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打败德国第一大原因是什么?

登陆天王星


二战期间,莫斯科战役是德国在地面上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它标志着闪电战的终结,靠着这一战术,希特勒和他的国防军曾在波兰、法国和巴尔干半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胜利。正是在苏联,希特勒作出了第一个命运攸关的决定。从政治层面上看,最初进攻苏联的决定大概才是所有决定中最为致命的,这决定也间接了造成德国在二战的失败。

很多人都大大低估了苏联这个坐落在北方的冰冷北极熊,一部分是出于无知,因为他们当中一些人既不了解苏联民众,也不了解苏联军队。许多指挥作战的高级军官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在西线作战,从未参加过东线的战役,他们对苏联地理因素以及苏联士兵的顽强将要带来的挑战一无所知,但却忽视了专家的警告。

拿破仑曾经说过,加入军队仅仅是一个心理问题。这当然不完全正确,拿破仑皇帝喜欢夸大其词。但是一位将领的才智至少有一半是用来应付意料之外或者不可预测的情况的,而另一半则是对常识的掌握以及细致的参谋工作的,这个说法则是正确的。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只有在对相关人物进行了解后才是合乎情理的,否则便难以讲通。

1940年1月,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冬天,那时候苏联还是一个友好的中立国家,希特勒对于苏联的态度可以做如下总结。1918年奥匈帝国的分裂意味着俄国的世仇以及欧洲对抗东方的传统堡垒已不复存在。威玛共和国10万人的军队也无法对俄国构成任何威胁。然而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期间,苏联建立起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即使在和平时期军队数量也超过100万人,并且还在不断加强军备。这一切均发生在1935年德国重新武装之前,因此不能够被视为苏联对希特勒恢复征兵制的回应。

那么,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到底有何目的?希特勒只有一个结论:史达林想要征服整个欧洲。现在德国国防军是苏联红军和欧洲之间唯一起作用的屏障,因此希特勒认为,消除来自东方的危险并将逐渐渗入欧洲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赶出欧洲是德国的使命。他一直密切关注着这方面的事态发展,并准备在必要时采取行动。

希特勒并非一个现实的政治家。他从不将政治视为对某个明确目标清醒的追求。对他来说,政治是个梦,而他这个梦想家忽视了时间、空间,也忽视了德国的有限力量以及德国在这个星球上只是一小块地方的事实。我们可以猜测,波兰战役后不久他的梦境便已被东线占据了。他甚至有可能在这个梦中看到辽阔的东方领土就像几个世纪前那样,实现了现代的日耳曼化。而他的梦里没有出现的是无尽的平原、破败或者根本不存在的道路、巨大的沼泽和广袤的森林、散布在各处的贫困村庄,还有最重要的,坚忍顽强的苏联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只是西线的一名列兵,对于东线的战事状况一无所知。

在波兰、挪威、法国和巴尔干半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胜利后,希特勒深信自己可以像打败其他对手那样轻松打败苏联红军。很多人都向他发出了警告,但希特勒对所有这些警告都置之不理。1941年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东线作战的伦德斯泰特元帅曾询问希特勒是否明白进攻苏联意味着什么。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和他的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也向希特勒发出了劝告。此外劝告希特勒的还有斯特林将军,他在苏联生活了数年,对苏联以及史达林的情况都非常了解。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希特勒就是不相信他们。在1940年的夏天,希特勒第一次认真计划对苏联发动进攻。他的动机有两个:一是在苏联进攻德国前先发制人;二是为德国过剩的人口抢得生存空间。

此事只有级别非常高的政府或军队的领导人才能知晓。这一计划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德国与英国之间是否能够实现和平,对此希特勒仍然抱有希望。希特勒明白,只有西线安全时,他在东线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两线作战最终都会给德国带来灾难。但是当英国拒绝与纳粹德国议和、最基本的条件已不具备时,希特勒却没有放弃他在东线的冒险想法。他坚定地掉转船头,驾驶着这艘德国巨轮径直驶向了灾难的暗礁。

他政治上的决定是在1940年秋天莫洛托夫对柏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作出的。莫洛托夫提出了苏联对巴尔干和其他地区的若干要求,但这些要求都被希特勒拒绝了。尽管两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合作瓜分了波兰,但苏德两国政府并没有实际性的接触。两国之间的关系礼貌而冷淡,并建立在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基础之上。然而苏联与西方,特别是与英国的关系要更糟。一年前苏联进入芬兰时英国几乎要对它宣战。现在希特勒决定完成英国的未竟事业。作出了这一致命的决定后,德国便已注定要输掉这场战争。


X事记


苏德战争是二战最惨烈的一场战争,战争历时3年零10个月,造成了大量的伤亡,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灾难。最终的结果是德国战败,无条件投降。那么什么是苏联战胜德国最大的原因呢?笔者认为是顽强。

在战争爆发的1941年,苏联虽然有情报认为德国会进攻苏联,但是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高层不详细德国会进攻苏联。实际上,斯大林这么认为上有道理的,在法国战败后,德军正在空袭英国,德国的下一个目标是英国才对。因此可以确定苏联的战争准备并不好。而苏军的战斗力也并不高,苏联刚刚经历大清洗,许多优秀的将领,在大清洗中被处死。一些优秀的将领并不被重用,因此前期苏军的指挥能力和和战斗力并不强,苏军有被德军打蒙的迹象。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苏联将被击溃,这也是德军高级将领的目的,因为德国的想法就是闪电战打败强敌,否则德国拖不起。而回过神的斯大林和苏联将领看清了德军的目的,想战败强敌就必须拖着敌人,因此在德军逼近苏联首都莫斯科的时候,苏联没有选择迁都,展开了莫斯科保卫战。而后世普遍强调的苏联的冬天来的早是德国猝不及防,这个是不符合实际的,德军进攻的主要时间集中在11月,这个时候莫斯科的温度并不是特别低,根据记载只有少数几天气温下降到到零下15度,其余的天气基本在零下10度左右。这样的温度不能说是低温,德军的装备还可以使用,人员不至于出现冻伤。因此严寒说也站不住脚。根据记载,真正的严寒出现在德军撤退的12月,这个时候才严寒成为苏军的武器。

在战争前期,苏联并没有真正盟友,欧洲的大国法国已经沦陷,英国人自身难保。即使英国人没有面对德国的危险也不会帮助苏联。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普遍不希望卷入战争,美国还在发军火财,他们更是希望看热闹。此时苏联的盟友还没有德国多,德国的盟友意大利虽然一直是搞笑的角色,毕竟也派兵去,日本在远东的威胁,也让苏军必须分兵留在远东。苏联看似战略纵深大,实际上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等主要城市距离苏联欧洲边界并不远,为了保证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安全,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进而波兰东部还有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这样的话,也引起了这些地区居民的不满,在苏德战争中有许多这些地区的人选择了支持德军。

苏军的顽强是出名的,而在苏德战争中表现得格外突出,经常是高喊着口号冲锋的苏军士兵,在德国机枪扫射下倒下大批士兵,阵地前尸体堆积如山,后面继续玩命的往前冲。为了保卫家园,不惜牺牲自己。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同德军抗衡。最著名的是列宁格勒保卫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包围战。列宁格勒被围困872天,最后以苏联人民取得胜利而告终。

苏联以巨大的代价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也见证了战斗民族的顽强。同时,德军在苏联的失败,也成为二战的转折点,德军彻底战败。


舍我谈历史


苏联打败德国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德国打不赢苏联

德国打不赢苏联,苏联不会像波兰、法国那样很快投降,结果的完成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那么德国为什么打不赢呢?

幅员辽阔,战略纵深大

俄罗斯的领土很大,作为世界疆域最大的国家,大到横跨欧亚大陆,要是不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那就直接跨了三个大洲。


如此大的疆域,要一点点打过去,只要各地稍微有些反抗,德国就很难战胜俄罗斯。

疆域大,进攻方的补给线就会很长,占领地需要分兵把守,兵力分散,而不同区域内的人口构成和气候都不一样,应对的方式和策略就会很难。

战略失败

日本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但是一打就是14年。

德国也是一样。

在二战初期,德国的战术是利用高效的武器和优势兵力对他国进行闪电战。

闪电战要求速战速决,就是用钢铁洪流一路碾压下去。但是针对如此大的一个国家,想像灭波兰、法国那样,就是痴心妄想了。这是战略失败。

气候不适,水土不服

德国的钢铁洪流进入俄罗斯之后,出现了很多水土不服的情况。不冷的时候道路泥泞,冷的时候又太冷了。

武器不适合,军人也不适用

进进不去,出出不来,只能干耗着。

战斗民族不轻易投降

在欧洲的其他地方,法国、英国等老派国家,一方面是德国战力很强,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战斗意志也比较薄弱。

钢铁洪流以开过来,先吓死一部分,其他的也就好办了。

俄罗斯人的战斗力不说多厉害,但是战斗意志是很强的,他一直跟你死磕,这就让人受不了了。

这一切的问题都表现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德国打不赢。

打不赢,就只能等着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