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和漢武帝的「人鬼情未了」!

不負君之念,留住好容顏——李夫人和漢武帝的“人鬼情未了”!

李夫人和漢武帝的“人鬼情未了”!

被偉人稱為“略輸文采”的漢武帝,曾經寫過一篇《悼李夫人賦》,悼念自己的愛妃李夫人。此賦,文學史上的評價不低。

而這位李夫人,在歷史上的名氣雖然遠不如她的哥哥——貳師將軍李廣利,還有她的孫子——海昏侯,但卻也留下了一段佳話。

李夫人出現之時,恰是衛子夫失寵之後。那個時候,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正處於情感的空白期,茫然四顧。

按照正史的記載,李夫人的出場是這樣的。

漢武帝最寵愛的樂師李延年為漢武帝獻上一曲新作:“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此時的漢武帝,悵然若失:“世上難道真有這樣的美人嗎?”

這時候,曾經力助衛子夫登上歷史舞臺的平陽公主故技重施,她告訴自己的弟弟漢武帝:“李延年的妹妹就是這樣一位佳人呀!”

我們雖然不知道這位平陽公主究竟出於什麼目的,但漢武帝還是聽了姐姐的話,召見了李延年的妹妹,並且,後面的發展一如當年的衛子夫。從此,李夫人取代了衛子夫留下來的空白。

李夫人的容貌和才華,應該是不遜於衛子夫的,否則,這位平民女子的宮廷之路斷然不會如此順利。

而更讓後人稱道的,是李夫人的心思縝密。

下面,我們繼續讀史。

李夫人受寵,之後生下昌邑王(昌邑哀王)。生下王子不久,李夫人病重,危在旦夕。

漢武帝親自探望,李夫人用被子矇住自己的臉,對皇帝說:“臣妾病了太久,容貌憔悴,已經不復當初,不敢見陛下,怕驚擾到陛下。我怕是不能康復了,我有一個請求,希望陛下能夠照顧我的哥哥們。”

漢武帝還是希望看一眼李夫人的:“夫人病重,不能起床,如果能當面把兄弟託付給我,不是更好嗎?”

李夫人拒絕了:“依禮,女子不梳妝打扮,是不能見君父的。如今,我病入膏肓,面容憔悴,沒有梳妝打扮,怎麼敢面對陛下您呢!”

漢武帝依然堅持:“你若是能見我一面,我賜你千金,並且給你的兄弟加官進爵。”

李夫人這次回答的很簡短且乾脆:“能否讓我的兄弟富貴,在陛下您,不在是否見我一面。”

一向說一不二的漢武帝,非常生氣,拂袖而去。

到這裡,我對這位漢武帝有些微辭,以“千金”換病重的愛妃一面,這也太輕薄了些。

漢武帝離開後,李夫人的姊妹責備李夫人不禮貌。李夫人說:“我之所以不見陛下,是為了託付兄弟。我因為美貌,得寵於陛下,像我們以美色得寵的人,一旦年老色衰、容顏老去,寵幸也必然隨之而淡漠。陛下如此眷戀我,是因為我之前的容貌。而如今我的憔悴,一旦讓陛下看見,必然會讓陛下心生失望甚至厭倦,我之前的印象也不復存在。連我都被厭倦了,還談什麼託付兄弟呢?”

至李夫人死,漢武帝也沒能見她一面。

李夫人的想法沒錯。

李夫人死後,漢武帝以王太后的禮節安葬她。她的大哥李廣利被封為貳師將軍、海西侯,二哥李延年被封為協律都尉。而漢武帝死後,由於沒有皇后,她以孝武皇后的尊號配祭漢武帝宗廟。多年以後,她孫子海昏侯,有過短暫的皇帝生涯,也不能不歸功於李夫人當年的受寵。

失去了李夫人,漢武帝不再有“千金”的輕薄。不知道是否後悔自己的輕薄,但漢武帝開始陷入對李夫人的無盡思念之中。

這時候,一位著名的“神漢”出現了。他就是方士李少翁。

李少翁告訴漢武帝,自己能把另一個世界的李夫人召喚回來,讓他見上一面。於是,中國歷史上最浪漫的“人鬼情未了”出現了。

李少翁擺上香案,香案上擺上祭品、香燭,後面設下帷帳。香案前再設一帷帳,少翁讓漢武帝在案前的帷帳中就坐。少翁告訴皇帝,只能遠遠的相見,不能出帷帳,否則激怒了鬼神,會萬劫不復。

一陣法事之後,燭光之中,一位與李夫人體態相差無幾的美女出現在香案後的帷帳中,款步而行。另一帷帳中的漢武帝,只能遠遠的觀望,淚如雨下。

過了一會兒,“李夫人”消失不見。

此時的漢武帝喃喃自語:“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於是,文初的《悼李夫人賦》誕生了。

有人說李少翁是皮影的鼻祖,所謂的李夫人還陽只是“皮影”。我感覺這種說法很是可笑,即便漢武帝再思人心切,難道會看不出真人和假人的區別嗎?這在宮廷做的把戲也未免太弱智了一些。

後人有詩云:“傾城傾國可人憐,固寵從知有秘傳。枕畔唏噓幄中坐,更教天子賦哀蟬。”傾國傾城的容貌讓人喜歡,生前死後一直受寵的故事一直流傳。枕邊的問候和帷帳中的思念,直讓神勇的天子寫下悽婉的詩篇。讀罷,讓人唏噓不已。

而我,以兩句話作為本文結尾:不負君之念,留住好容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