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發脾氣最傷肝 易怒人羣發病率高八倍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2017年全球肝炎報告》顯示,世界範圍內約有3.5億人有乙肝病毒感染,7100萬人有丙肝病毒感染。我國感染乙肝的人口約達1億,丙肝感染者也呈明顯上升態勢,數量已達4000萬。更需引起重視的是,每100名5歲以下兒童中,就有1人為肝炎病毒攜帶者。肝臟的健康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愛護肝臟應從瞭解、預防開始。

熬夜和發脾氣最傷肝

熬夜發脾氣最傷肝 易怒人群發病率高八倍

而面對如此可怕的數據,仍有九成人存在傷肝行為。調查發現,最常見的是“常常悲觀或抑鬱,或經常發怒”;而“過度勞累或經常熬夜”是第二大行為。

易怒人群發病率高8倍

中醫認為,抑鬱的人常肝氣鬱結,易怒者則會肝氣橫逆、肝陽上亢,這兩類不良情緒都會傷肝。國外研究發現,易怒的人患肝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倍。

再者,晚上11時後是肝臟排毒、自我修復的關鍵時期,過度熬夜會讓肝臟疲憊不堪,而平時過度勞累會降低免疫力,兩者相加對肝臟的損害很大。乙肝病毒侵入人體後,不會直接引起肝細胞損害,只是在肝細胞內吸收營養,同時複製、繁殖。複製病毒的“零部件”,如表面抗原等釋放在肝細胞膜上,會引起免疫反應,造成肝細胞損傷、壞死。

最後,飲食不節制和過度飲酒對肝臟的損害很大。人體90%以上的解毒工作都由肝臟負責,長期過量飲酒會讓肝臟不堪重負,久而久之形成酒精肝,甚至演變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研究表明,35%的肝硬化死亡患者和25%的肝癌患者,均與大量飲酒有關。暴飲暴食以及攝入過多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也會造成肝細胞損傷導致脂肪性肝炎。

“甲乙丙丁戊”預防各有側重

肝病中的甲乙丙丁戊可不是跑龍套的“咖喱啡”。它們是“沉默殺手”!各類肝炎怎麼防?這五種病毒性肝炎有四種相對常見,預防各有側重。

1.甲肝。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比如進食受病毒沾染而未經煮熟的貝殼類食物。建議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飲用來源不明的水,不進食未徹底煮熟的食物,特別是貝殼類海產品。

熬夜發脾氣最傷肝 易怒人群發病率高八倍

3.丙肝。丙肝的傳播途徑和危害均與乙肝相似。文身、使用公共剃鬚刀均是高危行為。建議大家不要共用剃鬚刀及牙具等,理髮、穿刺和文身等用具應嚴格消毒。

4.戊肝。預防措施與甲肝相同,如保護水源、加強食品管理,改善衛生設施等。

專家支招:愛肝護肝分四步走

熬夜發脾氣最傷肝 易怒人群發病率高八倍

第一,定期常規體檢,尤其要檢查肝臟的專科篩查預防,可以儘快發現問題。

40歲以上的男性、曾感染病毒性肝炎者、長期服藥、有肝癌家族史的人,一定要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肝臟專科體檢。千萬不要等出現黃疸、肝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狀再檢查,那時病情已經很嚴重了。此外,病毒性肝炎患者應每3個月進行一次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檢查,6個月做一次影像學檢查(如B超、CT);3~6個月做一次病毒定量檢查,防止肝炎在不知不覺中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

第二,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成年人正常睡眠時間應為6~8個小時。

第三,注重飲食均衡,少吃高油、高糖食物,控制脂肪及酒精攝入,最好戒菸。

肝炎患者要保持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豆漿、魚湯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炎症急性發作期,不宜過多攝入蛋白質,以免加重肝臟負擔。維生素有助增強肝臟修復、解毒的功能,綠色蔬菜、水果、穀物、豆類、豬肝、魚、乳製品等都可選擇。

第四,學會調整心情,讓自己處於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的狀態。

好情緒能使氣血調和、血液循環改善,加快肝臟的新陳代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