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到底是怎樣?

這不僅是一個關於購買力與物價水平的問題。首先這裡就不犯軸去討論具體區域了,比如拿中國農村和美國城市相比,那100塊在中國偏遠地區還是能揮霍出土豪的感覺的,唯一的問題就是……大哥真的沒有什麼好東西能賣給你。

所以關於美國花一百美元VS中國花一百人民幣,除了涉及貨幣的購買力,地區的物價水平之外,還涉及到這個美國和中國的生產水平,也就是想要某個東西,花錢是不是就能把事情辦咯。就這三個方面來說,在美國花一百美元,跟在中國花一百人民幣,百分之百一定以及肯定是不一樣的。

100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到底是怎樣?

首先從購買力方面來說,美元的購買力肯定是強於人民幣。

從一些側面現象來看,美國的ATM機提款面額是20美元,中國的提款機是100人民幣。這是什麼意思呢?你可以詳細提款機的設定是,取一張錢出來能滿足一個基本家庭(三口之家)的一頓飽飯。

物價水平也反應了這點。由於機械化水平高,美國除了人工勞力比較貴以外,東西是賣得比較便宜的。衣食住行,在美國都是幾美元能夠搞定一樣東西的,名牌的話可能就幾十美元,中國則要翻好幾倍。

像牛肉、水果、蔬菜、牛仔褲這些基本的物品,都是幾美元能夠買到的。一個出國的朋友就感慨,100美元在超市,真的能買到超多東西。而由於中國消費模式、物流體系仍在發展當中,能夠在一個地方買到所有東西的(樣式選擇多)的區域,不多。

所以你可以理解成,(大概率上)一百美元在美國能辦更多事(買到更多類型的東西)。

100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到底是怎樣?

怎麼說著說著,好像感覺在中國的日子過得很慘似的?先別悲傷,不管是之前提到的購買力,或者物價水平,都是相對的,這些都跟你的工資水平是掛鉤的。

在經濟學上有種邊際效應,就是當達到某種邊際的時候,投入越多,產出越少。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為彈性,屌絲一點,就能理解為滿足感。100不管是美元還是人民幣,其實都是在想基礎生活消費需求水平。

我們假設在某個區域,能夠滿足基礎消費的月薪是10000,那麼月薪4萬隻是能過得再好點而已,除了基礎消費需求之外大宗商品消費,比如化妝品、首飾、房子、車子。雪中送炭的滿足感,肯定是要高於錦上添花的。

而美元雖然購買力強,物價水平較低,但工資水平也並不會太高。之所以能夠滿足更多的消費需求,是因為作為成熟的商業社會,美國確實形成了良好的資源配置體系,不管是錢、物、信息、人才,都能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

100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到底是怎樣?

話說現在的零售行業,就是在減少資源配置過程中的這些損耗問題。不過另一方面雖然很多人都在抱怨工資老是趕不上物價,一個月下來都存不了多少錢。但雖然大宗商品消費不了,滿足基礎的生活需求,在大城市保證一定的生活質量,還是沒問題的。並不會因為貨幣的購買力差,物價太高而過得慘兮兮的。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