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张廷玉为什么把八阿哥胤禩连夜送给康熙帝的奏折擅自烧了?

历史新河流

张廷玉为什么要烧掉八阿哥胤禩连夜送给康熙帝的奏折?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八阿哥胤禩为什么要连夜送给皇帝奏折?

这个问题还要从皇帝严查刑部开始说起(此回答仅参考雍正王朝电视剧):

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之前去江南赈灾,曾经过江夏镇,借宿于阿兰家。当时他们受到了江夏镇庄主刘八女的侮辱,也把阿兰一家卷入了这场风波!

等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回去以后,某一天阿兰找上了十三阿哥的门,十三阿哥惊讶之余,得知了一个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那就是张五哥被任伯安拉去顶罪。

十三阿哥连夜跑到四阿哥府上,于是他们打算禀告皇上,由此拉开了皇上要整治刑部的序幕:

作为铁面无私的四阿哥胤禛一口就接下了这个审讯刑部的活。但是回去和邬思道一说,邬先生建议不要接这个活,因为可能会涉及到太子,如果因此把太子拿下,那么四阿哥胤禛将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更会落下一个手足相残的口舌。

第二天邬先生就要打包离开,四阿哥拦住他,让他明天再决定要不要走。结果当天他又烤火又泡冷水的,硬是把自己折腾病了!

由此可见四爷的智谋还是非常高的,结局就是,这个审讯刑部的活落在了八爷手上。其实在这之前牵扯到的几个官员也给皇帝分析过这个案情,有可能会牵涉到朝廷根本!所以后来张廷玉建议十三阿哥一起审讯,皇帝直接同意了!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康熙大帝还是有这种担忧的,毕竟刑部一直是太子在管理,万一牵扯上太子,十三阿哥还能帮忙挡一挡!

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八爷一派是铁了心要拿下太子的,太子手下的人也不傻,死死咬定就是自己的错,跟太子无关!

到了晚上,八爷绕过了十三爷直接到了大牢提审肖国兴,并且直接冠上了皇帝的指令,他是这样说的:

“我来刑部之前皇上对我说:肖国兴这个人,做事还非常谨慎,平时居官也还清廉,可这一次不知为何他犯了糊涂,所以让我把事情澄清。”


就这一句话,就让肖国兴成功的举报了太子!

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阿哥和皇帝们都是怎么想的:

首先,太子这边肯定是不希望把火引到自己身上,况且他还专门去见过八阿哥;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这边态度不明,不过从十三阿哥后面的表现来看,他并不知道这件事牵扯上了太子;八阿哥和其他的几位阿哥倒是非常希望拿下太子;皇帝这边,肯定也不希望这件事最后牵扯到太子,但是也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

果然,迫不及待的八阿哥连夜进京面见皇帝,皇帝何等聪明,一看八阿哥过来就有点反感的。半夜敲门准没好事,这也是当初他为什么还要派十三阿哥一起审理的原因。

但是八阿哥说,除了他和肖国兴,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件事!

那么此时的康熙帝有几种选择,一种是相信八阿哥的话,认为太子就是主谋。另一种选择是不相信八阿哥的话,认为他是在诬陷太子。

而这两种选择,不管选哪一种,对于皇帝来说都是悲剧,选第一个,怎么处理太子是一道难题;选第二个,怎么处理八阿哥也是一道难题。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选都难!

也正是自己无法选择,皇帝才连夜到内阁找到张廷玉,问他怎么办?

于是这个难题又甩给了张廷玉,此时的张廷玉也有三个选择:

一是选择相信八阿哥,那么就要给皇帝出主意怎么治太子的罪;二是选择不相信八阿哥,认为他是在诬陷太子,那么他就要给皇帝出主意怎么治八阿哥的罪;三是把这个难题再甩给皇帝,自己不做选择!

显然,张廷玉也是聪明绝顶,我们明眼人一看就会明白,前两种选择是万万不能让张廷玉来选的,毕竟那是皇帝的家事。不管选哪一个,都让皇帝难以抉择,落下残杀皇子的罪名。

最重要的是,他也看出来皇帝非常难以抉择,从皇帝半夜来找他就明白,皇帝已经在左右为难了,此时,他能做的就是毁掉这封信!

康熙帝一看他烧掉了奏折,大喊一声:“大胆,你怎么把它烧了?”

然后张廷玉跪在皇帝面前:“臣并不知道有这么个奏折。”

就这么一句话点醒了康熙帝,他马上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喊来了侍卫,叫人连夜把肖国兴压到宁古塔,不让他见任何人!

而事后也证明,这件事确实跟太子关系不大,犯罪的人是太子的人,但是并不是太子指使的!

而张廷玉这种做法也非常高明,避免了一场朝廷动荡,毕竟烧奏折时只有他跟皇帝在场,他说从没见过这么奏折,皇帝也就不再坚持,而选择顺着讲没有见过了。而且当晚这俩人就给这案子结案了!案子一结,八阿哥也自然明白怎么回事,只是太子跟八阿哥这边的仇恨算是结下了!

而康熙帝办完一系列后续以后,对张廷玉讲:

“你说你的儿子病很难好了,我看是我的儿子他的病也是很难好了!”

这句话也是一语双关,可以理解成太子,也可以理解成八阿哥,这也是皇帝老爷子对奏折选择信与不信的两种结局,这就看读者怎么理解了!

但不管皇帝选择相信谁,而整件事的最终受益者,还是事不关己的把自己折腾病了的四阿哥胤禛啊!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杨角风发作

第76期总680期

日尧居k古史上期回答了十四阿哥胤禵手握二十几万大军为何不反?

这期回答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为何当着康熙皇帝面烧了胤禩的奏折?

四阿哥胤禛为了辞去审理张五哥的冒死“顶罪”案子大病了一场,总算推脱了这个烫手的山芋,邬思道笑了笑,不走了!

由于十三阿哥胤祥的奏报,康熙帝在行刑的现场亲自揭开了以刑部为首,司、道、府、县各个衙门上下联手合谋使用欺诈手段用钱买卖人命的弥天大案,这次康熙帝觉得正是整顿诉讼不公的时机,要一查到底!

究竟谁来办这个案子,康熙帝想到了四阿哥胤禛,只有这位钢筋铁骨的四阿哥胤禛能办好这个案子!

原来是这样:四阿哥胤禛答应接这个差事以后,回到雍亲王府与邬思道一说这事,没想到邬思道不同意,让四阿哥胤禛辞掉这个差事,理由是这个案子有可能牵扯到太子胤礽,如果真的与太子胤礽有关,就此把太子拉下马。

如果真的是这样,你四阿哥胤禛将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理由充分。 四阿哥胤禛认为已经答应父皇康熙,不能反悔!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不细看,看不出精彩来,可仔细看;明白了,四阿哥胤禛为了坚守承诺,为了挽留邬思道,人为的制造了一场伤寒病。

这样看;四阿哥胤禛还真有恒心! 雍亲王府上下都没看明白,怎么雍亲王胤禛昨天晚上还好好的,今天就得了伤寒病,奇怪!

只有邬思道看明白了,四阿哥胤禛有大志向!自己当然也不能离开雍亲王府。


【雍亲王胤禛真病了】

四阿哥胤禛真的病了,怎么办?只见八阿哥胤禩说:儿臣愿意接这个差事。康熙帝看看胤禩,也只好如此了,不过;张廷玉插了一句话;是否由十三阿哥胤祥协助八阿哥胤禩办理此案?

康熙皇帝明白张廷玉的意思,是怕八阿哥胤禩单独审理此案万一陷害太子胤礽怎么办?康熙帝说:好!就这么办!

八阿哥胤禩为什么主动接这个差事是有来路的,这是昨天晚上八阿哥胤禩跑到佟国维的家里商量好的,佟国维是上书房首辅大臣。

他的分析是此案必然牵扯太子胤礽,那么就此案件把太子胤礽拉下太子神坛岂不更好!这就是一个上书房首辅大臣与雍亲王府的邬思道思路完全不一样之处。


【八阿哥胤禩私审肖国兴】

八阿哥胤禩开始行动了,他与十三阿哥胤祥审理了刑部侍郎黄体仁、肖国兴二人,不错,就是他们干的!

但是八阿哥胤禩不信,私下里单独审理了“肖国兴”,并承诺给肖国兴一条生路,由于八阿哥胤禩的诱骗,肖国兴供出来是太子胤礽的主谋并写下了“供词”。

八阿哥胤禩的目的达到了,他要连夜进宫向康熙皇帝汇报,他要借此整死太子胤礽!

康熙皇帝刚刚睡下,非常反感的听了八阿哥胤禩的奏报。康熙帝听了以后吃了一惊!

康熙皇帝何等精明,对八阿哥胤禩的连夜单独奏报感到惊讶,不是还有十三阿哥胤祥吗?


【张廷玉烧了肖国兴口供】

康熙帝不禁问道:还有谁知道此事?八阿哥胤禩说,就他一个人知道,康熙皇帝不可玩味的点点头说,下去吧!

其实八阿哥胤禩的这一句回答,就他一个人知道,是最愚蠢的回答,康熙帝对他一个人知道起了疑心!

紧接着康熙皇帝叫来了张廷玉,说着闲话把八阿哥胤禩的肖国兴口供递给了张廷玉,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张廷玉快速的看了口供,稍一犹豫,竟然把这份八阿哥胤禩递上来的肖国兴“口供给烧了”,当康熙帝发现,张廷玉已经烧完,康熙皇帝说了一句:大胆张廷玉!


【张廷玉说萧墙之祸】

张廷玉冒死烧了八阿哥胤禩递上来的太子胤礽指使刑部买卖人命大案的肖国兴口供,这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掀起来一个高潮。

突出的表现了张廷玉对康熙皇帝的忠诚,体现了张廷玉作为宰相首辅大臣的睿智、聪明、果敢、担当,更是体现了了为国分忧,为康熙皇帝解愁的机智!

康熙皇帝长叹了一声说:衡臣,朕理解你的一片苦心,可朕这个儿子胤礽的病恐怕不会好了。

果断的康熙帝喊了一声;图里琛,你叫上十名大内侍卫连夜带上肖国兴把他交给黑龙江将军,送到宁古塔,不许和任何人见面!


【张廷玉说:未见什么奏折】

康熙皇帝心理多少明白一些其中奥妙,八阿哥胤禩一个人知道,就说明这份证词不是十分可靠,有陷害太子胤礽的嫌疑。

但是这种大清建国以来的丑闻不可公布于众,太丢人了! 张廷玉的烧证词是是一位上书房大臣经过瞬间的反应,认为这样的证词一旦流传出去危害极大,无论真假,必然要引起极大震动,还可能发生萧墙之祸!

所以:当着皇帝的面烧掉这一份证词唯独张廷玉一人!后经查实:的确是太子胤礽手下的人干的,但是太子胤礽没有指使他们,是刑部的黄体仁,肖国兴打着太子胤礽旗号赶上了伤天害理之事。这次的刑部大案就这样结了,还能怎样?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日尧居k古史

电视剧里面的张廷玉能屹立两朝不倒,除了聪明之外,还在于他非常善于抱大腿。别人都是抱皇子的大腿,只有他是抱皇帝的大腿。马屁拍于无形之间,不管是康熙还是雍正,都非常受用。

老四清查户部亏空时,逼死了魏东亭。康熙非常自责,因为魏东亭欠的钱,都是康熙下江南时挥霍的。他的死,康熙有责任。某些人想要借此事发难,借机动摇康熙清查户部亏空的决心。唯独张廷玉的脑回路跟别人不一样,他把魏东亭的死推到了魏东亭身上。


魏东亭还不上钱,是他自己不善于经营。与任何人无关,与康熙也无关。(反正魏东亭也死了,不怕得罪他。)亏空还是要继续追,魏东亭的死是他咎由自取。与该不该清查亏空,无关!

这样一来,既保住了康熙的面子,又把借机抨击老四的人给怼了回去,给老四留了面子,大佬谁都没得罪。只是得罪了魏东亭的几个纨绔儿子,但也无所谓,魏家败落了,有康熙替他撑腰。能奈他何?

烧掉老八的奏折,也是一样的套路。


老八用坑蒙拐骗的办法诱供了刑部的肖国兴做假供词,连夜送到了康熙面前。

康熙接到老八连夜密报的折子,刑部的案子对太子很不利。康熙很是头疼,一个人拿不了主意,就找张廷玉讨论讨论。得知张廷玉的儿子也生病了,情深意长地说:“做父亲难呀,你盼着儿子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难;盼着儿子老老实实做人难;指望他们壮大祖业更难;真是耗尽心血呀!”




(注意重点——八阿哥送来的)

说着,把手中的折子递给了张廷玉看。张廷玉看后,先是惊出了一身冷汗,接着转身就把折子烧掉了。康熙也一惊,立即呵斥之。

呵呵,张廷玉是何等人?立即说:“臣,没什么也没看见。”

甩锅之……

因为这封折子透着邪!

首先,这封折子是肖国兴是主动把太子捅出来的。肖国兴与太子无冤无仇的,怎么可能供出太子?

其次,折子的写法不是简简单单的认罪。老八诱供肖国兴,让他觉得辜负了皇恩。所以,折子里免不了感恩戴德叩谢天恩的话。

就这两点,已经足以让张廷玉惊骇于心了。



更关键是,这是老八送来的。鬼知道老八他是什么居心?这个时候,保住了康熙的面子,就是保住自己的前程。只要康熙能罩着自己,老八他算个蛋?烧就烧了,能奈他何?

至于太子,也是不能废的。否则太丢老爷子的脸面了。就算康熙想要废太子,也不应该是张廷玉这拿主意。这个时候,只要维护住康熙的英明形象,该怎么拿主意,康熙自己独断乾纲就行了。

最重要的是,康熙自己为什么不拿主意?说明康熙自己也是摇摆不定。之前主动问候自己儿子的病情,显然不是老爷子的善心大发,他只是有感而发而已。张廷玉或许被吓到了,但是它他很快就清醒了。现在要做的事只有一个,就是保太子……

至于怎么处置太子,与他无关。他只要抱紧皇上老爷子的大腿即可。



果然,张廷玉赌赢了。用钱买命一案,由于牵扯到皇太子、皇子。皇上无奈了,只得草草结案,肖国兴秘密流放宁古塔,由专人看守,不得与外人接触;刘八女被判了无期,任季安斩立决。嘉封了老八……

说到这里,要吐槽一下电视剧对刑部冤狱案的改编。

原著里的刑部冤狱案,实际上是康熙自己发现的,当即下旨由八阿哥处理,并没有雍正什么事。他只是想考察一下老八,看看老八是不是也像太子一样龌龊。

结果,果不其然。老八回奏说,刑部除了张五哥一件冤案外,没有其它冤案。而实际上康熙从张五哥那里得知,仅跟张五哥关在一处牢房的替罪羊,就不下四五个。康熙因此此对老八也极为失望,八爷党就此也没了前途。

我觉得小说中的内容,比较符合逻辑。而电视剧的改编,让人很费解。感觉完全就是为了神话邬思道,矮化佟国维而改编的。


因为邬思道对雍正说:不论是谁,只要扳倒了太子,都将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最终也将不容于皇上。

而前一段,他又说皇上下令彻查,结案之日就是太子被废之时。

其实从后来的剧情可以发现,搞倒太子的老八并没有因为清查刑部冤狱,而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不容于皇上。相反,老八因为搞翻了太子,反而获得了朝廷文武百官的支持。尤其是佟国维的支持!如果不是肖国兴主动供出了老八诱供的事情,老八根本就不会在康熙面前失宠。

所以,邬思道的话,其实说不通。如果一定要强行解释,也应该是老四这种没有势力的人搞倒了太子,那么太子余党的火力就会瞄在雍正身上。到时候双拳难敌四手,肯定会被人上折子淹死。

如果是老八这种有势力的人搞倒了太子,那么他们就会跟太子余党相互攻击,到时候必然打的两败俱伤,康熙再出来收拾残局。后来老八失宠,并不是因为他搞倒了太子,而是因为他用不正当的手段恶意搞倒太子,再加上八爷党势力太大了,康熙故意要修理他罢了。与搞倒太子的事情没有关系。

所以我觉得电视剧里面,邬思道对刑部冤狱案的一番话,说服力没有那么强。这一段的改编,整体上前后说不通。有bug……


Mer86

在《雍正王朝》里,炒米发现了一个小细节,那就是康熙几乎疑心过任何一个人,唯独没有疑心过张廷玉。而且很多关键时刻,康熙在拿定主意然而未决之前,都要参考一下张廷玉的意见,甚至寻求张廷玉的帮助。譬如“假太子手谕”事件;譬如”胤禩夜呈奏折”事件;譬如“下双旨给隆科多”,等等。


张廷玉是如何深得康熙之心的?炒米借用此次”胤禩夜呈奏折”事件,给大家把这事掰扯个明白。张廷玉烧掉胤禩奏折,可谓君臣知心默契之笔!

胤禩和胤祥奉旨查办刑部冤狱案,最终查出刑部侍郎黄体仁和肖国兴的收受贿赂。其实按照康熙本意,事情到此有了交代,也就结束了。当初康熙点名公开的太子死党胤祥一起审这个案子,就是这个目的,不希望扩大化。


但是毕竟黄体仁和肖国兴都是太子死党,这是拖胤礽下水的极佳时机。所以胤禩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于是他连夜诱审肖国兴,肖国兴为了保命,轻信胤禩假话,咬定是胤礽指使,并作了证供。

胤禩将此证供写成奏折连夜进宫呈送康熙,是希望利用康熙一时之盛怒,去做一个废黜太子的决定。所谓夜长梦多么!并且刻意告诉康熙就自己知道的目的是”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事实如此,自己懂得顾全康熙和胤礽的颜面,自己是非常懂事并且会做事的。

所以康熙对此事的反应就是,不管胤礽指使肖国兴这事是真是假?胤禩首先抛过来就是个套,这让康熙比较反感。所以康熙并未给胤禩任何答复,就让胤禩回去了。


胤禩离开了,但麻烦并未解决。因为胤禩用的是奏折,所以藏着小心思呢,他担心康熙万一护短胤礽(废了还能复立,更何况这种“小事”?),不认帐。那可就有奏折为证了,康熙不处理胤礽也不行!

碰到这种难以解决的难题,康熙叫来在上书房值班的张廷玉。这毕竟是皇家内部的事情,碰到其他老油条,来一句皇家内部的事,老臣不便参与!若是这样,康熙也是无奈的。


所以必须铺垫铺垫,于是关心关心张廷玉生病的儿子,希望张廷玉从父亲的角度来理解一下自己。从张廷玉儿子的病引伸到自己的儿子们之间为了夺嫡,一个个都不体贴圣心,怕是病不会好了。

而张廷玉听后,直接从朝廷的角度给出了“夺嫡之争,萧蔷之祸”的结论。看到张廷玉有这样的认识,康熙很欣慰,于是将胤禩的奏折递给张廷玉。

张廷玉看了胤禩的奏折之后,陡然心惊。然后就做了一个动作,顺手揭开灯罩,就把那封奏折给烧了。


看到张廷玉烧奏折,康熙并未阻止(因为这正是康熙想要的)。慢悠悠地看着奏折燃尽之后,故意大声喝道:”大胆,你怎么把他烧了?”(的确,烧奏折哎!了解明清两朝的奏折制度的朋友,应该不用炒米解释奏折是万万烧不得的。即便不了解的,可以参考此剧里雍正撕奏折那事,都是天大的事。)


然而张廷玉却回答,“臣并不知道什么奏折。”(对啊,张廷玉代表内阁,他没见过什么奏折,自己自然也没见过奏折啊!”那就是没有了奏折复核这一层的担忧了,那这个事情就可以按照自己预想的不扩大方式处理掉了。)

那康熙为什么不扩大处理此事呢?

因为此事若假,正中胤禩之谋,胤禩其心可诛;此事若真,胤礽失德太甚,朝廷和自己将再无颜面对天下。所以这事不管怎么查,受损的都是自己,动摇的都是国本。


于是康熙叫来图里琛,让他派人连夜将肖国兴押送到宁古塔,交与黑龙江将军看管。将此事脱离胤禩的掌控,把主导权重新拿回到自己手里。

果然图里琛回来复命的时候,故意装傻,将胤禩诱供肖国兴的事情透露给康熙。康熙大怒,“其心可诛!”这里说的就是胤禩。胤禩离自己的目标又远了一大步!

张廷玉本来只是来聊聊儿子生病的事,分分钟就看出康熙的处境和打算,并且秒秒钟帮康熙解决了一个跨不过去的坎(奏折如何处理的问题)。这样的人做事,和佟国维等形成鲜明对比,做事都以社稷和康熙为出发点,而无私念。这叫康熙如何能不信任?

文/炒米视角


炒米视角

这份材料,也许对八阿哥比较重要,甚至对太子也比较重要,但对康熙来说仅仅就是一张纸而已,张廷玉烧就烧了,没什么大不了。


八阿哥胤禩瞒着十三阿哥胤祥成功诱审了太子党羽肖国兴,获得肖的画押口供后连夜赶往大内向康熙汇报。

我们要注意一个细节,胤禩呈上来的到底是自己关于肖国兴事件的奏折还是肖国兴的画押口供?根据常识判断,应该是口供,只有口供才能坐实太子的不法之举。

但电视剧里明显有个常识错误,张廷玉烧毁的这份口供竟然写在皇家专用的明黄纸上,难道不应该是刑部公文纸吗?

张廷玉当着康熙的面私自焚毁这份口供,只想传达两点:1、他不但明白八阿哥想借康熙的手搞掉太子,也明白康熙暂时并不准备把太子怎么样只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借焚烧口供,张廷玉表达了坚决拥护康熙任何决定的政治正确,人情练达的简直要成精了。你说,康熙对有默契、有担当、有智商、有情商、会来事的张廷玉怎么会不信任?

在肖国兴口供事件上,看似大智慧的八阿哥又做了蠢事。他压根连连康熙皇帝的底线都搞不清楚就出手给太子下套,只能被康熙更加厌恶。也许从这一刻起,他已经被彻底排除在接班人选择范围之外了。

至于此后的公推太子,也就是康熙的一招引蛇出洞,让八爷党开始表演,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自然水落石出。

再回到口供事件上来,无论张廷玉烧不烧毁口供,都没实际意义。康熙收到口供后进行冷处理,他八阿哥难道还能催着皇帝去处理不成?

他给太子上的这瓶眼药水,没想却变成了终结自己政治生命的毒药,这点老八可能到死都没搞明白。老八失败的还真是不亏。

基本就这样了,你看我的分析对不对?



司马砸光


题主提到张廷玉当着康熙的面,将奏折给烧了,先不说这奏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烧的,就光说张廷玉烧完奏折后,康熙竟然没有对张廷玉做出什么处罚,由此可见,张廷玉烧奏折肯定事出有因,那这究竟是因为啥呢?今儿酒翁来细聊一下。


张廷玉烧的奏折,是由八阿哥胤禩连夜呈上来的,其内容则是八阿哥胤禩调查人命案后的结果。那这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案件,需要八阿哥连夜呈上奏折呢?


话说当年张五哥给别人顶罪,在当时俗称“宰白鸭”,康熙在听说此事之后,觉得不可思议,这明显是刑部管理不力啊,康熙于是决定借此机会大力整顿刑部。


一开始康熙是想安排四阿哥胤禛去负责此事,毕竟胤禛无论是办事能力,还是性格都适合去做这件事,更何况之前胤禛还接过国库亏空案。可谁知此次胤禛虽说一开始答应接此事,但第二天就突然得病,以此,康熙不得不重新选择处置此事的人员。最后,此事落在了八阿哥胤禩的身上。

虽说此事由胤禩接手,但为防止胤禩一人暗中操作,康熙还是将老十三胤祥安排着与胤禩一起办案。话说这胤禩在接到康熙的旨意后,立即着手到刑部审理了刑部侍郎黄体仁和肖国兴,没多久这两人就招了,原本到此,这案件也就结束了。可胤禩觉得不够,因为这结果离胤禩心中的目标还差的远呢。


原本这个案子就是个烫手山芋,你想胤禛为什么头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就得病了呢?正是因为此案暗藏玄机,胤禛回府后邬思道一商议后,邬思道立马坚决要求胤禛不要接手此案件,但胤禛已经答应康熙了,这也不能无缘无故说不干就不干呐,最后,只能出此下策“自己装病”。


而胤禩之所以想接手,其原因就是因为这案件背后可能牵扯到太子胤礽,而且胤禩一琢磨,这件事若是自己“处理”的好的话,还可以借此案件扳倒太子胤礽,可谁知这和十三弟胤祥一审理下来,结果太“平淡无奇”了,胤禩一思量,这不行啊,于是就暗中许诺肖国兴好处,其条件就是只要肖国兴指证此案件的背后主使是太子胤礽就行。这肖国兴也没让胤禩失望,在一桶坑蒙拐骗之后,肖国兴终于“说出”了背后的主使:太子胤礽。

胤禩这下很高兴啊,因为他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在很快速的整理后,胤禩连夜将奏折上报给康熙,我估计当时的胤禩都在畅想着太子胤礽会就此垮台的事儿了。

但胤禩你满心激动,连夜上奏折,志得意满之样,但康熙并不高兴,因为当康熙接过胤禩的奏折,一看内容后,立马就感觉到势头不对。但康熙毕竟是一个皇帝,表面上并没有透露任何意思,只是问道:此事还有谁知?胤禩心中一阵高兴的回道:此事只有我一人知晓。康熙不再言语,收下奏折后,就让胤禩退下了。


康熙在胤禩走后,就找来了当晚值班的大臣张廷玉,将胤禩呈上的审问肖国兴的奏折递给张廷玉看了,张廷玉看完后,并没有表态,而是转身将奏折凑到了蜡烛头上,将奏折点燃了。当康熙看到张廷玉这一幕,大声质问:大胆张廷玉,你可知道你烧的是奏折?张廷玉立马心平气和的说道:臣不知道有什么奏折。康熙:what??


张廷玉虽说烧了奏折,但康熙并没有对张廷玉做出任何处罚,其原因就是康熙在接到胤禩的奏折后询问胤禩,此事还有谁知道,胤禩回道只有他自己知道时,康熙就知道此奏折来者不善,因为明明审理案件是胤禩和胤祥两人,那为啥这封奏折里提到的审问肖国兴之事只有胤禩一人知道,胤祥缺不知情呢?这很明显是胤禩在暗中做了手脚。

而胤禩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的做手脚,其目标也很明显:想借此扳倒太子胤礽。如今,胤禩将审理结果整理成奏折上报,其原因就是因为按照大清当时的规矩,奏折是不允许销毁的,而且如此大的事儿,康熙也不会不处理,但胤禩没有想到,这封奏折还是被销毁了,而其销毁之人估计连胤禩都没有想到,竟然是大清最谨小慎微的张廷玉。


张廷玉此举动无疑也是为了给康熙解忧,倘若此奏折的内容日后被传出去后,不仅对太子不利,对康熙,甚至对整个大清都将会产生不利。如此情况之下,张廷玉只能利用非常手段来处理掉这封奏折。


而康熙也在当晚就安排图里琛将肖国兴发配到宁古塔,永远不许他与任何人相见。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寒舍阅独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张廷玉将老八胤禩送给康熙的奏折自作主张烧了,并非胆大包天,而是聪明之举。一方面体现他一如既往的忠于皇权,站在康熙立场之上才这样做的。一方面他也有着为了自保的意思,烧完以后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

张廷玉的确赌对了,所以康熙并没有怪罪于他,反而说你的一片苦心我明白了。

老八胤禩连夜送上的奏折还源于刑部冤案。

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具体说说。

一、刑部冤案由来

张五哥剧情这条支线可以说是雍正王朝主线的一大分支,一直延续老十三在雍正朝病逝以后的守墓。

充分告诉了我们小人物也有大作用。

张五哥在老四与老十三下江南赈灾完成任务以后,回京途中隐姓埋名时,曾经为他们寻找过住宿的地方,可以说有着一面之缘些许交情。

张五哥的妹妹阿兰找到了老十三诉冤,老十三与老四找到了康熙主持公道,因此牵连出了这场清朝建国以来最大的冤案。


二、刑部冤案处理的争夺

刑部属于太子的势力范围,两位刑部侍郎黄体仁和肖国兴都是太子的心腹。

康熙要选择一位皇子处理这个问题,根据邬先生的分析是要废太子了,老四属于太子一党,而且是他与老十三一起救下张五哥,掀出了刑部冤案,他来做这个容易落人口实,所以邬先生不让老四接,最后老四先是以孤臣姿态接了然后装病将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老八。

其实康熙此举有废太子之意,更有引蛇出洞之意,因为通过之后热河狩猎时太子给康熙戴绿帽子,康熙的反应和最后的复立太子,说明康熙很是宠爱太子。一个刑部冤案还不足以废太子。引蛇出洞的用意应该更深,像借此看看那个野心家会跳出来,到底用什么手段。

而自以为聪明的老八就接下了这个差事。

三、康熙引蛇出洞引来的野心家老八

老八处理刑部冤案中的任季安与刘八女是八爷党之人,而且老八的用意太过明显,所以张廷玉站在康熙的立场上建议有人帮助老八一起处理案子,实为牵制老八,康熙选了太子一党中的老十三来牵制老八

老八为了太子之位却是操之过急了,晚上私审肖国兴,还是打着康熙的名义审问,并且说肖国兴应该是受人指使,身不由己。言下之意就是不管跟太子有没有关系,你都要写上太子了,以为是康熙授意的肖国兴自然就乖乖的写了。

老八拿着肖国兴的供词连夜赶到宫中向康熙上奏,康熙看完以后就急忙问这个奏折谁还看过,老八说就他一人看过。暴露出老八绕过老十三私审肖国兴的事实。

老八又继续买弄起来,说什么只是肖国兴一家之言,不一定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也需要康熙做决定。而康熙面对老八这被引出来的毒蛇,却更觉得这些都是他的一家之言。


四、职场达人张廷玉的高明对策

康熙面对这种兄弟相残的局势,还有太子的不争气,也是有些头大。

康熙的意思并非针对太子胤礽一个人,而是说一群儿子都这样。这样的言下之意张廷玉相必也明白七七八八。

接下来康熙才把老八的奏折让张廷玉看,并且特别说这是老八连夜送过来的。意思是没几个人知道。

张廷玉看完以后,站康熙立场上,不想诸位皇子之间兄弟相残,自然是将这个不一定靠谱的供词奏折给烧了,并且为了自保说自己不知道这份奏折。


张廷玉为何怎么做呢。

因为按康熙意思供词不一定靠谱,而且涉及到太子身上,康熙刚才拉家常的话很明显不想出现兄弟相残的风波。现在也不至于废太子,而且也不想废太子,所以张廷玉将这个奏折烧了,就说明这件事可以以大化小,淡化处理了。

康熙之后又显露了一把帝王心术,张廷玉跪在地上时,他叫图里堔进来,想必张廷玉也是捏了一把汗。但图里堔进来以后康熙只是交代他把肖国兴连夜押到宁古塔,交由盛京将军严加看管,不准见任何人。

显露完帝王心术,震慑完张廷玉以后。康熙马上原谅了他,说明白他的苦心了,最后草草处理刑部冤案,主犯任季安死,从犯刘八女永远囚禁,其他涉事官员都革职处理。诸位皇子并没有受到波及,老八最起码表面有功,因此晋升为郡王。

刑部冤案处理以后看似没有波及到几位皇子,其实已经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了。为太子的失势乃至被废做好了铺垫。同时暴露出老八的狼子野心,埋下了将来彻底退出夺嫡之争的悲哀伏笔。

第65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宋安之

树先生先说一下实际情况:奏折制度是从古至今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制度,到了明清在形式上已经非常完善,中间过程几乎没有漏洞可言,不存在某位权臣私自扣压或篡改奏折的情况。因此,题主所说的《雍正王朝》里张廷玉把八阿哥胤禩连夜送给康熙帝的奏折擅自烧掉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是导演和编剧为了情节需要杜撰的!

如果谁能做到扣压或篡改奏折,那么谁不就能一手遮天了嘛?他不就可以把对自己影响不好的奏折全扣下来,但是古往今来谁都做不到这一点,不是不想,是没机会!张居正做不到!魏忠贤做不到!张廷玉更做不到!因为保密过程设计得非常好!

下面我说下清朝地方官员上书奏折的过程,你就明白了,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中间过程插手(以清代为例)!

1、上奏官员须亲自撰写,写成后不得外传,否则治罪。

2、写完后装进朝廷特制的皮匣,配备锁钥,传递奏折时别人就不知道里面内容。

3、按照官员等级分两种上传情况:(1)督抚以上官员的折子,派专人送到大内乾清门,交内奏事处,直达御前;(2)督抚以下普通官员的折子,亦差专人送到军机处(雍正前是内阁,雍正后是军机处)。注意,军机处里面有很多人,大家一起批阅拟票,就算你突然发现奏折是弹劾你的,此时你也难以做弊,总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烧掉它吧?

4、转呈皇帝阅毕,作了朱批,折子由原渠道发回。

4、收回朱批奏折。

5、加强军机处的保密工作。


全球华人第一神探

把这个情节整理一下就明白了。

康熙接到八阿哥送上来肖国兴指攀太子胤礽的证词,确定了除了老八并没有其他人知道,稳住了老八,迅速去找张廷玉商议。



问了张廷玉儿子的病情,康熙感叹做父亲的难处:

“朕的儿子也病了。”

“做父亲难哪,推干就湿,耗尽心血。”

点明了这次深夜来访的真意:

我的儿子病了(出问题了),做父亲的要救儿子,寻个良药(想个对策)。

儿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教他们堂堂正正做人难”。

注意,是“他们”,不是“他”,意指不是太子一个人的事了。




“指望他们克绍箕裘,光大祖业

即然说我的儿子,“克绍箕裘,光大祖业”八个字当然与储位有关。

随即拿出老八胤禩呈上来的证词。

强调:这是老八连夜递上来的。

意思:

一、这事扩散范围很小,目前只有你我和老八知道。

二、夺嫡之争开始了。

三、太子的把柄被人捏住了。

张廷玉看完后,震惊之余立即烧掉。

康熙明知故怒,这话当然是必须要说的。

张廷玉烧证词就是他的建议:

一、这件事不能牵连到太子。

烧掉了症断书,就当是没病。

二、这件事可不能扩散开。

有病也必须当没病来处理。

三、现在废立储君不合时宜。

不能以此为废立的依据。这个证词不能算数,应当自己去深入调查。

四、责任往下推。

我烧证词是犯错,责任由我臣下来担当,那么处理这件事情,当然也是责任往下推,让那些犯错的臣下来承担了!

康熙明白张廷玉的苦心,接受了张廷玉的意见。



召见图里琛,连夜行动。

防止消息泄露(不仅仅是太子胤礽的错误,还有夺嫡的形势),自己重新调查。

告诉张廷玉,目前这样处理是正确的,你很对。

事不由已。

关于太子胤礽这个事情。

储君的废立恐怕在所难免了。

这次咱们替他遮掩过去了。

事情将来会发展到什么样的情况,还要看他真的能承担起这个江山大业吗?

最终处理结果:

刑部尚书司马尚、刑部侍郎黄体仁革职拿问。

主犯任季安处斩,从犯刘八女终身监禁。

知情人肖国兴被秘密押往宁古塔。

以轻驭重,朝局暂时安稳下来了。


馋嘴肥猫1

首先,必须擅自烧,此类事情不能请示,否则康熙早把张廷玉给开了。当着康熙的面烧,是高招!其次,康熙把奏折给张廷玉看,既是信任,也是考验。烧奏折是此时最好的回应,不仅回应了考验,即坚决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皇上家的皇子自相残杀的事我是不能与闻的,皇上你要自己拿主意啊,而且不管怎么处理,我都是啥都不知道,不会泄漏半个字;而且回应了康熙的信任,悄无声息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替康熙做了一件他不便做,但必须做的事,保密,只有保密,康熙才有更为妥当处理的空间,从之后康熙安排人将萧国兴严加看管,说老八其心可诛,可知,康熙是采纳了张廷玉的做法的,顺着张廷玉的思路在处理这件事的!还有,张廷玉也通过烧奏折,表明自己是完全站在康熙的立场来处理的,衷心耿耿的!另外,如果不烧,直接发表看法,要么针对太子,要么针对老八,不管此时康熙的态度如何,针对皇子表态都是在掺和事,是极不妥的。还有一点,张廷玉对康熙暂时还不想放弃太子的想法是了如指掌的,对康熙对老八的收买人心,假仁假义本质的了解也是早就洞若观火!

因此,烧奏折可能就是唯一正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