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走廊,僅有兩個還在國內,一個與鄰國共享

中國三大走廊,僅有兩個還在國內,一個與鄰國共享。地理上說的走廊一般是指兩山之間的狹長地帶。咱大中國幅員遼闊,各類地形犬牙交錯,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我國地處亞歐大陸的東南部,地勢西部高而東南低,西部多高山和高原,東部沿海多丘陵和平原,形成一個以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最高,由西向東逐級下降的階梯狀斜面。

一、河西走廊

最為著名的就是河西走廊,它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河西走廊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還沒有來的急經營這片土地就病故了,漢朝的武帝劉徹雄才大略,把這裡設四郡,戍兵屯田,成為漢朝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後來又因諸多山脈的天然阻隔,成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隋朝大業皇帝剛坐穩皇位就迫不及待的御駕親征到河西走廊。其併入我國版圖對東亞格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中國三大走廊,僅有兩個還在國內,一個與鄰國共享

河西走廊女演員徐小颯

河西是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位於祁連山以東,合黎山以西,烏鞘嶺以北,甘肅新疆邊界以南,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南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而得名。河西走廊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絲綢之路的一個縮影 。古代絲綢之路在這裡通過,張騫出使西域,不繞路走,而非要經過當時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原因就在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上。

二、遼西走廊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下這首觀滄海。 躊躇滿志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此詩中。

中國三大走廊,僅有兩個還在國內,一個與鄰國共享

依山傍水的遼西山海關

遼西走廊從先秦開始一直是往來中原和東北的必經之路,不僅曹操經過此處北伐烏桓,更早之前的箕子也是通過這裡到達半島北部的。漢王朝同樣通過狹長的遼西走廊控制著半島上的漢四郡。然而很多人幾乎都沒有聽說個這個遼西走廊,是因為唐宋以前這裡的海岸線和如今的不大一致,到了明朝後,這裡成為了中原和東北唯一的陸上通道,戰略地位凸顯,在明朝鉗制北元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功效。200年後,東北的女真人亦是通過這裡進入中原。

三、瓦罕走廊

中國和阿富汗國之間的這條走廊在一年裡有8到9個月是大雪封山。這裡歷史上曾為中國領土,是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華夏文明與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大唐高僧玄奘、東晉高僧法顯和西域佛經漢譯創始人安息高都曾經過這裡去印度研究佛法。瓦罕走廊的阿富汗地帶是1895年英國和俄國劃定的英(英屬印度)俄隔離帶、緩衝區,送給阿富汗。該領土及帕米爾高原本來是清朝的,面對英俄劃界事件,清朝政府向英、俄進行了抗議和交涉。然而弱國無外交,列強活生生地割去了這塊領土。

中國三大走廊,僅有兩個還在國內,一個與鄰國共享

藏族婦女

廣義瓦罕走廊長約400公里,東西走向,其中在中國境內長約100公里。中阿邊界線只有92.45公里。中阿接壤的邊境地區基本上是人跡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勢複雜,氣候惡劣,不適宜人類生存。也正是因為如此,這裡成為阿富汗最清淨的地方。不管阿國內局勢多麼複雜,這裡始終平靜而祥和。實際上,英俄兩國瓜分帕米爾之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前夕,中國清朝政府無力西顧。儘管如此,當時中國政府還是向英、俄進行了抗議和交涉。1963年中阿確認以雙方實際控制線為劃界依據。希望有一天這裡能夠成為真正的走廊,讓中阿人民在這裡互通往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