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与抖音,谁才是短视频领域老大?

赚钱的速度赶不上印钞的速度,想要不被世界抛弃,关注金融是快速获取财富的最佳途径;本账号以时事热点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资本实践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论述其中的金融思维,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习金融。

有人总会拿抖音与快手两者做对比,有人说抖音的崛起速度很快就会完全的超越快手,有人说快手近七年的积累不是抖音这种流量APP能够比拟的,那结果如何呢?

快手与抖音,谁才是短视频领域老大?

我们现在谈论抖音的多了,聊快手的少了,但这知识表象,抖音向来高调,快手则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更佛系,实际上也是抖音虽然追平了快手,但是却并没有超越快手,有着“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发布了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其中援引了由高瓴资本研究撰写的《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内容,介绍到巨大的用户规模、用户的高速增长以及较强的用户粘性使得快手、抖音成为了现象级的产品,其中抖音的日活用户9500万人,快手的日活用户高过抖音为1.04亿。

客观来看,快手日活过亿是七年时间的积累,底盘非常的稳固,即使经历了全行业的严厉整改,在前所未有的加大审核力度后,其日活仍然是稳定的状态,可以预见这家公司的用户忠诚度和潜力不容小觑。也就是说快手过亿的日活用户不是靠着几十亿的补贴和买流量获得的,也不是靠炒作和高声量换来的,而是自己慢慢积累下来的。有人说抖音让快手到了生死时刻,对于处于第一阵营、日活过亿的产品做出这样的判断,要么是有意的舆论误导,要么就是纯粹的商业上的无知。

快手与抖音,谁才是短视频领域老大?

人们虽然会拿抖音与快手进行对标,但是很大程度上两者并不能算作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他们拥有着不同的定位、产品逻辑甚至用户群。

从之前的媒体曝光中可以看出快手的创始人宿华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他希望能够通过快手让每个普通人能过把日常生活的点滴被记录,其核心定位是记录和分享,内容上偏向真实,在流量分布上也是讲究平等普惠,不会像快手一样向名人、网红等做出倾斜支持,坚持去中心化。快手从记录到分享,再到关注、互动、社交,进而帮助普通人消解孤独,提升幸福感。

在这种反商业化的定位和模式下,快手的产品设计极简,坚持轻运营,拒绝过度商业化,据快手内部人士透露,因为创始人固执的坚持不打扰用户,平台目前用于商业化的流量仅不到百分之一,这种坚持需要付出代价,因为更早的商业化能够赚取更多钱,更早改变叫直观去运营头部名人可以发展更快,但是这些宿华都拒绝了。

快手与抖音,谁才是短视频领域老大?

快手的这种反商业化的定位和模式,必须靠着时间的积累,无法速成,而相比而言,抖音更像是一个快速消费品,一个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媒体平台,可以通过强运营、话题和头部网红迅速的拉流量、拉热度、造声势、买广告,他的内容更容易让人上瘾,但是不追求真实,而是包装、表演、模仿为主,适应了一二线城市年轻人高焦虑下的泛娱乐需求。

所以我们不能说到底哪种产品更好,这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产品,价值观和长期的远景也不同,两家在短视频领域风口上相遇的公司,交织、碰撞然后进化,到最后谁是赢家,目前谁都无法下定论。

快手比较稳,在坚持价值观的前提下,他能够做的该表和创新的空间还很大,其挑战在于面对行业变化时候的反应和决策不够果断,这才让抖音有机可乘,而对于抖音来说,人们容易产生疲劳,比如我们现在都知道的海草舞、嘟拉舞等,由兴趣引发的“信息茧房”越来越重。而相对于快手,抖音的外部挑战更大,包括腾讯铁了心要做自己的短视频,瞄准的就是抖音模式,双方竞争不可避免。

头条系最擅长的就是流量生意,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时刻计算收了多少的流量,很难想象未来长期要做什么,哪一天到了天花板了,获取就会去开辟一个新的流量战场,这种玩法颇像以抢夺流量为核心的游击战。那也正式因为这个原因,不少人从长期更看好快手,当然快手面临的压力也不小,正向我们前面说的,如果不加快进化,未来的格局真的不好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