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由心
武汉会战、广州战役结束意味着中日进入相持阶段。其主要原因就是日军的进攻达到攻击顶点,中国军队在调整整顿后,战力可以维持平衡。我们借此即可分析抗战相持阶段的一系列战例。
1、日军到达进攻定点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到攻击顶点。所谓进攻的顶点是指攻者因战线扩大,补给线延长、物资缺乏等原因,进攻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那一点。
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对日军而言,集结大兵团进行大规模攻击困难很大,对于中国军队而言,空间换时间战略基本达成。所以总结战例发现相持阶段胜负相当。
1939年:南昌战役,负。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胜。桂南会战,平。
1940年:五原战役,胜。枣宜会战,负。豫南会战,胜。
(长沙会战)
1941年:上高战役,大胜;中条山战役,大败;第二三次长沙会战,胜。
1942年:浙赣战役,平;鄂西会战,胜。
1943年:常德会战,胜。
通过相持阶段的重大会战会发现,如果一方没有大规模生力军抵达(如豫湘桂会战日军的集结兵力),很难取得重大战果。在双方判断都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基本就是日军攻击,中国军队拉长纵深,在消耗敌军后,进行反击,恢复到战前状态。
三次长沙会战无疑都是如此。
2、中国方面作战决心与战术正确
中日实力对比消涨是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毕竟战争是能动性与偶然性非常集中的领域。
中国军队能取得长沙会战的胜利和能定性有很大关系。
薛岳在武汉会战南线、兰封会战都已经负责方面作战,取得不小的战果,是优秀的将才。
在长沙地区,因地制宜,摸索更适合的战术。最终以“天炉战法”问世。
(第三次长沙会战)
而且湖南是重要的产粮区,得失对国府非常重要,守住湖南的决心也特别大。
后者能提供更多的兵力装备;前者能使之更有效发挥性能。
如此情况下才取得长沙战役的胜利。
(薛岳)
总结:
在日军到达进攻顶点后,中国军队统帅部有强大的作战决心与物质准备,再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是能挡住日军进攻,甚至取得胜利。
但准备不足与战略战术不佳,结果就是中条山了。
参考文献:
赵楚.《王子壮日记》中的宜昌沦陷始末[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01):7-10.
钟健. 蒋介石与抗日战争几个问题之研究[D].浙江大学,2016.
张云.淞沪会战研究述评[J].军事历史研究,2014,28(03):75-83.
隆鸿昊. 抗战时期第九战区军事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陈红民.略论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军事战略——以南岳军事会议和长沙会战为中心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105-112.
曾景忠.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述评[J].抗日战争研究,1999(03):77-101.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长沙保卫战是中国历次抗日战役消灭日军最多的战役。它始于1939年,止于1944年。历经四次重大战役。中国军队取得了战略性的重大胜利。阻止了日军占领长沙军事重镇,打通南北交通要道,快速出兵海外,夺取洞庭湖这个中国重要产粮区的战略目的。是薛岳将军奠定他国民党百战名将,中国抗日第一将的巅峰战役。
1939年9月,日军在江西、湖北不断调兵遣将,意图侵犯长沙。国民党政府为保存实力,下令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撤出长沙。薛岳将军反对撤军,仍然命令手下军队继续抵抗。蒋介石于是派出陈诚、白崇禧来劝说。薛岳将军掷地有声:“军人守土有责,不忍轻言撤退。”同时表示他的军队士气旺盛,一定能取得战斗胜利。在将军的坚持下,蒋介石10月2日下达命令,坚守长沙,展开对敌寇反攻,给予猛烈打击。
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斗开始,薛岳将军下令各部军队迅速进入战斗位置,湖南民众也主动踊跃协助军队作战。而日军由于湖南道路被破坏,机械化部队一时不能进入,导致孤军深入。战斗历时5天,10月6日,在国军猛烈打击下溃败120公里。国军收回战斗之前丢失的新墙河,恢复了之前防御区域。
此后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薛岳将军都取得了胜利。1944年,第四次保卫战由于已经达到战略目的,在国民党中央的命令下,薛岳将军才退出长沙。四次战斗国军总计歼敌10.7万余人。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长沙保卫战极大的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让敌人清楚在中国土地上无法为所欲为。国际上认识到中国人民的真正力量和潜力,开始把中国视为一个可靠的战略盟友,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战略地位,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薛岳将军个性刚毅,记忆力惊人,用兵注重谋略。他通晓长沙地理,战场上每一块土地都了如指掌。他战斗信念坚定,每当战役开始,绝不轻易改变作战决定。看到机会他会不惜牺牲,以雷霆之势猛烈打击。毛主席就非常欣赏他,曾在新四军成立时感叹:“我军有了几十个薛岳了”。还赞扬他:“薛岳将军是一个爱国、爱民族的好同志,对西南战略转折有着重要意义”。
他创造著名天炉战法,在预设战场,前期以各种手段消耗敌人,挫其锐气。后期在决战战场,用优势兵力,对敌反包围进行歼灭性打击。因敌之变化而变化,如炉炼丹,故名天炉战法。在前三次战役中,日军不出所料“自投天炉,予我融化之机”。其中取得最辉煌胜利的第三次战役歼敌达到5.6万余人。充分体现了薛岳将军杰出的军事才能。
此战后国内国际给予了薛岳将军极高评价。蒋介石在日记中得意道:“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说长沙胜利是同盟国共同之胜利,为打击整个轴心国之胜利。
此战后蒋介石被任命为印缅战区盟军最高统帅,英美宣布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同时美国还给予中国五亿美元战争援助。
薛岳将军名垂青史,光耀千秋。
沧海历史春秋
有网友问:薛岳将军在长沙会战中为何能数次打退日军? 日军三番五次攻不下长沙,原因是什么?我先说说三次长沙会战的我国军队部署,就能分析出薛岳战术的精髓所在。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武汉地区的日军,分驻江南、江北,与我国在该地的重兵对峙,若组织较大规模的进攻,最多可抽出一半的兵力且持续作战时间也不会太长。因此,决定诱敌深入,并且在长沙以北地区,即对敌进行反击。
具体战术就是,我国军队,以湘北方面利用既设数线阵地,逐次抵抗,换取时间,消耗敌人。如敌进入第2线阵地时(汨罗江一线),应以幕阜山为根据地,猛袭敌之侧背;万一敌进逼长沙时,应以预伏于长沙附近及其以东部队,内外夹击敌人。
1941年,第2次长沙会战,日军根据1939年9月向长沙地区进攻,因兵力分散而受挫的教训,确定这次进攻须增加兵力,使用齐头并进相互策应的作战方法寻找守军主力作战。日军第11军4个师团又5个支队、于9月初即向岳阳、临湘以南的新墙河北岸地区呈横式进行集结。
我国军队的战术还是,在湘北方面,则诱敌主力于汩罗江以南之金井、福临铺、三姐桥以北地区,反击而歼灭之。
第9战区也集结了13个主力野战军,多个游击队作用的挺进支队,还有4个炮兵团又2个炮兵营,在兵力上处于绝对优势。
在湘北正面新墙河由西向东至幕阜山的第一线,部署第4、第58两个军;在第二线的汩罗江两岸,部署了第37军;在长沙与浏阳之间部署了第26军;在主战场的西侧湘江两岸部署了第99军;在主战场东侧的山区部署了第20军;以在江西省分宜、新余地区的第74军作为预备队。再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口袋阵。
为了策应香港作战,牵制第9战区的部队南下,日军又发动了第3次长沙会战。我国军队战术是在敌攻向长沙地区时,主力以粤汉路以东的幕阜山、九岭山区和粤汉路以西的湘江沿岸水网地区作依托,一部利用新墙河、汩水、捞刀河、浏阳河,进行正面层层抗击,并破坏这一带的道路和桥梁。当日军进攻至长沙附近,兵力已经分散,补给线随之延长,部队己很疲劳将返回时,第9战区则以机动部队从正面进行反攻和追击。
3次长沙战役的精髓有几个,一个是地形合适防御,一个是我国精锐主力部队云集,几乎所有优良武器都在这里,而且是重点补给地区。一个就是日军投入的兵力不够。
深度军事
数次打退?但是总体长沙还是让国军丢了人,老蒋很是恼火,所以最后把58师师长廖龄奇枪毙,副师长张灵甫接任。
二战长沙,74军的58师这个师是74军三个师伤亡最重的,廖龄奇后来被枪毙。(张钟灵接任)不过廖被枪毙,实际责任到底有多少?貌似是因为擅离职守,廖的确有违背军令的事实。但是他正在请婚假,廖是带着气脱离部队了,开战后赶回部队,打完有怨气又走了。(别说打仗,有时大规模演习都不会批准婚假的)
王耀武要他撤退到浏阳,他擅自去了株洲。他对王耀武有火,就扔下部队去结婚…而且,是在战时。杀他是有点重了,但是也不过分。(不过上高会战和二战长沙之间有四五个月的休战间隙)据说薛岳也有些不喜欢廖龄奇,长沙薛拿他替罪羊,蒋介石也同意了。
另外,长沙是守军战力不行,配了这么多重武器和弹药,都丢给日军了,75和150炮弹就丢了上万发,有罪;还有野炮19门,山炮24门。对抗战国军而言,上万发炮弹绝对是宝了…竟然连基本的破坏都没有去做。(炮兵主要布置在岳麓山上,都丢了)日军真是发财了!
一次丢这么多重武器,这在抗战八年也难得一见,炮兵指挥官居然没枪毙。(还有美式反坦克炮,全新的,连炮弹刚运来了,都被日军缴获了)长沙和衡阳,日军也算是打得都很吃惊了。
李三万的三万里
中日双方一共进行了四次长沙会战,言简意赅地说,第一次1939年日军仅占领长沙1天即不得不退出,平手;第二次1940年日军为了救援宜昌被围的13师团,在战役中途反转,其实薛岳亏损;第三次1941年底日军攻不下长沙被反包围,大败。
第四次日军兵力空前 ,薛岳失守长沙,即1944年国民党军队的豫湘桂大溃败。所以三番是有的,五次不到薛岳丟了长沙。
1,湘北战场水道纵横,不利于日军的重装行动和辎重补给,从日本第11军的前指所在地岳阳开始往南,横贯新墙河、捞刀河、汨罗江和浏河四道河流,薛岳发动湖南军民破路毁田灌水,使日军行动较为困难,日军每次攻击到长沙附近时,经常因为补给跟不上缺粮少弹。
2,日军第11军三任司令官冈村、圆部、阿南每次进攻长沙只能集中三个主力师团和若干旅团级支队,一般不过10万人,而薛岳的第九战区所辖嫡系中央军和地方部队约计30万人,日军兵力略显不足。
而到横山勇发起“长衡会战”时,日寇给第11军大量增兵,南犯日军高达10个师团,薛岳确实机会不大。
3,第九战区有权动用第74军和第10军两个王牌部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关键时刻顶得上的作用,74军装备精良战意旺盛,尤其是李玉堂第10军的死守长沙,才促成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4 ,湖南民众的大力支持,不得不说三湘大地百姓还是彪悍勇武的,到处都有抵抗。薛岳以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主席,在上面陈诚的鼎力支持下 ,可以有效调动一切力量抗敌,这是其它战区无法比拟的。
5,罗卓英第19集团军在赣北地区神一样的存在,尤其是上高战役彻底摧毁了南昌日军的攻击信心,使赣北日军每次都不能从侧后威胁湘北战场,从而让薛岳放手迎击正面之敌,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功在民族。
6,陈诚第六战区的有效策应,第六战区以“土木系”中央军主力为基干驻防鄂西及三峡,也是日寇第11军的作战区域,每当薛岳困难,六战区都会反击当面日军围魏救赵,宜昌又是日军大本营明令确保的,11军两头奔命也是弱点。
虽然第四次长沙会战以失败告终,但是薛岳毕竟坚守湖南大部五年之久,实际上是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主战场,是积贫积弱之中国“苦撑待变”的功臣,不该忘却。
完全手打,若有同道,点拨关注。
度度狼gg
首先要说长沙会战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薛岳将军在长沙四次会战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发挥了他军世才能与指挥艺术。长沙会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爆发的?首先讲中国军队经过了抗战几个阶段?刚开始中国军队处于手势,处处被动挨打。第二阶段是处于相持阶段,第三阶段就是处于战略反攻阶段。长沙会战爆发,刚好处于相持阶段到反攻阶段时期,刚开始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的铁蹄长期直入,几次大的会战当中,中国军队都损失惨重,比如南京保卫战、山西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国军队都处处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日军集中的优势的部队与空中力量。对于我国军队进行狂轰乱炸,由于我军缺乏防空力量与机械化作战部队,日本人进攻很顺利,日本人的嚣张气烟达到了高潮,一直追着国军打,有点骄兵必败的,现象显现出来。而被动挨打的国军所有的将士都想要用一场战争的胜利来,先刷前耻,都憋着一股劲要跟日军死拼出个鱼死网破出来。来长长中国军人的士气,再加叛降日本人的事件不断重演,国民党中央军事会议全体高级将领也希望打出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遏制叛降事件不断上升,长沙会战在全体中国人民的支持下,薛岳将军占着的天时地理人和的优势,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悲壮可歌可泣的保卫战。长沙保卫战也是得到蒋介石认可的全力支持的一场真正伟大的抗战,由于日军习惯了,空军机械化为先头部队,对中国军队展开地毯式的轰炸已进攻,长沙保卫战当中的地理优势中国人发挥到了极致,薛岳将军利用有利地形与天气,因素。巧妙的利用湖南长沙地理优势,利用湖南长沙错综复杂的水系优势把日军机械化部队引八道路泥泞的田埂当中无法发挥日军的优势,再加上日军轻敌冒进,以为这次长沙保卫战会跟前几次保卫战一样被日军轻易的拿下。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中的薜岳将军的天炉战法,从几次长沙保卫战来说不得不说,老天爷都在帮我们中国。天气因素也很关键,每当战争进入关键时期,老天爷都会及时的下一场大雨。让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动弹不得,让日军的后勤补给出现困难,这些都离不开天气,因素与老天爷的帮忙。长沙会战的胜利不得不说是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侵略者取得最为伟大胜利当中的一次决定性的鼓舞士气的胜利,她增强了,全体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与反抗日本侵略者入侵的决心,为中国人民反抗法西斯日本的侵略取得最终的胜利,奠定了胜利基础。i
铁木真165163663
第一,薛岳是抗战老将,中日军队的22次大规模会战薛岳基本都参加了,对日军战力,战法了如指掌。
第二,国民政府对长沙保卫战的支持力度非常大,薛岳提出的要求基本都答应了,物资弹药充足是重要因素。
第三,地理优势。长沙周边是水网地带,山水相隔,本身就是天然障碍,政府发动群众犁路为田,更增加了日军机械化部队推进的难度。而几乎靠两条腿行军的国军却可以依靠山川地形运动作战。
第四,天炉战法的作用。天炉战法是薛岳根据长沙地形结构,结合日军作战特点制定的作战方法,其精髓就在于后退决战,这种战法对骄横的日军来讲还是很实用的,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就是靠天炉战法大获全胜。
第五,各条战线同时发力,包括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情报战线,长沙市民,国际援华服务队等全部投入,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在薛岳指挥得当的前提下,各条战线都发挥作用,形成了对日军由量变到质变的优势。
毒刺剑客
首先我们来看日军为什么一定要拿下长沙。经武汉会战与广州会战,日军已掌控两大重镇。而国军手中的长沙打断了两者的联系。拿下长沙,日军便可打通南北铁路线,并几乎吃掉整个中国中部。另一方面,由于出宜昌至重庆的水路地势险要,日军难以展开,要进攻中国的西大后方,必借道长沙。所以长沙,日军势在必得。
当时国军高层是如何决策的呢?第一次长沙会战前,蒋介石没把握守住长沙,一夜之间9次打电话给薛岳,叫他撤退。谁知,薛岳固守的意志很坚定,放出“长沙不守,军人之职何在”的狠话。
薛岳将军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呢?
我们看一下长沙的地理位置。
1938年11月,日军攻陷湘北重镇岳阳,和长沙隔洞庭湖平原相望,进攻路线必然是溯湘江南下。然而这条通道西边是广阔的洞庭湖与湘江水系的天然屏障,东边是崇山峻岭的湘东山地,两道天堑包夹着这条通道,让日军的进攻方向选择余地并不多。 在这条通道上,又有由北向南的新墙河、汩罗江、捞刀河与浏阳河四条天然防线,不利于日军重武器与机械化部队的行动。
薛岳认为合理利用有利地形,化被动为主动,可以痛击来犯之敌。
长沙会战让薛岳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面对来敌,他独创“天炉战法”,主动后撤,让出空间,令后撤之军绕到后面对敌军实施有如“天炉”一般的包抄攻击。他还下令将原有道路破坏,动员老百姓把粮食藏起来,使得日军机械化部队在泥潭之中无法前行,就地补给也跟不上,完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三次长沙会战共歼敌十余万(这个数字应有水分),大大提振了国人的抗日决心。薛岳将军在抗日战争中除了长沙会战,还有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日军106师团。薛岳当时被称为“抗日战神”。
自在由心
自武汉和广州失守后,长沙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长沙东可到广州,南下可直广西,往西可到重庆。长沙也是重要的交通线,蒋介石是打算放弃长沙,但薛岳主张坚守长沙。
四次长沙会战,薛岳指挥了三次,日军三次都没有攻破长沙。进攻长沙的日军第11军也不是吃素的,下辖第6师团、第9师团、第27师团、第101师团和第106师团,指挥官分别为冈村宁次、圆部和一郎、阿南惟几。
我认为三次长沙会战薛岳能打退日军进攻的原因如下:
1、薛岳个人的指挥才能。薛岳毕业于保定军校,作战经验丰富。在武汉会战期间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差点全歼了106师团。长沙会战时薛岳采用了“天炉战法”,相当于诱敌深入,战法得当。
2、国军作战给力。抗战并不是中央军一家出力,薛岳的第九战区有两大王牌,分别是第74军和第10军,两支王牌军被称为“虎贲军”和“泰山军”。除此之外,杂牌军也很出力,如川军杨森的27集团军下辖的20军,军长为杨汉域。
历史军魂
在谈论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看看张发奎将军的一段话:“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战期间我思路一贯都是这样。一切都是时间问题。”(《张发奎口述自传》第256页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因此,薛岳将军能在长沙会战中数次击退日军,是因为日军本就不打算攻占长沙。所以,更不存在日军三番五次攻不下长沙的原因。
(正在修筑工事的中国军队)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称赣湘作战。在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拚杀,虽然最后武汉三镇沦陷,但日本人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被彻底粉碎。于是,日军急需寻找一个再次与中国军队主力决战的机会,企图再次击溃中国军队主力,以达到速战速决的侵华目的。第一次长沙会战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打响了。
日军此战的目的是很明确的,是要“在最短期间内,捕捉敌第9战区主力部队,将其歼灭”(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中华国民史资料丛稿译稿:长沙作战》第6页)。而日军指挥官冈树宁茨在制定作战计划中也说:“实施本作战时以奇袭为主,尽量在短期内结束战斗,然后恢复大概原来态势。”(日军第11军《江南作战指导大纲》)注意里面“然后恢复大概原来态势”这句话。所以说,日军并没有一举攻下长沙的准备。
(英勇的中国军队)
第二次长沙会战,“第十一军把这次作战目的定为:‘为粉碎敌人的抗战力量,给西部第九战区军队一大打击’。军首脑一有机会就强调这次作战的目的,绝不是‘占领地方’和‘夺取物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158-162页)
1941年12月,已任日本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率领5万余日军再次进攻薛岳部近30万人,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此战,头脑发热的阿南倒是想打下长沙的,但兵力与国军不成比例,当然战役目的是不会成功的。第四次会战就不说了。
(在长沙城外观察的日军)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长沙会战实际战果与宣传战果是有出入的。虽然日军的资料并不可全信,但是有参考价值的,至少与有许多地方与实际战况是可以互证的。
但不管怎么说,长沙会战,中国军人是表现出无比的英勇与牺牲精神的,从会战效果来看,不管日军攻打长沙是何目的,中国军队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大长了中国军民坚决抗战的勇气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