救助讓兜底保障網「密」且「實」

今年來,溫縣民政局圍繞“保基本、託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救助方針,完善機制、整合資源、加大保障,通過分類保障、專項救助,實現了精準攻堅脫貧,保障了民生事業發展,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圍繞兜底保障職責,健全社會救助制度。溫縣民政局不斷髮揮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全縣建立起以城市低保、農村低保、農村五保供養、城鄉醫療救助、災害救助、臨時救助為基礎,以慈善援助和社會幫扶為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框架,形成了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整體救助合力。

聚焦不同救助對象,分類保障基本生活。對農村低保對象給予補差保障。將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由每人每年3360元提高到3480元,對低於這一標準的低保對象進行補差救助,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目前,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差水平為154元。

對特困人員提高供養標準。2018年元月份,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集中年標準為6000元,分散年標準由3360元提高到4530元,照料護理標準全自理、半護理和全護理年標準分別為720元、1440元和2160元。

對特殊群體實行定向救助。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目前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均為每人每月60元,保障了8000餘名殘疾人。加大對孤兒救助力度,上半年累計救助孤兒62人次,發放救助金13.02萬元;建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2018年累計救助80餘人次,其中護送返鄉5名,親屬接走3名,現有滯站7名。

保障困難家庭子女上得了學。該局提前謀劃,精心組織,創新思路做好睏難學生救助工作,將困難學生救助範圍在原有低保戶、重點優撫對象、孤兒、困難殘疾家庭的基礎上,增加建檔立卡貧困戶,簡化審批程序,確保8月中旬將救助資金髮放到困難學生手中,真正發揮救助資金的救急濟困作用。

保障困難群眾求助有門。進一步健全臨時救助制度,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化臨時救助程序、增強救助時效,著力完善臨時救助對貧困群眾的救濟救難功能。因火災、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員突發重大疾病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按照臨時救助規定和程序,及時給予臨時救助,使其渡過難關。目前,共救助308人次,救助金額75.9萬元,其中建檔立卡享受臨時救助32人次,救助金額7.1萬元。(民政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