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了,銀行和地產現在是慌得一比

導讀

降準了,銀行和地產股是慌得一比。

1

降準利好 銀行、地產股卻砸盤

央媽降準後,A股不給面子高開低走,就連有直接利好的銀行和地產股也連續兩天砸盤。

6月25日,銀行板塊下跌2%,地產板塊下跌3%;6月26日,銀行板塊下跌1.09%,地產板塊下跌1.02%。

銀行和地產股說:“降準了,我們現在是慌得一比。”

降準了,銀行和地產現在是慌得一比

降準了,銀行和地產現在是慌得一比

降準了,銀行和地產現在是慌得一比

從歷史規律看,降準對於地產行業銷售有直接刺激作用。通過比照2008年、2011年和2015年三次降準週期,三次降準之後行業銷售均存在明顯恢復,持續恢復時間在1年以上。

然而,6月25日,房地產板塊重挫,鋼鐵、建材等與房地產強相關的行業也位居跌幅榜前列;26日,這幾個板塊繼續砸盤,不給A股好臉色看。

降準了,銀行和地產現在是慌得一比

吃瓜群眾不禁要問:為何降準後,有直接利好的銀行和地產股不漲反跌呢?

2

央行“救急不救窮"

按說,降準最受益的就是銀行股了。

此次央媽降準直接指向“債轉股”和小微企業,有人說本次降准將提高上市銀行淨息差0.56bps,提升2018年預測淨利潤0.4%,再加上“債轉股”對銀行也算利好,銀行可以將不良資產轉換成股權出售,從而獲得流動性。

但是,銀行板塊的下跌被市場解讀為降準幅度低於預期,下降50bp釋放7000億流動性也彌補不了4萬億的社融缺口。

央行保持“救急不救窮"的態度,社融增速恐怕持續下行,社融降則投資降,產出數據的下降只是時間問題,企業資產負債表問題捲土重來,作為寄生行業的銀行重現殺估值就不奇怪了。

銀行作為萬業之母,是最能反應實體經濟狀況的。小券(ID:quanyeguancha)在《這輪熊市見底了,天台上的請等一等》一文中曾分析過銀行股的破淨率,6月19日大盤千股跌停時,銀行股中有華夏銀行、民生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北京銀行、中信銀行、江蘇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等14家跌破淨值,佔比7.3%,其中華夏銀行破淨率最低,為0.6518倍。

降準了,銀行和地產現在是慌得一比

中金公司此前發研報指出,預計央行有必要也有可能加大政策調整力度加以對沖、並回歸真正意義上“穩健中性”的政策取向,預計今年還將降準150個基點,表內信貸額度有望擴張,銀行的資本金補充有望加快,而且可能會通過資管新規的細則發佈為金融去槓桿提供更加務實、可行的操作原則。

3

棚改政策調整 地產股暴跌

棚改政策調整,直接影響到開發商的飯碗。

6月25日,有市場傳聞稱,國開行總行棚改項目合同簽訂審批權回收總行,全國一刀切。

6月25日晚間,國開行新聞辦公室緊急回應:今年以來,開發銀行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棚改政策,在國務院相關部委指導下,配合地方政府依法合規開展棚改融資工作。截至5月末,開行今年發放棚改貸款4369億元,有力支持了棚改續建及2018年580萬套新開工項目建設。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根據華爾街見聞報道,國開行棚改項目審批權上收,不是始於最近,而是從年初就開始執行。其執行口徑是,新增項目謹慎受理,存量項目仍舊執行,但也要視具體情況來區分。

降準了,銀行和地產現在是慌得一比

棚改貸款收緊給開發商當頭一棒,房地產股票股價應聲下落。

以前拆遷,都是用實物安置的模式,後來發現這種模式不夠高效,中間協調的環節太多,後來流行給你一筆補償款自己解決居住問題,這就是貨幣化安置。

貨幣棚改其方式是,央行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為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低息、長期貸款,然後國開行貸款給各地政府,用來購買棚戶區破舊的住房,換取其下面的土地。棚戶區隨後被拆除,拿到貨幣補償的棚戶區居民去購買庫存的商品房。

2014年6月以來,PSL成央行發鈔的主要方式,佔比30%;PSL目前累計的數字已經超過3萬億,PSL貸款主要流向貨幣棚改。

降準了,銀行和地產現在是慌得一比

貨幣棚改的比例,在一二線城市中大約只有20%,但在三四線城市已高達80%,貨幣棚改是三四五線城市去庫存的主要手段。

截至5月末,開行今年已發放棚改貸款4369億元,而今年的指標其實也只有6000-7000億,一大半已經用掉了,可見我們太過於依賴貨幣化安置這種模式。

小券(ID:quanyeguancha)在《當房企條條大路被堵死時,定向降準來了》一文中曾說:房企的股票增發被中止,發債、ABS也停了,從去年開始開發商用土地貸款也停了,逼著開發商去海外融資;如今把貨幣化安置也給收緊,基本上在房地產裡流淌的錢越發的趨緊。

條條大路被堵死,開發商的日子不好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