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鄭棉「忽冷忽熱」的背後

自五月下旬開始,鄭棉市場突然打破長久以來的盤桓局面,接連迎來數個漲停,令眾多棉商及投資機構措手不及。事實上,自春節過後,國內棉市表現持續焦灼,貿易戰、天氣、拋儲等多重因素交織,新年度棉花走勢撲朔迷離。然而戲劇性的是,僅僅半月之後,鄭棉市場就出現逆轉,價格迅速回調。從目前來看,儘管現貨市場成交低迷,價格仍較漲前有1000元/噸的上浮。筆者認為,鄭棉“忽冷忽熱”的背後,供需結構並未出現改觀,下半年棉花市場應以溫和上漲為主。

國庫儲備逐年降低,市場普存看漲預期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自2011年開始,我國連續三年啟動收儲政策,國儲庫存逐年攀升。由圖1可以看出,我國棉花庫存消費比在2014年達到最高點,至2015年,儲備棉實施輪出政策,庫存逐步下滑。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棉花期末庫存已降至860萬噸附近,而當年消費預估也在840萬噸左右,庫存消費比觸及近年最低點,因此不少市場人士紛紛預測今年極有可能出臺輪入政策,對下半年棉花市場是極大利好,由此棉花價格也將擺脫僵持局面,迎來新一輪上漲。庫存逐年降低是不爭的事實,而從近十年來看,庫存量並未觸碰警戒底線,與2010年末230萬噸的國儲庫存相比,2018年年末庫存將依舊寬鬆。

另外,從今年的拋儲情況來看,拍儲初期下游競拍熱情並不高漲,日成交量持續低於去年同期,成交率曾一度跌破40%。一方面,此前新疆棉掛牌量持續減少,地產棉品質較差,而當前市場中低端資源比較充裕。另一方面,下游紗廠利潤空間較往年下滑,週轉資金緊張,備貨量下調,價格的相對平穩也使得他們不急於備貨。自5月16日鄭棉漲停之後,成交量迅速拉高,但紡企拍儲佔比僅有3-4成。然而,不可置否的是,國內棉花庫存逐年降低,棉花價格一定程度的上浮符合大部分人的心理預期。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植棉面積下滑,供給面微量收縮

近年來,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呈現微幅下滑的趨勢,且植棉區域由內地向新疆地區轉移。從5月份最新調研的新年度植棉意向來看,長江及黃河流域植棉面積下滑趨勢明顯,這主要是因為內地棉花單產量無法與新疆抗衡,且耗費工時。另外在畝產收益上,受到辣椒、大蒜等經濟作物的衝擊,農民植棉意向不強。但新疆地區植棉面積佔據了全國總面積的69%,實際折算總面積減少不足0.5%。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此外,儘管植棉面積出現下滑,但隨著單產的提高,我國棉花的年產量仍然穩定在500-600萬噸。如圖3所示,2017年植棉面積較2016年減少219.7萬畝,較上年下滑4.3%,但其產量較上年仍然增加0.26%。因此,儘管目前統計的2018年植棉面積出現微幅下滑,若無重大天氣災害的前提下,新年度棉花仍然有望增產。整體來看,近年來,隨著國儲庫存的降低及進口量的減少,供給總量出現下滑,但相對於每年850萬噸左右的消費量來說,並未造成大量需求缺口,棉花價格應隨著庫存的下滑出現上浮,但上漲空間不宜過大。

圖3中國棉花供給市場變化統計單位:萬噸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外盤強勢,利於抬升國內棉花價格

圖42003-2017年我國棉花進口量走勢統計單位:萬噸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在進口配額的管控之下,近三年來,我國棉花年進口量在110萬噸左右,2017年我國棉花總供給量(含期末庫存)1245.4萬噸,總需求量711.5萬噸。其中,棉花進口量115.3萬噸,佔我國需求量的16.2%,佔總供給量的9.3%。今年我國高品質皮棉產量較少,國內結構性供應短缺仍在,高端品質資源進口依賴性較強。因此,進口棉價格也將影響國內棉花價格走勢。

自去年9月份以來,ICE美棉持續走強,一度從67美分攀升至93美分附近。一方面,USDA數據顯示的美棉出口數據持續強勁。另一方面,近期美棉主產區德克薩斯州乾旱少雨,不利於新棉生長,新年度產量或受影響,助推美棉價格持續上行。進口棉價格的抬升對國內棉花價格形成有力支撐,且當前我國處於儲備棉輪出的關鍵時期,外盤價格上行也將推高儲備棉輪出價格。

圖5鄭棉主連/美棉花主走勢圖單位:美分/磅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經濟向好下游需求微幅增長

圖6 2012-2017年中國紗線產量及消費統計單位:萬噸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由圖6可以看出,自2015年起,我國紗線產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同時進口量小幅抬升,消費總量溫和上漲。2017年,我國紗線產量4050萬噸,較2016年上漲8.5%。近年來,我國對新疆地區紡織服裝產業提供大量優惠政策,新疆地區紗線產能快速增長,據統計,2014年新疆地區紗線產能僅有740萬錠,而到2017年末,當地產能已經擴張到1766.5萬錠,帶動疆內用棉量的迅速攀升,2018年,隨著新疆產能的繼續增加,預計紗線總產量將達到4400萬噸,僅新疆地區用棉量就將增加160萬噸左右。今年紗線外盤持續走強,再加上人民幣貶值,進口紗線失去優勢,不少坯布企業也紛紛轉向新疆紗,利好國內棉花消費。

圖7 2011-2018年我國棉花消費變化統計單位:萬噸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從整體需求來看,我國棉花消費量呈現出緩慢增長的狀態。在無儲備棉大量補充的前提下,市場價格上升應在情理之中。目前中美貿易戰持續焦灼,雖配額增發,但基本已過訂購高峰期,對美加稅後也將抑制美棉進口,對國內棉市是極大利好。

價格同比高位向上空間受限

圖8 內地3128級皮棉出廠價格變化單位:元/噸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從近三年棉花市場對比來看,我國棉花價格一直穩定在15000-16000元/噸,長久的盤桓,一方面是源於相對穩定的供需格局,另一方面是受制於當前價格的相對高位,在無重大利好因素的刺激之下,向上突破難度較大。

5月下旬開始,受益於鄭棉市場的大漲,現貨價格被動拉高。但棉紗市場承受能力有限,坯布市場進入淡季,向下傳導受阻。6月初,中國棉花協會接連發布調控措施,延長儲備棉輪出時間並限制貿易商拍儲、轉賣,對當前棉花價格形成抑制,市場熱度隨之褪減。綜合來看,在供需結構並未發生變化的局勢下,隨著後期資金及倉儲費用的上漲,棉花成本抬升導致價格將有一定上浮,過分追高將對下游紡織企業形成較大壓力,最終也將導致整個棉紡行業的失衡,國家之手必然做出必要調控措施,現貨市場合理區間參考17000-18000元/噸附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