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合縱連橫」之術到底是個什麼鬼?

我們經常在書上或者影視劇裡看見“合縱連橫”這個詞語,但是它是什麼意思?

“合縱連橫”就是戰國縱橫家所宣揚並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

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合縱連橫”之術到底是個什麼鬼?

代表人物

合縱代表人物公孫衍:

魏國陰晉人,做過秦國、魏國、韓國相國,主張諸國合縱抗秦。

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合縱連橫”之術到底是個什麼鬼?

網絡配圖

連橫代表人物張儀:

魏國安邑人,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

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合縱連橫”之術到底是個什麼鬼?

網絡配圖

歷史背景

戰國中期,西周王室對各大諸侯喪失控制力,諸侯們都紛紛稱王。齊、楚、燕、韓、趙、魏、秦並立,史稱戰國七雄。

到了戰國後期秦國通過商鞅變法一躍成為諸侯國裡最強大的國家,其他六國均不能單獨與之抗衡。

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合縱連橫”之術到底是個什麼鬼?

歷史案例

魏國與齊國交惡進行了一場戰爭,以魏國潰敗而告終,史稱“馬陵之戰”。魏國打輸了,秦國又強勢崛起,魏國就怕被秦齊二國夾擊腹背受敵。魏國採納了慧子和齊國交好的策略,關係得到了緩和,秦國卻對魏國發動了戰爭。

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合縱連橫”之術到底是個什麼鬼?

魏國很多地盤都被秦國佔領了,在這生死存亡之際,魏國公孫衍提出的"五國相王"的倡議(合縱),企圖聯合三晉與燕、中山國,來抵禦強國的進攻,與此同時楚國看見魏國國力虛弱又趁機來進攻,魏國還是無法抵抗楚國。

魏王覺得公孫衍的辦法不行,罷免他的相位。魏王想聯合秦國對抗齊國和楚國,新相國張儀則主張魏國投靠秦國(連橫),魏王堅決不同意。聞訊的秦國再次攻打打敗魏國。

後來公孫衍再次擔任魏國宰相,面對秦國強大的東擴壓力,聯合六國一同伐秦。推舉楚懷王為縱長(再次合縱)可惜的是六國軍力在函谷關被秦軍所打敗,折損八萬餘人。

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合縱連橫”之術到底是個什麼鬼?

秦軍

聯合六國"合縱"攻打秦國,雖以失敗告終,它的聲勢卻是十分浩大的。景春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表明合縱、連橫運動,對當時政局格局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