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節律決定一天到晚想什麼

清晨鬧鐘還沒響就醒了,這時躺在床上最可能開始思考人生,揣摩自己的人生意義;吃完早飯出門遇上早高峰,在擁擠的人群中滿腦子都是工作、升職和加薪;晚飯後,就是最放鬆的時候了,這時候和家人的關係、愛情又成了大腦思考的主題……據英國媒體報道,一份針對8億個社交網絡留言狀態的調查顯示,人們在一天24小時不同時段想的話題具有規律性。研究人員認為受生物節律的影響,神經活動和荷爾蒙水平主導了人們的思考內容。

調查:73個標誌性詞彙解鎖心情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在英國54個比較大的城市中作了樣本調查,對社交網站上的8億個留言狀態做了梳理歸類,通過留言中使用的詞彙來判斷人們思考問題的方向和當下的心理狀態,由此來看人們一天到晚的想法到底有什麼趨勢。

研究人員選取了73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標誌詞彙,在8億個狀態留言中檢索相關詞彙,來解鎖人們當時的想法和心情。儘管提前預設了73個標記詞彙來跟蹤,但是研究團隊最後發現,其實一天內的語言變化大概就分兩類:一類是早上6點到10點,另一類是凌晨3點至5點。

表現:天亮前思考人生更情緒化

早上6點至10點,人們的分析思維異常強大,所以,文字中名詞、冠詞和介詞使用量最高。按照已有的研究材料,較多使用此類詞彙的人一般很理性,邏輯思維比較強,大部分都是上學時學業還不錯的“學霸”型。除了語言運用,這個時間段人們的想法普遍表現出對於成就、權力和金錢等追求,也就是更加物質化。

而在天亮前的凌晨3點至5點,熬過漫漫長夜的人已經不再侷限於對生活物質化的追求,他們開始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於是這個時間段更多的是對於死亡、宗教和苦難的思考,大多數使用帶有豐富感情色彩的詞彙,且負面消極詞彙出現頻率更高,也就是更為情緒化。

此外,研究人員也對一天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時間點做了標記,比如,雖然結束一天工作時應該是卸下防備最輕鬆的時候,而根據人們的網絡留言狀態,這個時候反而是最容易暴躁的,尤其在晚飯的一頓小酌之後,或者是上床前,一天的積怨可能在這時候爆發。

除了一天24小時之外,研究人員也對一週7天的心情波動做了梳理,結果不出意外地發現,星期天早上是大家心情最好的時候。

釋因:思維模式受生物節律影響

總體來說,研究結果表明,人們一天內的語言使用是有規律的,這就反映了我們一天內的思考方向和情感波動也是有跡可循的。

研究人員解釋稱,這與人們的生物節律有關,也就是說,在一天的不同時間段,人們的神經活動特點和荷爾蒙水平都存在一個曲線變化趨勢,這個波動影響著人們的思考內容是偏理性還是偏感性,心情是更放鬆還是更緊張。

人工智能學專家、本次實驗的主導者尼奧·克里斯汀教授表示,這次實驗的意義在於,“我們將社會學和生物學做了關聯,如果結論得到認可,可以充分利用人們的這種生物習性,來有針對性地分配24小時的工作。

同時,生物節律也是人類特有的機體性能,如果被人為打亂,可能造成心理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這也是實驗想要提醒人們的一點。

■鏈接

生物節律控制吃睡 也控制情緒智力

人體的生物節律或者稱作生物鐘,是指身體內部存在著感知時間並受時間支配的規律週期現象,最常見的就是能夠在早上適當時候叫我們起床,在夜晚該睡覺時候令我們犯困。

研究發現,對於一個健康人來說,正常情況下早上8點在接受到足夠陽光照射後,體內皮質醇水平達到最高點,腎上腺和大腦內開始注入腎上腺素,這就成為叫我們起床的催化劑。儘管過了8點之後,皮質醇水平有所降低,但主管精力的腎上腺素和控制情緒的血清素仍舊源源不斷供給。到了中午,新陳代謝和體溫升高讓我們覺得餓了。吃完飯後,皮質醇水平直線下降,新陳代謝放緩,我們進入午後疲倦期。夜晚,血清素變成褪黑素,就是送我們入眠的最佳時機。而凌晨3點血糖水平達到最低,皮質醇水平也觸底,這也是我們睡得最沉的時候。

其實,除了作息受生物節律影響外,體力、情緒和智力其實都受這個“人體時鐘”支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會覺得自己的體力、情緒或智力有時很好,有時有點“欠費”,而人類誕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終結,其自身的體力、情緒和智力都存在著由強至弱、由弱至強的週期性起伏變化,這也都是生物節律的作用。(陳佳莉 編譯)

生物節律決定一天到晚想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