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卫辉过街楼:“岁月之痕”还是“古城之殇”?

过街楼:“岁月之痕”还是“古城之殇”?

北京城惟一的一座过街楼——观音院过街楼像一个被扒了裤子的少妇呈现在我的眼前,它的西侧已被拆成一片瓦砾,过往的行人面无表情若无其事地从它下面经过。观音院过街楼坐北朝南,灰砖砌筑的拱券高约3.5米,宽约3米,深约5米。券顶上砌一圈花檐,檐上有匾额,正面书“觉岸”,背面书“慈航”。过街楼上部是一大二小三开间亭廊式建筑,灰色单檐筒瓦,素朴简洁。从侧面观,廊柱与下面的券洞边墙均在一个垂直线上。观音院过街楼除了下面券洞的通行功能,还有一个独特功能:通过上半部的亭廊连接东西两端的观音院上院和

新乡市卫辉过街楼:“岁月之痕”还是“古城之殇”?

在府城西关斜子街,矗立着卫辉古城现存唯一的一座过街楼。过街楼坐西朝东,灰砖砌筑,整体素朴简洁。过街楼除了下面券洞的通行功能,还有一个独特功能:通过上半部的阁楼连接南端的玄帝庙。

新乡市卫辉过街楼:“岁月之痕”还是“古城之殇”?

据民国十二年(玄帝庙)《河朔汲县玄帝庙祷雨灵应记》载:“民国八年,时局不靖,匪□□生,云林乞众商绅捐赀二百余缗,就管驿庵口建修阁门一□,以捍卫闾阎。乃见街衢严谨,以□□从前浇薄之习,故名其阁曰‘安然’,又名其里曰‘太和’。”若以此为据,过街楼应建于1919年间,距今恰好百年历史了。

新乡市卫辉过街楼:“岁月之痕”还是“古城之殇”?

按碑文之言通俗地讲就是,当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匪患横生,玄帝庙云林禅师央求附近各大商铺及个人捐钱修建了一座阁门,以保卫各商铺及居民安全。为了街区井然有序,改变社会不良风气、教化于民,所以该楼命名为“安然”,又命名该条路为“太和”。解放后,因该街道呈东南至西北斜形,故名斜子街。即东至马市街,西至官驿街。

新乡市卫辉过街楼:“岁月之痕”还是“古城之殇”?

过街楼檐上有匾额,东面书“庆衢”,西面书“义路”。笔者按字面之意理解,“庆衢”应为庆贺或纪念斯楼的意思;“义路”则表示此为众商绅捐资之义举矣。

新乡市卫辉过街楼:“岁月之痕”还是“古城之殇”?

过街楼地处本市最繁盛的商市,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人流涌动。时至今日,人们穿梭于过街楼的岁月犹在,阡陌交通必经于此。只不过人们已经无从看到曾经活跃在此地的富商巨贾,只能从当地传说中捕捉一些零星的片断,循迹考证到先人的那些财富传奇。

新乡市卫辉过街楼:“岁月之痕”还是“古城之殇”?

岁月无情,将马市街那段辉煌灿烂的流金淌银的时光幻灭成过眼烟云,如何,又要着力留存下这些厚重的历史痕迹,在一层层剥落的墙皮上,让心会因为那些断瓦残垣上的青苔,或那只被突然惊起腾飞的孤鸟,掠起一丝萧瑟的沧凉,不住地感叹这座古城之殇?

新乡市卫辉过街楼:“岁月之痕”还是“古城之殇”?

岁月终是有情的,在它前进的时候,会有意或无意给后人留下追随的印迹。历史沧桑,商道犹存。那过街楼的厚重、高大,岂不是秉怀仁义之心的商绅,为避匪患殃及他人所为?那墙角的圆浑,不也是玄帝庙云林禅师宅心仁厚的体贴之举?更有匾额上“义路”之警句,无不包含着马市街商人丰厚的商道伦理和处世哲学。

新乡市卫辉过街楼:“岁月之痕”还是“古城之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