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將韓擒虎只用500個人就滅了陳國,究竟是不是真的?

zjoker431

韓擒虎(公元538—592)河南新安縣人。出身將門,父韓雄任北周驃騎大將軍。隋開皇八年,隋文帝發令大舉伐陳,韓任先鋒官,是夜韓率五佰精兵渡江,成功偷襲陳軍堅守的採石礬,趁著陳軍酒醉,迅速戰領控制,接著用半天時間拿下姑蘇,又連克新林。這裡的百姓素聞韓擒虎剛正,威嚴,偉岸,不斷謁見瞻仰韓擒虎儀表,晝夜不停。



陳人對其非常仰慕,有陳將樊巡,魯世直,田瑞等相繼投誠。隋軍威大震,後晉王楊廣令行軍總管杜顏與韓擒虎會師,步騎兵兩萬之多,進攻陳將崔徵鎮守的朱雀門,陳兵聽說韓擒虎將到,畏懼潰散,陳後主叔寶急令陳將,魯廣達居南,任忠,樊毅,孔範次之,令蕭摩呵居北,隋將賀若弼揮軍進攻孔範,陳軍潰逃四散,蕭摩呵因陳主淫其妻,憤而不戰,為隋軍所俘,只有魯廣達拼死抵抗。任忠兵敗投降韓擒虎,後韓逐組織精騎伍佰人進攻朱雀門,陳兵頑強抵抗,任忠指著叱責,陳兵逐漸放下武器投降,於是陳主叔寶被.擒。陳朝滅亡。

這場滅陳戰爭韓擒虎以威名,奇兵制勝。伍佰名敢死隊在滅陳戰爭中起重要作用,當推首功毫無疑問,他們的攻堅勝利,離不開後續部隊的密切配合,區區伍佰人,在勇敢威猛是滅不了陳朝的十幾萬大軍。

唐朝魏徵在《隋韋》中記述了韓擒虎成為鬮羅王的文字。韓擒虎病重時,鄰居有一老婦看到他門前儀仗盛大,便問是何來頭,答到,迎接大王。忽然全部消失。又有人病重,恍惚之間來到韓擒虎家說,要拜見大王,下人問什麼大王,答,閻羅王,下人慾責,被韓製止。韓擒虎嘆道,我生為上柱國,死為閻羅王,此生願足矣。遂生病而亡。關於這樣的傳說,民間更為傳奇,卻堂而皇之出現在正史中。總之他的名將之稱,當之無愧。


手機用戶52347605903

上游有楊素吸引陳軍部分主力,下游有賀若弼硬拼陳軍主力。


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大戰略背景下,給了韓擒虎一個創造奇蹟的機會。

當然,如果沒有過人的膽識和高明的韜略,是不可能創造出500人滅陳國的奇蹟的。

公元589年,隋文帝發動了統一中國的滅陳之戰,動員51萬人,兵分8路,攻入陳國。

考慮到韓擒虎的赫赫戰功,隋文帝命令廬州總管韓擒虎兵出廬江(今天合肥),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今天的揚州),配合楊廣兵出六合,三路大軍集中攻打陳國首都建康(今天的南京)。

公元589年正月初一,韓擒虎只帶了500精銳,開始偷渡長江天塹。

渡過長江之後,韓擒虎即刻奔襲採石(南京長江上游的戰略據點),而此刻的採石守軍正喝酒喝得暈乎乎,所以被韓擒虎一擊奏效。


佔領採石之後,韓擒虎趁消息尚未走漏,輕兵疾進,攻打姑孰(今天的當塗)。由於守軍沒有防備,僅僅強攻了半天,就佔領了姑孰。

這樣一來,陳國就喪失了首都邊的長江上游最重要的兩個據點,建康門戶洞開! 韓擒虎抓住敵人防禦漏洞,猛攻猛打,佔據了新林(今南京郊區),等著匯合了後續的兩萬大軍之後,重新帶領500精銳,強攻建康朱雀門。

此時,建康守軍的主力部隊正跟賀若弼對決,根本沒有餘兵可以抵抗韓擒虎。

於是防守朱雀門的陳軍打起白旗,韓擒虎非常輕鬆攻入陳國首都,俘虜了陳後主。

此戰看似輕鬆,實則危險萬分。

第一,古代夜渡長江,非常危險,一不留神,就可能翻船。

第二,當時僅建康附近就有數十萬大軍混戰,500精兵一旦遭遇敵方重兵集團,就會如泥牛入海一樣,翻不起一點浪花就被消滅了。

然而危險只是英雄成功的踏腳石。



韓擒虎無畏天塹,不怕海量的敵人,避實擊虛,迂迴當面強敵,從採石上游偷渡,出其不意,偷襲採石(一般來說,得采石者得建康),不辭辛勞,火速奔襲姑孰(今天的當塗)。

但凡這兩個據點有所準備,就算韓擒虎的500精銳拼光了,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打下這兩個堅固的要塞。

但是韓擒虎攻其不備,找到了整個戰局的支點,撬動了整個戰局,達到“運用之妙,存乎於心”的境界。

第三,頭腦冷靜,“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打下新林之後,韓擒虎並沒狂妄到用500精銳浪戰數十萬守軍,而是穩紮穩打。

先是會師後續的2萬大軍。 當發現守軍大部分在城外與賀若弼決戰,已無多餘兵力守城時。立即率領500精銳進攻朱雀門,結果沒費一兵之力,敵人就投降了。

這一戰,表現出了韓擒虎無畏強敵的膽略和用兵如神的韜略。

當然,這都是在友軍的配合之下完成的。

如果說幾路友軍發揮的是正軍的戰鬥作用,韓擒虎則發揮了奇軍出奇制勝的關鍵作用。


一丹流青

南宋時京口有一名妓韓香,有人寫一副對聯相贈“有客如擒虎,無錢請退之”。退之指韓愈字退之。擒虎即隋朝韓擒虎,是李靖的孃舅,破南陳立有大功封上柱國,有死後封閻羅王的傳說。


隋代北周後,北方基本平定,南方還有陳國未統一,楊堅讓賀若弼韓擒虎等長期駐紮在隋陳交界處,執行耗敵國國力戰略,韓擒虎以勇武有膽略聞名,在廬江前線,屢次擊敗來犯的南陳任蠻奴蕭摩訶軍隊,在江南享有大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開皇八年(588年)正月初一,隋朝大舉伐陳,以韓擒虎為先鋒,賀若弼貪頭功,率先進攻南陳,韓擒虎利用陳軍主力被吸引的機會,連夜率五百鐵騎出廬江由橫江口夜渡長江,生擒正在夢鄉中的陳軍守將,一舉攻下采石,半日攻破姑蘇,南陳防線瓦解,隋軍大舉渡江,江南百姓知其威名,紛紛前來投降,南陳名將任蠻奴被賀若弼擊敗,也來投降韓擒虎。


南陳長江上游二大要塞失守,韓擒虎乘勢帶五百鐵騎奔襲金陵(建康),負責守衛要塞朱雀航的將領蔡徵,聽說韓擒虎軍到,拔腿就跑。陳朝的老將任忠也投降了韓擒虎,並引隋軍直達建康。韓擒虎攻入建康外城時,陳後主還在和張麗華、孔貴嬪這兩個妃子尋歡作樂。守城軍士欲作戰,任蠻奴說,我尚且投降,你們濟得了什麼事?陳軍將士一鬨而散,於是平定金陵,活捉躲在枯井中的陳後主陳叔寶。


南方鵬

韓擒虎雖然神勇,但是500人滅陳國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滅陳國之戰,是時任晉王的楊廣率領水陸大軍共50餘萬才完成的。當然主要功臣是韓擒虎和賀若弼。下面看一下隋滅陳國的經過。

戰爭背景

楊堅在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後擁立北周靜帝,以大丞相身份輔政。第二年廢北周靜帝自立,建國隋朝,即隋文帝。隋朝繼承北周領土,巴蜀及長江以北地區均為隋所有,長江天險已不足恃。北方有強大的突厥汗國,長江以南是附庸的西梁與富有但衰敗的南陳。隋朝早有滅陳之意只是迫於北方突厥邊患未除而按兵不動。公元583年4月隋文帝趁突厥貴族內亂分裂之機,兵分八路,對突厥發動攻擊。並且用離間之計,使突厥汗國分裂為東突厥與西突厥兩部,沙缽略可汗因為對隋作戰不利,向隋朝求和。至此北部邊患減輕,解除了南下滅陳的後顧之憂。

出兵南征

公元588年(開皇八年)十月,隋文帝設置淮南行省於壽春,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統籌各路兵馬,以高熲為元帥長史決斷行軍謀略,率九十總管、五十一萬八千名士兵南征。楊廣並與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同時由長江上、中、下游分八路南征南朝陳。

飛渡長江

從588年12月到589年正月,楊俊、楊素、劉仁恩等經過兩個月的苦戰,基本控制了長江中下游。589年1月,主帥楊廣進軍至六合以南的桃葉山,乘陳後主歡度春節之際,指揮下游隋軍橫渡長江、包圍建康;宇文述由桃葉山渡江佔領石頭山;賀若弼由廣陵渡江佔領京口,俘南徐州刺史黃恪;韓擒虎由橫江夜渡佔領採石。

陳國滅亡

589年1月20日,陳後主在“兵久不決,令人腹煩”的情況下,輕率地對賀若弼軍發動白土岡之戰。他倉促地派魯廣達、任忠、樊毅、孔範與蕭摩訶率軍出戰,於白土岡南北列長蛇陣20裡,首尾進退互不相知。賀若弼集中攻破薄弱的孔範軍。陳軍全線潰退,賀若弼從北掖門攻入臺城。韓擒虎軍佔領秦淮河南岸石子岡後,陳將任忠請降,開北岸朱雀門迎韓擒虎入城。陳後主與愛妃張麗華、孔貴人躲到井裡面。最後被韓擒虎俘虜,於是陳滅亡。

由此可見,韓擒虎能最後突入建康俘虜陳後主,並非他一人之功勞,而是水陸各軍配合,尤其是賀若弼牽制陳軍主力他才得以實現的,就好比一支足球隊得勝,功勞並非進球的那名球員,而是全隊配合得當的結果。


慣與長夜

韓擒虎率五百人滅陳是真的,不過功勞不能全算他的。他這五百人只是滅陳先鋒,背後是杜彥的二萬步騎!

但滅陳首功絕對是韓擒虎的。因為他率五百人不但奪取了金陵的第一關卡

採石磯,為隋軍開闢了通道;並攻入金陵朱雀門抓住了陳國皇帝陳叔寶,滅了陳國。

這場滅國戰爭第一次被清晰的記錄在《隋書·列傳第十七》中。我截取了一部分,可以領略下這場殲滅戰的精彩。

擒率五百人宵濟,襲採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進攻姑熟,半日而拔,次於新林……晉王遣行軍總管杜彥與擒合軍,步騎二萬……擒以精騎五百,直入朱雀門……遂平金陵,執陳主叔寶。

《隋書》的修著者都是隋唐之際的飽學之士,它的總負責人是魏徵,參與人有顏師古、孔穎達、許敬宗、于志寧等。

這些大儒對待隋興和隋亡採取的都是客觀的態度,而且在書中的隱諱較少,完美的闡述了“以隋為鑑,則存亡治亂可得而知”的歷史觀。

《隋書》是二十四史中歷史價值和客觀性最高的一部史書,它的史料基本上將隋朝的興衰都完全的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所以韓擒虎率五百精兵滅陳國是完全可信的,只不過他的背後還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僅此而已!


江東汪郎

韓擒虎是誰?他是隋朝名將,還是“一殿閻羅王”啊。

韓擒虎將五百人就抓了陳國國主陳叔寶(非五百人滅陳),在《隋書》《資治通鑑》等皆有載,從史料看,是真的,但並非是韓擒虎只帶了五百人就進攻陳國並滅之,功勞並非全屬韓擒虎一人。

韓擒虎(清人繪像)

我們先看《隋書》記載。《隋書·列傳第十七·韓擒虎 弟僧壽 洪 賀若弼》:開皇初,高祖潛有吞併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聲名,於是拜為廬州總管,委以平陳之任……晉王遣行軍總管杜彥與擒合軍,步騎二萬,陳叔寶遣領軍蔡徵守硃雀航,聞擒將至,眾懼而潰。任蠻奴為賀若弼所敗,棄軍降於擒。擒以精騎五百,直入硃雀門。陳人慾戰,蠻奴捴之曰:“老夫尚降,諸君何事!”眾皆散走。遂平金陵,執陳主叔寶。

從這段可以看出,隋文帝楊堅任命韓擒虎為廬州總管,總攬平陳之事。而戰事中,晉王楊廣遣杜彥與韓擒虎合軍,又有賀若弼戰勝任蠻奴,才有任蠻奴“老夫尚降,諸君何事”之語,最終導致陳國“眾皆散走”,韓擒虎“執陳主叔寶”。

而《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七·隋紀一》載:“清鮃是日,賀若弼自廣陵引兵濟江……陳人以為隋兵大至,急發兵為備,既知防人交代,其眾復散;後以為常,不復設備。又使兵緣江時獵,人馬喧噪。故弼之濟江,陳人不覺。韓擒虎將五百人自橫江宵濟採石,守者皆醉,遂克之。晉王廣帥大軍屯六合鎮桃葉山……於是賀若弼自北道,韓擒虎自南道並進,緣江諸戍,望風盡走……弼夜燒北掖門入,聞韓擒虎已得陳叔寶……”

《資治通鑑》關於平陳事記載較為詳盡,期間賀若弼、韓擒虎、王世積等將領皆有記述,尤其是關於賀若弼的幾次戰事記載詳細,而關於韓擒虎在此戰中的記述較少,也說明了此戰是眾將合力而為,但韓擒虎素有威名,在任忠(蠻奴)一呼之下,帶五百人兵不血刃入都城,最後執陳主陳叔寶。

此外,北宋張預《十七史百將傳·韓擒虎傳》載:及大舉伐陳,以擒虎為先鋒。擒虎率五百人宵濟,襲採石,守者皆醉,擒虎遂取之。進攻姑孰,半日而拔,次於新林。江南父老素聞其威信,來謁軍門,晝夜不絕。陳人大駭,陳叔寶遣領軍蔡徵守朱雀航,聞擒虎將至,眾懼而潰。任蠻奴為賀若弼所敗,棄軍降於擒虎。擒虎以精騎五百,直入朱雀門。陳人慾戰,蠻奴捴之曰:“老夫尚降,諸君何事!”眾皆散走。遂平金陵,執陳主叔寶。

此載與《隋書》幾同。

韓擒虎是隋朝名將,關於他還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記載,《隋書·列傳第十七·韓擒虎 弟僧壽 洪 賀若弼》載:俄徵還京,上宴之內殿,恩禮殊厚。無何,其鄰母見擒門下儀衛甚盛,有同王者,母異而問之。其中人曰:“我來迎王。”忽然不見。又有人疾篤,忽驚走至擒家曰:“我欲謁王。”左右問曰:“何王也?”答曰:“閻羅王。”擒子弟欲撻之,擒止之曰:“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斯亦足矣。”因寢疾,數日竟卒,時年五十五。子世諤嗣。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韓擒虎死後,做了閻羅王。且不論世間對“史書”的評價如何,但縱觀各朝正史,極少涉及鬼神之說,而韓擒虎死後做了閻羅王的傳說竟被魏徵等編撰的《隋書》堂而皇之地記述下來,也是一樁趣聞。


陸愛玲620

題目這話是沒錯,但有點斷章取義的味道,韓擒虎能夠以五百人攻進陳國皇宮,一個原因是韓擒虎自己能力出眾,另一個原因則是陳朝不少軍隊被隋軍其他將領牽制住了。

隋朝大將韓擒虎,原名擒豹,字子通。韓擒虎身材高大魁梧,儀表堂堂,武藝高強,膽略過人,有英雄豪傑之相,而且飽讀兵書,智謀超群,頗有大將之風。

韓擒虎在北周時期就已嶄露頭角,在北周滅北齊之戰中也是立下戰功。

隋朝建立後,隋文帝楊堅決定平定江南,消滅陳國,統一天下。

開皇八年(588年),隋文帝大舉伐陳,以韓擒虎為先鋒。韓擒虎率領500精兵從長江夜渡採石,活捉了酒醉昏睡的守軍,登上南岸,並迅速向縱深發展。

此時陳軍主力都在東面與隋軍主力激戰,後方防務空虛,所以韓擒虎以500輕騎連下幾座城池,兵鋒直指陳朝都城建康。

陳朝老將任蠻奴久仰韓擒虎的威名,在陣前投降了韓擒虎,韓擒虎所部在任蠻奴的引導下進攻建康的朱雀門。

任蠻奴在陣前向守軍喊話:“本將軍尚且投降,你們還抵抗什麼?”守軍因此放棄抵抗,四散而逃。韓擒虎率軍兵不血刃進入建康城,直奔皇宮,俘虜了陳國皇帝陳叔寶,陳國滅亡。

後來,隋文帝在評功時認為韓擒虎是平陳戰鬥中的功臣之首,給以很多賞賜,並進位上柱國。但有人告發韓擒虎率軍進入陳朝皇宮後,放縱士兵,姦汙宮女,因此,隋文帝沒有封爵位給他,算是處分。但韓擒虎五百輕騎下建康的神奇戰績使他更加威名遠揚。


平沙趣說歷史

這麼說吧,秦末時,劉邦和項羽在楚懷王面前立誓“先入關中者為王”,鉅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擊潰秦軍主力章邯,而劉邦趁秦軍和項羽纏鬥之際,直取關中。那滅秦的是項羽還是劉邦呢?這個總沒有個結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滅陳之戰這次和滅秦之戰差不多,而賀若弼扮演的是項羽的角色,韓擒虎扮演的是劉邦的角色。這一段在《隋書》上描寫的很清楚。賀若弼認為首功應該是他的:“

臣在蔣山死戰,破其銳卒,擒其驍將,震揚威武,遂平陳國。韓擒略不交陣,豈臣之比!”韓擒虎認為功勞應該是他的:“本奉明旨,令臣與弼合勢。弼乃敢先期,逢賊遂戰,致令將士傷死甚多。臣以輕騎五百,直取金陵,降任蠻奴,執陳叔寶,據其府庫。

從他們兩人話中我們就可以得知,賀若弼不按預期,先跑到了前面。這目的無非就是爭功了,而遇到了陳國精銳。但是韓擒虎趁陳國精銳和賀若弼纏鬥之際,直取金陵。這個過程和項羽劉邦非常相似,連隋文帝都不好說誰的功勞大。最後只好給了兩人一樣大的功勞,同時進位上柱國。


漁耕樵讀

如題所問,那麼想來對韓擒虎是比較熟悉的。韓擒虎此人,依據歷史所描述的話,應該屬於那種高大威猛類似於猛張飛的那種。能作為隋朝的上柱國的人,一般功勳肯定是不小的,故不多述。若要完全瞭解韓擒虎此人,那相關的人太多了,其中他的外甥唐太宗時期名將李靖的記載裡就有韓擒虎的事蹟。當然,韓擒虎還是傳說中的閻羅王,這就不得了了吧。

至於題中所說韓擒虎率500人滅陳國這命題肯定是假的了,想想就不可能嘛。韓擒虎率500精銳生擒陳後主倒是真的,當然這其中肯定得有其它軍事行動存在。



說陳後主被擒一事,就得從隋朝發動統一戰爭這個要素說起。這裡先說一點,陳朝並非寥寥幾筆的那般不堪一擊,在北周末期隋朝初建之時,陳朝是多次進攻過北周及隋朝的。

看隋朝伐陳統一戰的名單,可見其重視與不簡單。以戰功卓著的晉王,後來的隋煬帝楊廣為主,攜越國公楊素,宰相上柱國高穎,上柱國賀若弼,上柱國史萬歲,上柱國韓擒虎為先鋒等等一堆在隋初、隋末才顯露出來將領,這副陣容可以說是全民皆兵了。



韓擒虎能如此輕鬆的生擒陳後主,一是在北周末期及隋朝初立未穩之時,多次擊敗南陳以蕭摩訶、任忠等人為首的進攻,創立了威名。

二是陳後主時期,陳朝朝政可以說是汙濁不堪的。隋朝伐陳之初,韓擒虎夜間率領500精銳敢死將士突襲採石磯,而此時的陳朝軍營將士居然喝醉了,完全沒有防範意識,軍紀渙散。

這一戰打開了局面,這裡面也許有內應的原因,但主要的還是此時的陳朝百姓在陳後主愛財的統治下苦不堪言,加之韓擒虎威名在外,許多地方接二連三的投降了,完全沒有反抗。




三是陳朝內部的意見不合,隋軍侵入之時,以蕭摩訶為首的重臣主張主動出擊,以攻代守,而狡詐多變的任忠主張以宮城死守,兩方意見相左。蕭摩訶率軍攻擊賀若弼部失敗被俘虜而降,而這期間居然還發生一件陳後主與蕭摩訶妻子私通的事,也是醉了。

蕭摩訶降隋實屬出於無奈,大勢已去,兵敗被俘,無力迴天。在陳後主被俘虜後,堅持去拜見他,還把自己所有財產都給了陳後主,也算忠全。



在這無力迴天的情況下,這位任忠做了件極不厚道的事。陳後主雖愛財且昏庸了一點,但對手下大臣還是不錯的,當然對百姓而言就不好了。

任忠以謊言說去安排陳後主乘坐小船逃亡,結果他帶著親信去投降了韓擒虎,這不要緊。要緊的是韓擒虎生擒陳後主的原因,就是任忠投降後引韓擒虎率軍進宮城把陳後主給活捉了,這就有些不地道了。

韓擒虎率500人滅陳,就是指的這事件。


漢墨山河

只用500個人就滅了陳國?哪裡說的?

隋滅陳之戰,由隋文帝的兒子晉王楊廣(後來的隋煬帝)掛帥。別激動,楊廣當時才二十歲,實際上主事的是元帥長史高熲。

《隋書 卷二 帝紀第二 高祖下》:“命晉王廣、秦王俊、清河公楊素併為行軍元帥以伐陳......合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

不好意思,才這麼幾行字我就已經說答案了。

《陳書卷十五 列傳第九 宗室 陳慧紀》:“是時,隋將韓擒虎及賀若弼等已濟江據蔣山,慧紀聞之,留其長史陳文盛等居守,身率將士三萬人,樓船千餘乘,沿江而下,欲趣臺城。至漢口,為秦王軍所拒,不得進,因與湘州刺史晉熙王叔文、巴州刺史畢寶等請降。”

《隋書 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宇文述》:“平陳之役,復以行軍總管率眾三萬,自六合而濟。時韓擒、賀若弼兩軍趣丹陽,述進據石頭,以為聲援。”

唐朝修的《隋書》避諱皇帝祖宗李虎,所以韓擒虎的“虎”字被吃了。

滅陳是五十二萬大軍一起做的,雖然有分兵,也是楊廣、楊俊、楊素分別統領一部分,不管韓擒虎最終帶了多少人,咱也不能當楊素、高熲、賀若弼、王世積、宇文述都不存在(楊廣、楊俊掛名成分遠大於實際作用),歸功於韓擒虎一人所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