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可講事
夏至將近,天氣炎熱。然而有這樣一種人面對高溫,面對汗流浹背,他們微微一笑說道:“心靜自然涼”。而與此有類似意境的,是我們每個人都相當熟悉的下面這個故事。
某日,在廣州法性寺,眾多僧人聚集一處,聽印宗法師講解涅盤經的文化精髓,深刻內涵。忽然一陣涼風襲來,旁邊的幡旗也跟著擺動起來。於是其中的兩位僧人就議論到底是風在動,還是幡再動,引發了激烈的討論,二人互不相讓,各自堅持自己的觀點。
這時有一個人徐徐站出來,不緩不慢地說,都不是,是因為心動。就這樣他用自己對佛法的高深領悟平息了這場口舌之戰。這個人就是六祖慧能。他本是生活在唐朝的一位貧苦人家中再也普通不過的少年,然而他卻與佛教結下了不解的因緣。
那麼他為何會對佛法有如此高深的領悟與見解呢?這與他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在他很小的時候,隨著父親的去世,他失去的不僅是父愛,更失去了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所以本該是個在學校裡接受教育,認字看書的小小孩童,卻過早地承擔了家庭的重任。
好在他可以去上山砍柴來換些錢財,自食其力,養活自己。而這樣的經歷在冥冥之中帶他一步步接近佛法。機緣巧合,某一天,他聽人誦《金剛經》,聽著裡邊的內容他覺得頓開茅塞,好像自己之前絞盡腦汁思考而不得的問題在這裡他找到了答案。
雖然他不識字,看不懂經文,然而這並不能影響他對經文的獨特見解。雖然他在此之前可能僅僅只是一個山野樵夫,然而對於佛學的喜愛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分毫。聽聞黃梅弘忍大師在講《金剛經》,於是他踏上了求佛的道路。
到了黃梅,他向弘忍大師表明自己只想求法做佛的來意。因其悟到,佛性沒有地域上的南北之分,佛法不像世間它物有所區別。這讓弘忍大師毫不猶豫地收下了他。他對慧能特別看重,認為他佛緣深厚,極有慧根。在學佛法修為的過程中,他依舊每天認真勞作,在碓房舂米搗物,毫無怨言。
在對慧能的考驗中,最終他的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對佛法的高深頓悟,讓弘忍大師忘記了他不識字的缺點,於一天晚上將慧能叫到自己的房間,秘密向慧能傳授了極為寶貴的一代一人的佛法要義,並最終將自己的衣缽傳給了他認可的慧能。
慧能接下來長達四十多年的弘揚佛法,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並一度受到皇室的尊重。皇室斥資修建寺院,禮請供養。甚至一些周邊國家的信徒,也不遠千里,來向慧能請教學法。
公元713年,慧能大師已預知自己氣數將至,於是圓寂前與弟子話別。慧能大師做了最後一次法,弟子們哭泣著聽完。餘音還在,而大師已仙逝。他的肉身在時隔千年之後,仍保存完整。
這與他的弟子方辯有關。方辯為使慧能大師可以永久存在於世間,想方設法大膽嘗試,使用油漆,鐵條,紗布等材料,在其屍身外形成一個具有保護屍身作用的幾毫米的漆殼。
他的嘗試經過時間的檢驗顯然是成功了。如今慧能禪師的真身存放於南華寺,猶如“在世”。在眾多的善男信女心目中猶如一盞不滅的聖燈。如今大師的肉身在歷經千年之後,仍深受後人的祭奠與供奉。
閱讀更多 小可講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