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縣大力發展民生事業紀實

近日,贛州市以中國(定南)智能助殘科技城為主要產業平臺,被民政部等六部委正式授牌為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城市。目前,中國(定南)智能助殘科技城已初具規模,它不僅是定南縣全力打造的全國首個以“智能助殘、智慧養老”為主題的智能設備製造全產業鏈項目,同時也是該縣創新舉措,巧打民生牌,為紓解殘疾人就業難題的民生工程。據瞭解,該科技城智慧展廳創辦的定南縣殘疾人輔助性就業車間,近期可提供300個就業崗位,而整個科技城項目預計可吸納1250名殘疾人就業。

近年來,定南縣在致力構建新業態、發力新經濟的同時,將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創新思維、創新舉措,出新招、出實招,破解群眾上學難、看病難、停車難等民生難題,提升民生福祉。2017年,該縣全年民生支出達20.79億元,同比增長17%,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7.6%。

共享一資源:化解學校大班額

“以前班裡最少70個學生,一節課下來,只能讓三分之一的同學參與討論發言。老師的負擔也很重,批改一次作業需要3個多小時,幾乎沒有時間課外輔導學生。”談起大班額,定南縣第二小學的賴愛娣老師頗感頭痛。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定南城區,教育大班額現象隨之凸顯。2016年底前,該縣城區公辦小學有185個教學班,平均班額63.3人,大班額率達96.2%,超大班額率達71.9%;初中有60個教學班,平均班額60.8人,大班額率達60%,超大班額率達33.3%。

為化解大班額問題,該縣一方面實施城區學校擴容工程。近兩年,累計投入4.39億元用於城區學校建設,新建校區,擴建教學樓,並優化城區學校佈局;另一方面,改善鎮村學校教學條件,完善設備設施。2017年,該縣投入1492萬元完善補充中小學校裝備,投入1.1億元實施“三通兩平臺”教育信息化工程,在全省、全市率先實現各級各類學校校園網絡全覆蓋、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實現了城鄉學校教育資源共享。鎮村教育質量提升、教學環境改善,使更多農村學生願意留在鎮村學校就讀,緩減了城區集中就讀壓力,為化解大班額贏得了充足的時間。

如今,該縣城區公辦小學平均班額由63.3人降到50.3人,城區公辦初中平均班額由原來60.8人降到51.8人,一次性化解了所有城區公辦學校大班額,此舉得到教育部督導局和省教育廳的充分肯定。

完善一平臺:群眾看病不再難

興建一幢樓:停車不要滿城轉

近年來,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該縣公共停車位資源相對匱乏,停車難已然成為百姓關注的民生熱點。2017年,該縣深入推進城市管理改革,致力於解決停車難的問題,在縣中心城區繁華地帶建設了贛州市首個立體智能停車樓。該項目總投資1400萬元,佔地面積690平方米,擁有169個泊車位,採用了精智智能平面移動式立體停車系統,配置了國際先進的智能搬運器、成熟的控制系統和無人引導管理系統,存取車輛只需通過車牌識別、智能引導及檢測系統指引即可,無需駕駛員繁瑣操作,每輛車平均用時控制在2分鐘內,大大節省了停車時間。立體智能停車樓的建設使用,有效解決了區域交通擁堵、停車難問題,提升了城市品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