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青花纏枝蓮八寶紋三足爐

青花纏枝蓮八寶紋三足爐,高9cm,口徑10cm,足距9.5cm。

爐呈鼓式,直腹,下承三蹄形足。口及足邊分別飾一週鼓釘紋,腹部為青花纏枝蓮託八寶紋。爐底中央雙圈內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三足爐式在宋代龍泉窯已有燒製,明初龍泉窯延續,景德鎮窯亦有燒製。明成化時的三足爐與明初比較體積明顯減小,蓮花上八寶紋的雙勾畫法也帶有成化時的特有風格。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秋季甄選 一線拍賣 +V xiaoyu一八五一八八八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花纏枝蓮紋葫蘆瓶

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明成化,高41cm,口徑6cm,足徑16.5cm。

瓶呈葫蘆式,小口,束腰,雙球形腹,圈足。圈足內無釉露胎。通體青花裝飾,青花呈色藍中泛灰。上、下腹部均繪纏枝蓮紋,口部繪回紋、覆蓮瓣紋,束腰處繪仰蓮瓣紋和覆變形蓮瓣紋,近底處繪如意雲頭紋。

此瓶形體秀美,上下比例協調,線條自然流暢,青花髮色淡雅。傳世的明代成化青花瓷器多為盤、碗、杯等小件器皿,此器為當時較大的器物。葫蘆與道教有關,蓮花是佛教聖花,葫蘆瓶上畫蓮花,是成化時佛、道合一的體現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秋季甄選 一線拍賣 +V xiaoyu一八五一八八八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青花麒麟紋盤

青花麒麟紋盤,高6.5cm,口徑34.5cm,足徑22.2cm。

盤撇口,弧壁,圈足。砂底無釉,有褐色斑點,俗稱“糊米底”。盤裡口飾雙弦紋,盤心青花雙線圈內繪兩隻奔騰追逐的麒麟及朵雲紋。盤外壁繪首尾相逐的麒麟,間以朵雲紋。外口沿楷書“大明成化年制”橫行六字款。

明代瓷器工藝發展到成化時期出現了追求精緻典雅的風尚。成化瓷器造型精緻細巧,胎薄釉潤,畫風精細。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器可分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花兩個階段。早期的青花瓷器風格與宣德時期相似,青花用進口青料,髮色濃豔有黑點,但其生產時間很短,傳世品較為少見。典型的成化青花瓷器由於採用了國產的平等青料,髮色淡雅無黑斑,青花色彩更為清麗明快。成化青花瓷器多為小件的杯、盤、碗、碟、蓋罐等器。這件麒麟紋盤器型大而不失秀美,胎釉精細,紋飾舒展豪放,為成化青花大器的典型之作,是一件稀有的傳世珍品。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青花九龍鬧海紋碗

青花九龍鬧海紋碗,明成化,高7.8cm,口徑17.2cm,足徑7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外口繪錢紋一週,外腹部海水地上繪不同形態的龍9條。碗內底青花雙圈內飾海水龍紋。圈足內施白釉,青花雙線圈內署青花楷體

“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

此器紋飾生動,腹部淡描海水,濃繪九龍,形態威猛生動,氣勢奪人。成化青花器以青色淡雅著稱,此器青花深淺相襯,更烘托出神龍之矯健,為成化青花瓷中的罕見佳作。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明代 弘治朝部分

青花茅山道士圖三足香爐

青花茅山道士圖三足香爐,明弘治,高12.2cm,口徑19.9cm,足徑12.4cm。

爐呈筒式,圓口,直腹,平底,下承以三小足。通體青花裝飾,口、足上分別繪回紋與變形蕉葉紋。腹部主題圖案為茅山道士圖。外底施白釉。無款識。

此爐青花略有暈散,從造型和畫風上看,是典型的民窯作品。繪畫題材選取的是西漢的傳說:相傳西漢景帝時,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今江蘇省西南部的茅山修煉學道,併為民治病,後得道成仙,三人之間常乘白鶴往來。畫面中的人物形神兼備,用筆瀟灑,自然景色寫實逼真,表現了弘治朝瓷繪的嫻熟技巧。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青花荷塘游龍紋碗

青花荷塘游龍紋碗,高7cm,口徑16cm,足徑6cm。

碗撇口,口下漸收,圈足。裡口繪青花海水紋一週,碗心繪蓮池游龍紋。外壁繪兩條龍在蓮池中穿行,隨著龍的遊動,蓮花、水草亦呈翻舞狀。足底青花雙圈內雙行楷書“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款。

蓮池紋在元代陶瓷器物上已經出現,明初永樂、宣德時將蓮池紋與龍紋相結合,弘治時承繼,併成為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紋飾題材之一。此碗釉白質潤,紋飾線條纖細柔和,青花呈色藍中微帶灰色,是弘治青花中具代表性的器物。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明代 正德朝部分

青花嬰戲紋碗

青花嬰戲紋碗,高13cm,口徑22.1cm,足徑7.5cm。

碗敞口,瘦底,圈足。裡口沿畫青花雙線,外口沿飾青花勾雲紋,碗外壁以嬰戲為主題紋飾,20個嬰兒遊戲於庭園中,姿態各異,空間襯以山石、松竹、柳樹、欄廊等。足外牆繪回紋,足內無釉無款識。

據文獻記載,正德青花使用的是江西樂平所產的“陂塘青”,又稱“平等青”,在適當溫度中能燒成柔和、淡雅、透澈的藍色。

此碗之造型色調、釉色、紋飾等方面均反映出正德青花瓷獨特的風格特徵。構圖層次清晰,青花色澤明快,釉質瑩潤。這一時期的人物繪畫猶有宣德、成化朝之遺風,筆意渾厚和纖細工麗兼而有之。正德官窯青花器處於明中後期的轉變階段,從此碗的造型及紋飾可見其中的轉承。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青花穿花龍紋碗

青花穿花龍紋碗,明正德,高10.3cm,口徑23cm,足徑9.3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略高。內外青花裝飾,裡心與外壁均繪穿花龍圖案,圈足外牆繪如意雲頭紋。外底青花雙圈內署八思巴文四字雙行款,譯文為“正德年制”。

此碗造型端莊,釉面瑩亮,釉色白中閃青,青花呈色藍中泛灰。

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與此碗造型、紋飾完全相同的正德官窯青花碗,外底署青花楷書

“正德年制”雙行四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青花阿拉伯文燭臺

青花阿拉伯文燭臺,明正德,高24.6cm,口徑6.7cm,足徑13cm。

燭臺分上下兩層,上層托盤小而淺,下承以細長的支柱,下層托盤為撇口,折底,盤下承以喇叭形外撇高足。通體青花裝飾。小托盤外壁繪如意雲頭紋,大托盤外壁繪勾蓮花枝紋,間以菱形紋飾。支柱及高足外壁的中部均有圓形開光,內書阿拉伯文,開光上下繪勾蓮花枝紋及菱形紋。近足底處繪如意雲頭紋。外底署青花楷書

“大明正德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明初的瓷器常以梵文、阿拉伯**裝飾。由於正德皇帝重視伊斯蘭教,所以當時阿拉伯文更為流行,出現在各類器物上,文字一般多含吉祥祈福之意。有時內容已不重要,相當一部分文字已無法釋出原意,而只是作為裝飾紋樣。這種瓷器上的阿拉伯文裝飾是研究明代中葉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融、影響的實物資料。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青花人物套盒

青花人物套盒,高23.9cm,口徑16.1cm,足徑10.6cm。

盒為圓筒式三層套盒,平頂蓋,圈足。蓋面中心繪3人騎馬,輔以雲山松亭,外圍繪如意雲紋一週,蓋邊繪龜背錦紋。盒上、中兩層各繪仕女、庭院,輔以花卉、捲雲等。底層及近足處分別繪龜背錦及蓮瓣紋各一週。無款識。

人物間之雲氣紋的畫法雖然尚有前朝遺風,但從其青花呈色、器物造型上看,則體現了正德時期青花器物的特點。此盒造型秀麗端正,保存完整,是極為罕見的明代傳世套盒。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青花纏枝花卉紋出戟尊

青花纏枝花卉紋出戟尊,高21.7cm,口徑15.3cm,足徑10.6cm。

尊撇口,長頸,圓腹,圈足外撇,頸、腹、足兩側分別出戟。內口沿繪蕉葉紋,外頸及腹部繪纏枝牡丹,足部上飾變形蝠紋,中間飾如意雲頭紋,底層為纏枝花瓣紋。

出戟尊仿銅器式樣燒製,宋代鈞、官二窯均有此類製品,明代青花承襲這一傳統造型,自明中期至萬曆時期燒造數量大為增多,造型變化也最明顯。

故宮博物院館藏青花瓷器,多看真品“遠離贗品I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