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泰安首例「人體冷凍」者丈夫:願與妻子做一對「冷凍」夫妻

專訪泰安首例“人體冷凍”者丈夫:願與妻子做一對“冷凍”夫妻

10 年前,當泰安市民劉愛慧被查出患有肺癌僅能活三個月後,她的丈夫周先生為了鼓勵她樂觀地對待病情,拿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一字一句念給妻子聽。6 月 19 日下午,72 歲罹患肺癌的志願者劉愛慧被宣佈臨床死亡後,由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專家轉移到零下 196 ℃的液氮罐中。隔著玻璃,周老先生一直緊緊的盯著另一邊的愛人,他雙手撐著玻璃牆,淚水從眼角慢慢滑落,嘴裡唸叨著劉愛慧的名字,"這是她最好的歸宿了,我還能再看到她。"

"老伴身體還在,我就有個念頭"

專訪泰安首例“人體冷凍”者丈夫:願與妻子做一對“冷凍”夫妻

在妻子離開的這十多天裡,年過七旬的周先生天天都要落淚,視力也因此下降,看東西有點模糊。想起妻子的身體是被"冷凍"在液氮罐中,周先生說,"老伴身體還在,我就有個念頭。"

2017 年夏天,劉愛慧的小兒子周明(化名)看到"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消息並告訴了父親。在那之前,罹患肺癌多年的劉愛慧曾提出過將遺體捐獻供醫學研究的念頭。家人們在劉愛慧清醒時,為此徵求過她的意見。對於這個想法,劉愛慧同意了。

"要是能換回老伴的命,把我賣掉我也願意"

在採訪中,周先生幾次啜泣。看著手裡照片,周先生雙手顫抖地說:"老伴跟我吃了一輩子苦,給雙胞胎孩子餵奶時都吃不上飯。"

周先生介紹,早年他家很窮,兄弟姊妹六個。婚後,夫妻二人育有 4 個孩子,第三胎是雙胞胎。由於家裡窮,劉愛慧既要給孩子餵奶,還得上班工作。可家裡實在太窮了,她經常早晨給孩子喂完奶,餓著肚子上班。

從上世紀 80 年代初,周先生一家的生活條件終於有所好轉,他和妻子去博山買瓷板,自己揹回家做老式電閘開關,賣了電閘換點糧食,一家人終於是能填飽肚子了。

周先生和妻子退休後又開辦了一家工廠,員工一百餘人。"無論是開工廠時,還是給老伴治病,我們都沒有欠過別人的錢,老伴臨終前還問我是否有外債。"周先生說,給老伴治病的十年時間裡,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不管是幾百萬還是幾千萬,就算是把我賣掉,要是能換回老伴的性命,我也願意。"周先生深情地說。

周先生說,孩子們都很孝順。在妻子病重時,他和孩子晚上倒班照顧,二三十分鐘就要看看是否"方便"了,及時更換褯(jiè)子。"我們家光褯子就有三四箱子。"周先生稱,做子女的就是要在老人活著時多孝順孝順。

專訪泰安首例“人體冷凍”者丈夫:願與妻子做一對“冷凍”夫妻

專訪泰安首例“人體冷凍”者丈夫:願與妻子做一對“冷凍”夫妻

希望能和妻子做一對"冷凍"夫妻

周先生的妻子在病床上時經常對他說,她有個姊妹經常給她糧票,讓她去買窩窩頭。有一次老伴中午下班後,從口袋掏出一個皮都發乾的窩窩頭給他吃。"其實家裡惟一的可以吃的飯菜,就是老伴每天從蔬菜公司下班後撿回家的菜葉。我知道她肯定也沒吃飯,就掰開這個窩窩頭,自己含在嘴裡一口,剩下的都給她吃。"周先生說,可他後來找給妻子買窩窩頭的人,卻一直沒有找到。

"今天總算是幫老伴找到了恩人,幫她完成了遺願。"周先生說。"我也想好了,老伴走在我前面也好,最起碼是我能照顧她。"平時家裡都是他給妻子做飯,而這一做就是五十載,後來生活好了,他幾乎每天都要給妻子做喜歡吃的肉丁韭菜水餃和烙餅。以後的日子裡,他要振作起來,重建之前和妻子一手打造起的工廠,爭取給自己買套房子,讓"老伴"有個家。

周先生稱,他將來也希望能被醫學機構"冷凍",和妻子做一對"冷凍"夫妻,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復活"技術成熟了,他和妻子又能"回家"了。

未來是否能夠實現生命復甦還未可知

銀豐的專家侯躍東坦言:"利用現在人類掌握的低溫生物醫學技術保存人體,未來是否能夠實現生命復甦還未可知。"侯躍東表示,儘管希望渺茫,但這項計劃可以激發社會和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對低溫生物醫學的關注和參與,推動低溫醫學的發展。

對於將來是否能實現"復活",周先生稱,這些技術可能要幾十年,他已不在人世了。而對於自己將來"冷凍"後,能否和妻子"復活",也是未知數。"只能說是有個念想,人要有個夢想,才能向前走。"周先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