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向刘备热情举荐诸葛亮,为何对司马懿却绝口不谈?

黎珑

开个大大的脑洞,胡乱猜想一发。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外有张角黄巾之乱,内有宦官专权,与此同时,各地诸侯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东汉朝廷已经名存实亡,一个乱世即将开始……

在各地诸侯不断征战,互相吞并的时候,有两个个家族并未走向军事征伐的道路,而是默默地隐忍着,不断发展自己的长项,以图在乱世中有所作为。其中一个是荆襄名士诸葛家族,一个是颍川富豪司马家族,这两个家族分别导演了前半个三国和后半个三国的大部分历史。



诸葛家族多名士,诸葛三兄弟外加他们的姻亲荆襄蔡氏都是以仕途为扩大家族实力的手段,分别从仕于曹魏、蜀汉、东吴以及刘表集团,家族成员都在各个政治圈子里占据重要地位,是大佬们的重要智囊。司马家族则很少从仕,仅有司马懿一家侍奉曹魏,而主要也是在曹操死后才逐渐掌握实权,司马家更多的是赚钱,例如重修洛阳城,为曹魏提供武器粮草等军事用品。

就这样,连个家族以不同的方式开启了他们的不同命运。这其中被称为水镜先生的司马徽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若说司马徽不是司马家族的人,和司马家族没什么关系,这种可能太小了。东汉末年的门阀政治决定了家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而作为治世之能人的水镜先生也一定会受到司马家的重视。



诸葛亮偏偏就出自司马徽的门下,这也为司马家最终战胜诸葛家埋下了重要的伏笔。刘备在北方辗转多年屡屡失利,不得已投靠刘表,这期间得徐庶、司马徽推荐,三顾茅庐而请的诸葛亮出山,其实这一系列的结果都是按着司马徽的意思办的。当时北方曹魏势力雄厚,一统北方诸郡,大有吞并天下之势,司马家若想有所谓作为,必须阻挡统一之路,使乱世延长,以待时机。因此,在权衡各路诸侯以后,司马徽将最厉害的两个门生诸葛和庞统分别给了刘备和孙权,当然,后来庞统归刘并助其夺得益州,那是后话。



可以说,在三国鼎力形成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司马家族就已经开始了运筹帷幄,制衡各方力量,隐忍待发。三国鼎力形成之后,司马家族则开始推出司马懿这一先锋,开始在政治中施展手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助力曹丕继位,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等待三国在对峙中不断消耗,等待一举吞并天下的时机。


北大炉炉

这问题很简单,也没那么多阴谋诡计,弯弯绕绕。不能因为司马徽与司马懿都是姓司马的就代表有关系不是?司马徽是颍川郡人,司马懿是河内郡人,就算两人有亲族关系,谁知道到底隔了多少代,亲不亲都是问题。



为什么司马徽举荐诸葛亮,不提司马懿?很简单的几点,地理、时间、关系。

地理上,刘备此时在荆州,离诸葛亮近。而司马懿此时在河内,先不说司马懿看不看得上刘备,你跑到曹操的地盘上去找人,显然活腻歪了。

时间、关系上。在公元198年的时候,司马徽在刘表的应邀下,一直客居在荆州。在荆州的这段时间,司马徽与庞德公、黄承彦等荆襄名士交好。

先不说司马徽听没听说过司马懿,这举贤不避亲疏的事,是极其普遍的。刚好诸葛亮有大才,又与他们交好有关系,于是推荐给刘备也就顺理成章了。



再说司马懿,其实司马仲达早就被曹操给看上了,被曹操盯上的人,除了关羽那个特例,还真没几个跑出他手掌心的。

公元201年,当时任司空的曹操听说司马懿的才能及名声,征辟他到司空府任职。至于晋书里说司马懿以装病为由扯的那一大堆废话看看就得了,无非是给后来的司马篡魏这件事给司马懿披上一个伟大正义的化身而已。第一次征辟没有成功,不外乎是司马朗从中出力,而当时曹操也算人才济济,也没多放在心上,但司马懿已然被盯住了。

不然,在公元208年初时,曹操强行征辟司马懿干嘛?有趣的是司马懿还是以装病为由推脱。看来,司马懿确实是装病高手啊这是。不过,这次曹操发狠了,不来就把你司马懿给咔嚓了。为什么不推荐司马懿?人家在曹操那里呢,怎么推荐?刘备还没有牛逼到跑到曹操地盘抢人吧。就这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