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明朝做一個平民幸福指數高不高?

文|陸以外

穿越回明朝做一個平民幸福指數高不高?


明朝,一個綿延了近300年的皇朝,這個被很多人贊重的漢族皇朝,它是不是一個幸福指數很高的皇朝呢?如果穿越回去做一個平民老百姓,會過上怎樣的生活呢?

這是一個繁複的話題,但有兩個角度可以讓這個話題適當變得簡約,一個是明朝的軍民雙軌制,一個是士農工商觀念的瓦解。

對軍隊的管理,明朝有一套相當嚴密的衛所制,從中央的五軍都督府到地方的衛再到所再到總旗到最小的小旗,層層遞進,環環相套,這些軍兵是世襲制的,即爺走子代,父走孫代,他們的戶籍是登記在都督府和兵部,與農民登記在戶部的戶籍是不一樣的。剛開始的時候,因為軍屯田的緣故,雖然要上前線加做苦役,但待遇還算勉強過得去,但後來軍屯田制度被破壞,衛所制這套系統不斷被侵蝕腐化,士兵們不但要打仗和做苦役,還被剋扣月糧和衣著,連吃飽肚子和穿得規整一點都成問題。所以逃亡成了這些人的最後選擇。

衛所裡面的兵源,大概分幾種,俘虜、謫發、垛集軍,其中垛集軍是最大的兵源來源,所謂垛集其實就是指劃分,比如,有100個人,上面一道明令下來,哪哪50人轉軍籍,那這50個人就是軍籍了。所以,這套制度覆蓋的面是非常廣的,影響是很大的,像到了明成祖時,衛所制軍中人數一度達到了兩百多萬人。明朝實在是一個很多仗要打的朝代,從它建立那天起,國內就不斷有農民起義,加上還要對付倭寇,即從日本過來的海盜,蒙古邊境也一直不消停,東北方向也時不時就來幾場,打女真,幫朝鮮打日本,其實還有葡萄牙和國內地主階級養的海盜,等等,故此,在明朝,一個壯丁,成為衛所裡的人,並不是小概率的事情。

另外明朝還產生了一個新現象,就是官員們不再覺得做生意是丟臉的事情了,從皇帝到皇族到大小官員,都把腳插到了做買賣的圈圈裡,這個現象的出現,意味著根深蒂固的“士農工商”這套禮制觀念的瓦解,農工一下子就被一腳踹到了末位,地位矮了一截之餘,在實際生活中,還面臨著雙重剝削,因為生產資料越來越越集中,從原來的交農稅之餘,現在在買賣中還得挨宰。

就從這兩個角度簡簡單單來看這麼一下,我覺得吧,穿越到明朝做一個平民,幸福指數大概是高不到哪裡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