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尖對麥芒,這不是維權的正確姿勢

文/沈全華

去年7月,得知自家樓下建了一個地埋式垃圾站,天元區湘山路某小區31棟居民黃某等人開展集體維權行動,在與開發商與物業公司協商未果後,召集業主、動用機械將垃圾站夷為平地。今年6月,因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黃某等3人被移送起訴,在檢察官的多方努力下,他們已籌資重建垃圾站,希望以此獲得從輕處罰待遇。

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局,維權劇情如此反轉,根子在於個別業主的不理智。提起這個垃圾站,附近居民就有一肚子怨氣,扼守在地下車庫出入口顯要位置,正好處於自家樓下,給人的感官帶來不爽。也許地埋式垃圾站能做到無味無臭,但對周邊業主還會造成一定影響,業主有意見可以理解,有想法可以溝通,有委屈可以吐槽。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種,協商不成還可另想他法,豈可簡單粗暴地將垃圾站一拆了之?

一個巴掌拍不響,垃圾站糾紛演變為大事件,小區開發商和物業公司也難辭其咎:垃圾站強拆前與業主溝通不夠,強拆後選擇報案處理,儘管處置過程依法合規,卻少了一點柔性手段、緩衝空間、和解餘地。司法是社會救濟的最後一道防線,但不是唯一的防線,法理情三管齊下,調解協商等也是解決問題的可選項。檢察官回訪此事時,附近業主對開發商等處置辦法仍頗有微詞,言語之間還在為黃某等人打抱不平,心中怨氣仍在。若案結不能事了,開發商、物業公司和業主的矛盾沒有徹底化解,勢必影響其長期共處。同在一個小區,冤家宜解不宜結,黃某等人已籌資重建垃圾站,開發商、物業公司也可放低姿態,讓相關業主少一些抱怨,使此事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針尖對麥芒,這不是維護自身權益的正確姿勢。相關當事方大可一笑泯恩仇,在新起點上重新出發。放眼其他物業矛盾,也可採取類似辦法,少一些埋怨,多一點理解,少一些怒氣,多一點和氣,科學化解糾紛,依法理性維權,共建和諧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