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爭議到主流 聊聊汽車圈「套娃」的那點事兒

現在都在說汽車套娃這個問題,很多人不清楚這個套娃的來歷。首先這個套娃並不是一個動詞,而是一個名詞。套娃起源於俄羅斯的一種蛋形的玩具,外表往往繪製成小人模樣,打開外面一層裡面會有一個相似的蛋形玩偶,樣子一模一樣只是小點,再打開還有一層一樣的,最多的套娃能做到十幾層。

從爭議到主流 聊聊汽車圈“套娃”的那點事兒

關於汽車的家族化設計,從爭議不斷到成為主流,一路走來可謂曲折。事實上直到現在還有人在抨擊家族化設計讓汽車喪失了個性。先不論觀點的正確與否,現實就是,如果幾年前說家族化設計是大勢所趨,那麼現在,它已是既定的事實。

PART 1:套娃車的前世今生

從爭議到主流 聊聊汽車圈“套娃”的那點事兒

然而,今天想要為一件事來正名,大眾從來不是家族化設計的鼻祖!儘管很多國人都認為是。家族化設計的宗師是汽車祖師爺奔馳,要論家族化設計,大眾在奔馳面前只是個小學生。奔馳前設計師布魯諾·薩庫(Bruno Sacco)受到德國卡爾斯魯厄設計理念影響,在70年代,就已為家族化設計定下了金科玉律。

從爭議到主流 聊聊汽車圈“套娃”的那點事兒

A Mercedes-Benz must always looks like a Mercedes-Benz

此話意為:一臺奔馳車必須看起來像奔馳。

精髓即“縱向親緣性”和“橫向共同性”,說人話就是不能讓前代車型的外形在換代後,立即顯得過時,以及要有一些共同的外觀特徵,易於辨認和識別。高手和大師的區別差別就在前者是能設計,後者能指引方向。不過布魯諾可能也沒想到,家族化的設計理念能由點到面,決定整個汽車設計行業的走向。

PART 2:為何車企如此熱衷套娃車?

從爭議到主流 聊聊汽車圈“套娃”的那點事兒

第一,為車迷深度洗腦!家族臉譜的出現,使你可以一眼就辨認出這是誰家的“孩子”,根本不用湊近看它的車標。通過局部設計,就能猜出他們各自的品牌。如果你做到了,那麼恭喜你,你已經被這些品牌“深度洗腦”了。這便是套娃車給大家帶來最大的影響,天長日久,家族設計元素被新車型代代相傳,品牌獨有特徵被逐漸認識,車型品牌形象也被深深印入腦海中。

其次,留住忠實客戶!家族式的設計也可以討得買家的喜愛,大部分情況下,買車的人的口味短時間內是很難有波動的,比如說你喜歡大進氣格柵,一年內不出變化的話,一年後你依舊還是喜歡大進氣格柵,把一些特色套娃下來,也有利於留住老客戶。

是不是以為這就樣結束了?其實還沒完!前陣子沃爾沃最新發布的V60,實在是和V90傻傻分不清楚了。不能我一個人瞎。放上來與大家共賞~

從爭議到主流 聊聊汽車圈“套娃”的那點事兒

從爭議到主流 聊聊汽車圈“套娃”的那點事兒

從爭議到主流 聊聊汽車圈“套娃”的那點事兒

從爭議到主流 聊聊汽車圈“套娃”的那點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