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聰、盧沉作品在江蘇地區最大規模的一次集中呈現

幾度相看憶故人——周思聰、盧沉紀念展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 北京畫院 江蘇省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8年6月30日至8月15日

展覽地點: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

總顧問 王明明 吳為山

總策劃 徐惠泉 吳洪亮

策展人 陳同樂

學術指導 鄭智威

執行策展 陳婭 薛良

策展助理 張曉慕帆

藝術專家委員會

徐惠泉 李嘯 廖鵬 張興來 金田 陳同樂 王國斌

周思聪、卢沉作品在江苏地区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呈现

周思聰(1939—1996)

中國著名女畫家。河北寧河(今屬天津)人。195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學,195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在校期間得到李可染、蔣兆和、葉淺予、劉凌滄、李苦禪、郭味蕖等諸位名師的指教。1963年畢業分配到北京畫院從事專業創作。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委員,併兼任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1979年創作《人民和總理》獲全國美展一等獎。1982年創作《王道樂土》、《人間地獄》等《礦工圖》組畫。晚年類風溼病情加重後開始轉向荷花題材創作。曾出版有《周思聰畫人體》、《周思聰水墨畫》、大型畫集《周思聰》等。

盧沉(1935—2004)

周思聪、卢沉作品在江苏地区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呈现

周思聰、盧沉作品在江蘇地區最大規模的一次集中呈現

周思聰、盧沉均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畫家中的傑出代表,也是20世紀晚期中國畫壇最具影響力的藝術伉儷。二位先生英年早逝,但對中國現代美術史和美術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活躍於當代畫壇的許多重要畫家都曾在青年時期得到他們的無私引導與大力提攜。

本次展覽共展出周思聰、盧沉作品80餘件,與學生往來書信10餘件,時間跨度近40年。二位先生重要創作階段的代表之作如《機車大夫》、《人民和總理》、《礦工圖》組畫、《清明》、《荷花》等均有收錄,清晰可見他們從寫實到表現、從入世到出世的水墨探索和命運抗爭之路。這也是周思聰、盧沉的作品在江蘇地區,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集中呈現,寄託了江蘇美術界對他們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

周思聪、卢沉作品在江苏地区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呈现

舉辦周思聰、盧沉紀念性特展的現實意義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前,西方現代繪畫技藝藉助開放之風席捲中國,令中國美術界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鉅變,傳統水墨畫也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周思聰、盧沉依託嚴謹紮實的表現技巧,以直面社會現實的勇氣,嘗試在東西方藝術之間架起一座借鑑與融合的橋樑,由此成為中國畫在新的歷史時期的開拓者。他們的人生經歷曲折而充滿磨難,但通過大膽借鑑西方現代諸流派,審慎地改革水墨寫實傳統,將普世的人文關懷與中國畫的現代化創新,化作“生命美學”的力量源泉,完美詮釋了“筆墨當隨時代”的文化自覺與“只留清氣滿乾坤”的人格魅力。40年後,由二位先生所倡導的從中國傳統出發的形式探索雖得以前赴後繼,卻也在這個浮躁蔓延的時代艱難前行。傳統已不再是畫家唯一的文化歸屬,水墨畫逐漸步入了當代藝術市場的中心區域,卻只侷限於少數有識之士所產生的語義效應。

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徐惠泉表示:此時此刻,當我們回顧周思聰、盧沉的藝術生涯,依然能被作品中流露出的樸實率真與執著堅韌的士人風骨所打動。面對當下臉譜化傾向的主題性創作與氾濫於市的當代水墨拼湊之作,他們留下的精神財富,顯得那麼彌足珍貴。“畫乃寂寞之道”,這一充滿孤獨、艱辛並難以獲得市場青睞的工作只有如二位先生這般完成從精神到技藝的昇華質變,才能令作品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歷久彌新而又感人至深——這也正是今天,我們在此紀念週思聰、盧沉的現實意義所在。

周思聪、卢沉作品在江苏地区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呈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