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嚴浩在留學期間與同學創立EPS,十年時間賺了16億

EPS指普通股每股稅後利潤,也稱為"每股收益"。EPS為公司獲利能力的最後結果。每股盈餘高代表著公司每單位資本額的獲利能力高,這表示公司具有某種較佳的能力--產品行銷、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等等,使得公司可以用較少的資源創造出較高的獲利。聽起來很難懂,既然不懂,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留学生严浩在留学期间与同学创立EPS,十年时间赚了16亿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嚴浩,他曾在1981年留學日本, 到日本的時候,嚴浩僅有十八九歲。作為公派留學生,他的求學生涯無疑比後來1980年代末東渡日本的大批中國留學生要輕鬆得多。剛去日本的時候,國家支付足額學費,另外還有七萬日元生活費。

四年以後,嚴浩本科畢業,恰逢中國改革起步。國內開始推出碩士研究生制度。教育部又徵詢他們的意見,看他們是否願意繼續留日讀碩士研究生。嚴浩與他的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繼續深造。

留学生严浩在留学期间与同学创立EPS,十年时间赚了16亿

但是嚴那個時候做了一個最重要的選擇:從原本的計算機系,轉去東京大學的醫學統計專業。這一選擇幾乎改寫了嚴的歷史。嚴浩真正事業的起點就在讀醫學統計博士研究生的時候。

1980年代後期,日本的醫藥業發現,需要對藥物做醫學統計和臨床試驗,因為單純做基礎研究是不夠的,需要用數據來說話。

但是當時日本醫學統計專業還很少。所以,當時有許多醫藥公司找到嚴浩的導師,然後導師就讓嚴浩及其同學以兼職的形式去做醫學統計項目。很快嚴浩就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市場,項目需求很足。僅僅靠做項目,嚴浩在讀書時一年的收入就達到了600萬日元,當時大約摺合6萬美元左右。

留学生严浩在留学期间与同学创立EPS,十年时间赚了16亿

有了足夠而且穩定的收入,嚴浩索性放棄了獎學金。一開始就與大的醫藥公司打交道,嚴與他們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係和彼此的信賴。由於他們提供的是高度專業性的服務,所以與大醫藥公司的工作關係很平等。

後來嚴浩慢慢有了自己創業的想法,於是,嚴浩與他的一些同學們建立了一家EPS公司。當時嚴浩也沒有準備好在日本長久發展。公司成立了三年,嚴浩的學籍都還一直在東京大學裡保留著。創業資金方面,因為EPS公司業務與軟件本質是一樣的,接到項目,做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資金投入。

而且醫藥公司會預支一部分經費,所以需要的資金根本就不多。客戶方面,由於做學生時,就與日本大的醫藥公司建立了業務聯繫,長期合作產生了彼此的信任。 EPS拿到的第一筆有突破性的大單,就是從日本厚生省藥劑疫學的大規模臨床研究。

正是這個政府項目的取得,讓EPS一下子打響了品牌。以後,EPS陸續拿下了日本三共株式會社,大鵬藥品工業、武田藥品的項目訂單。公司業務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

EPS在做到第三年的時候,就開始有一些公司的樣子。1997年到1998年,業務達到了十幾億日元規模。日本的新光證券公司找到EPS,最後將EPS保薦到日本創業板成功上市。

嚴浩對我們說:“儘管EPS已經上市,但是嚴浩每天的任務還是培養人,每年都要進來100人,新人如何融進來,要花很多精力在上面。還有訪問公司的一百多家大客戶,調整業務架構什麼的。”

的確人才才是一個企業發展之根本,如果一個企業沒有不斷人才的湧入,那麼它也很難取得非常輝煌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