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农哪家强?中国杨凌农商行!

“成功啦!我们申报的‘拓展生物资产抵质押贷款试点项目’获批了!农业农村部给予500万的项目资金支持。”

6月29日下午临近下班前,一条喜讯从千里之外的北京传到杨凌。在杨凌农商行,所有人欢呼雀跃,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县域金融机构竟能用短短10分钟时间PK掉众多单位出线全国与建设银行总行、邮储银行总行、福建省联社齐头并进农业农村部2018年度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的“试验田”。

在示范区大力实施“3631”方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同时,杨凌农商行该项目申报成功,为示范区金融助力提升营商环境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金融支农哪家强?中国杨凌农商行!

区校联合申报课题

时针拨回到6月5日,这一天,对杨凌农商行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当天早晨一上班,一篇新闻报道吸引了杨凌农商行董事长李林的目光。在仔细浏览网页时,他敏锐的发现这则消息:为进一步推动财政支农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和激励地方农业农村部门与金融机构主动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2018年农业农村部继续支持各地开展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

一想到杨凌这几年的发展以及农商行在支农服务方面的优势,李林顿时心潮澎湃,便立即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开会集体决策研讨此事,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片刻欢喜之后,所有人又陷入了沉默。

原来,农业农村部文件要求申报单位是独立法人金融机构,且金融机构是指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基金公司、金融服务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总公司。杨凌农商行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是杨凌示范区目前唯一一家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

“我们可以申报!”农商行人认真琢磨,对于这一重大事项,李林挨个征询大家意见,大家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统一思想后,最终一致决定申报项目。

目标虽然定了,然而项目怎么申报?如何甄选课题?摆在杨凌农商行面前的是一道从未经历过的难题。

一支由农商行和西农大组成的“狮子型”团队应运而生。在这支区校融合的团队中,除农商行业务工作人员和专家以外,西农大5位博士和8位硕士的加入,整个项目筹备组阵容堪比一支“球队”,杨凌农商行董事长李林担纲项目筹备组负责人。

团队建好之后就是确定申报课题。当时,农业农村部有15个重点选题,大家认为杨凌是农业示范区,在这些选题之内怎样选报最有意义也最能与杨凌示范区的招牌呼应起来的课题。为此,整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对15个选题逐一进行研究,一个接着一个过,结合自身的利与弊逐一分析:我们的创新性在哪里?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经验以及过去的经历等等。

最终,在一场高效的头脑风暴过后,大家确定了选题——拓宽农村信贷抵质押物。在思想统一、课题选定之后,杨凌农商行一头扎进这一艰难的申报工作中。

金融支农哪家强?中国杨凌农商行!

卯足干劲苦干实干

在杨凌农商行人眼里,同全国那么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竞争是一件遥不可及且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事情,即使付出全力也不一定会有结果。心里虽然这样徘徊,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

6月5日下午,项目筹备组正式给申报材料定结构进行人员责任分配。从初稿到定稿整个材料修改不下20次,经过一周的彻夜奋战2万余字的申报材料如期递交到了陕西省农业厅。材料刚上交,本以为能稍稍喘一口气,没想到紧接着又是初审后的二轮答辩。

6月14日,省农业厅组织全省答辩。

这一天,杨凌农商行董事长李林把团队召集到西安,将办公地点从杨凌搬至省农业厅对面的酒店,所有人在酒店内连夜加班修改材料及答辩的PPT,七易其稿再装订成标书。在此期间,每一次审核材料都要作以修改,由于申报单位多材料繁杂,每到下午六点,省上才能提出修改意见,第二天上班前就要看到新内容。从审核现场匆匆回到住所,项目筹备组晚上只休息一个多小时,第二天为了错开上班高峰期,五点多早起就前往省农业厅门口等候,抢抓一分一秒。

杨凌农商行主要领导的鼓劲加油打气,使项目筹备组人员干劲十足。从6月12日给省厅递交申报材料开始,大家天天如此,基本没合过眼,早晨叫的外卖一直放到晚上才吃,就连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也没休息。有一次,深夜修改答辩PPT到两点,项目筹备组人员饿的叫了一碗酸辣粉,等到外卖送到的时候已经没有汤了,一天紧张的顾不上吃饭,几乎没有了吃饭的欲望,每天只让服务员给酒店送最便宜的矿泉水,光喝水体能消耗很大,大家心想工作没有做好,哪有心思吃饭,更别说看精彩的世界杯。

在申报过程中,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刘天雄亲自过问项目申报进展情况并协调省农业厅予以支持,示范农业局肖永贤局长与省农业厅财务处及时进行了对接给予支持,在进入农业农村部初审阶段,省农业厅更是持续跟踪推进现场指导。

6月14日下午,两轮淘汰后,杨凌农商行试点项目终于通过省上答辩,项目组下午6点接到报送农业农村部的通知。当晚,项目组又在西安加了一晚上夜班,于端午节放假的前一天下午四点多将材料报送到省厅。不料,要求又发生了变化,由于每次材料修改好之后都得签字盖章,为了保障申报,杨凌农商行派专人按要求保管携带公章和项目筹备组一起守在省农业厅,等省厅审核好之后,现场立马签字盖章。

等到材料报送到农业农村部后又要统一申报格式,对封面的颜色、纹路以及纸张的厚度都有精确严格的要求,项目组人员几乎跑遍了整个杨凌,终于找到了一家相似度达99%的复印部。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一刻也不能耽误的“面试”。

6月23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全国范围内答辩。6月21日下午5点接到通知时,项目组一行人还在杨凌。令人犯愁的是,这个突如其来的通知上并没有明确告知时间,大家不知道是在早晨、中午、下午哪个时间段进行答辩。考虑到诸多因素,杨凌农商行董事长、项目组负责人李林决定连夜飞往北京。因飞机晚点,到达北京机场已经是深夜11点多。

由于太赶时间走的匆忙,项目组一行没来得及预定酒店,没想到北京农业部附近酒店房间很紧缺,好不容易等到凌晨1点多钟住上酒店后大家顾不上休息连夜再次修改完善申报材料和PPT。作为此次项目的负责人,李林一个字一个符号往过校对,干脆自己直接坐在电脑跟前上手敲,带着大家苦干实干加油干,临近答辩前的几个小时还在反复推敲可能碰到的答辩问题,不放过任何一项,确保万无一失。

金融支农哪家强?中国杨凌农商行!

连环提问精彩应答

6月23日下午安排的答辩时间是5点半,但要求提前半个小时候场,所以必须要赶5点之前到答辩地点,三个人将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把闹钟全部调好,每到哪个点哪个事项闹钟就会自动提醒。

对照答辩要求,最多只能三人组成答辩小组入场答辩,经过精心筹划,由示范区管委会李铁民副秘书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剑朝教授、杨凌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李林组成了三人答辩小组,李林董事长作为主答辩人。地方政府、银行、大学强强联合,从不同角度给评委以信心,从政策、理论、实践三方面完美融合。

在农业农村部终审答辩现场,所有的加班加点都要看台上的10分钟,然而,留给项目筹备组的有效陈述时间只有7分钟,另外的3分钟是评委提问。整个过程非常严格,计时人员不停的拿表按铃,到时间就终止不允许答辩人多说一句,规定的三人答辩小组一个人都不能多。

李林用6分钟时间将试点项目的核心内容和创新性及杨凌示范区、杨凌农商行的优势做了简明扼要的阐述,李铁民副秘书长用1分钟时间表达了地方政府对项目的重视和支持。

更加紧张的时刻到了,评委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非常专业到位,李林作为主答辩人对答如流,表现相当出色。

“据我了解,比如以猪为例,银行要么不给农户贷款,要么就是贷的钱很少,根本满足不了养殖户的需求,你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对于农户来说不需要以此做抵押物品,因为农户家里可能只养几头猪价值很小,如果有资金需求,我们行会通过信用贷款进行解决,根本没有必要做抵押,所以说我们这个项目主要针对规模化养殖户。”

紧接着,李林又做陈述:过去银行要么不做,要做也只是试点能繁母猪和种公猪,它在养殖户的整个资产中占比非常小,抵押后无法满足养殖户生产资金需求。我们这次试点是激活养殖户最主要资产--育肥猪,我们试点抵押育肥猪的创新点和优势在于动态精准评估,根据动物生长过程动态精准估值,每个生长阶段价值多少钱就授信贷款多少,在育肥猪不断生长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贷款,满足养殖户资金需求。

现场评委听了非常满意。但刚刚回答完第一个问题后,第二个问题又来了。

“那猪死了怎么办?”

“我们实施的‘五位一体’模式就是跟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当猪出现疫病或非正常死亡,保险公司将负责理赔。”

答辩现场,李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踊跃接受着评委专业的连环提问,气氛活跃而紧张,在一问一答中上演了一场精彩激烈的言语交锋。

“如果是保险公司赔偿的话,那你们贷款的金额是不是不能超过保单的金额,比如说,这头猪保险公司只保500元,那你们银行不可能放贷超过500元,否则猪死了之后只能赔500元了。”

面对节奏如此强势的问题,李林丝毫没有怯场:我们这次试点项目创新的核心是动态精准估值,有了动态精准的估值,保单可以设计浮动保单,保单保额依据估值动态浮动,这样一来保险公司就和银行配合起来了。

答辩时间到了,退场时,一个评委对李铁民副秘书长说:“秘书长,这个项目非常好,如果万一没选上,你们地方政府一定要支持银行把这件事做成啊!”,铁民副秘书长回应道“我们一定支持把这件事做成”;另一个评委对李林董事长说:“你们这个项目很好,我一定要到你们那里去调研”,李林董事长连忙说:“太好了!非常欢迎部里领导和专家到杨凌来指导!”;还有一个评委竖着大拇指对其他专家说:“这个项目真的好啊!”。

金融支农哪家强?中国杨凌农商行!

实实在在破解难题

杨凌农商行为何对这一项目锲而不舍,李林道出了其中的意义。在示范区大力实施“3631”方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同时,杨凌农商行项目申报的成功,更是为示范区金融助力提升营商环境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过去,杨凌农商行也做过生物资产的抵押,比如说,能繁母猪和种公猪做的时候量比较小,因为一个猪场里能繁母猪和种公猪的数量不大,在整个猪场占比很小,然而这次项目针对育肥猪,刚生下来的小猪仔最后长成商品猪,在这个过程中的好处就是育肥猪的资产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养殖户的最主要的资产,通过育肥猪激活大量资产,这正是杨凌农商行做这个课题的意义所在。

本试点模式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完善农业生物资产现有评估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物资产建立数据库进行跟踪记录,通过计算机模拟农业生产资产生长轨迹和生长趋势,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同时,引进耳标、芯片、电子围栏、GPS定位追踪系统等,保全抵押农业生物资产;运用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等对农业设施价值进行评估;创新农业设施接续经营者偿贷机制。

除过评估之外,这次项目试点在风险控制方面还具有一定优势。

通过试点“五位一体”模式,政府、银行、保险、新型经营主体、产权交易所多方合力形成闭合,形成一个良性的循坏,就能可持续做下去。同时,对杨凌农商行自身来说,不仅拓展了业务范围和品种,锻炼了团队,支持了客户。且等试点成功后,通过经验总结可在推广的过程中形成农商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农业贷款难,难贷款,到底难在哪?在李林看来,就是难在金融体制上。对于抵押物没有办法精准估值的问题,杨凌农商行这一项目就是开发计算机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先进技术动态全程跟踪育肥猪的生长阶段,对动物每个生长阶段的价值利用各种评估方法进行反复评估并测算对照市场价值,这样把它每个生长阶段的价值精准的确定出来,一旦精准确定后就可以精准的做抵押贷款。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杨凌农商行算过这样一笔账:据不完全统计,育肥猪在全国每年出栏约7亿头,但是现在这块抵押贷款市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没有人愿意做抵押,育肥猪的风险很大,其中包括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以及疫病天灾的风险,现有金融手段根本解决不了规模养殖户的生产资金问题,最终形成一个矛盾。这次试点成功后,推广复制到全国,仅育肥猪一项,就可能激活1700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养殖户。如果继续进行其他动植物种养殖的试点,对种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服务“三农”多年来,杨凌农商行扎根农科大地这片流淌着“创新基因”的沃土,一直进行农村金融创新试点及探索,先后改革创新实施了两权抵押、订单农业贷款、银保富、投贷联动、知识产品质押、产业链金融等金融产品,用自身行动履行对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庄严承诺。先后在土地、房产、农业设施、苗木、土地经营权、知识产权、专利权、在建工程、设备、应收账款、股权、收费权等方面量体裁衣,研发了“金土地”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安居贷”农村房屋抵押贷款、“摇钱树”苗木抵押贷款、“无形贷”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订单贷”订单农业贷款、“仓单贷”仓单质押贷款、“蔬宝通”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等。

在经历了小组初赛到淘汰赛再到决赛,杨凌农商行用实力和信仰扛住了层层考验,整个过程堪比一场“世界杯”。历时数百个小时,横穿几千里,从杨凌到北京只为一个梦想:申报拓展生物资产抵质押贷款项目,解决农业贷款难,难贷款问题,最终获得农业农村部500万的项目资金支持,这或许是对杨凌农商行一路砥砺奋进的最好的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