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将韩擒虎只用500个人就灭了陈国,究竟是不是真的?

zjoker431

韩擒虎(公元538—592)河南新安县人。出身将门,父韩雄任北周骠骑大将军。隋开皇八年,隋文帝发令大举伐陈,韩任先锋官,是夜韩率五佰精兵渡江,成功偷袭陈军坚守的采石矾,趁着陈军酒醉,迅速战领控制,接着用半天时间拿下姑苏,又连克新林。这里的百姓素闻韩擒虎刚正,威严,伟岸,不断谒见瞻仰韩擒虎仪表,昼夜不停。



陈人对其非常仰慕,有陈将樊巡,鲁世直,田瑞等相继投诚。隋军威大震,后晋王杨广令行军总管杜颜与韩擒虎会师,步骑兵两万之多,进攻陈将崔征镇守的朱雀门,陈兵听说韩擒虎将到,畏惧溃散,陈后主叔宝急令陈将,鲁广达居南,任忠,樊毅,孔范次之,令萧摩呵居北,隋将贺若弼挥军进攻孔范,陈军溃逃四散,萧摩呵因陈主淫其妻,愤而不战,为隋军所俘,只有鲁广达拼死抵抗。任忠兵败投降韩擒虎,后韩逐组织精骑伍佰人进攻朱雀门,陈兵顽强抵抗,任忠指着叱责,陈兵逐渐放下武器投降,于是陈主叔宝被.擒。陈朝灭亡。

这场灭陈战争韩擒虎以威名,奇兵制胜。伍佰名敢死队在灭陈战争中起重要作用,当推首功毫无疑问,他们的攻坚胜利,离不开后续部队的密切配合,区区伍佰人,在勇敢威猛是灭不了陈朝的十几万大军。

唐朝魏征在《隋韦》中记述了韩擒虎成为阄罗王的文字。韩擒虎病重时,邻居有一老妇看到他门前仪仗盛大,便问是何来头,答到,迎接大王。忽然全部消失。又有人病重,恍惚之间来到韩擒虎家说,要拜见大王,下人问什么大王,答,阎罗王,下人欲责,被韩制止。韩擒虎叹道,我生为上柱国,死为阎罗王,此生愿足矣。遂生病而亡。关于这样的传说,民间更为传奇,却堂而皇之出现在正史中。总之他的名将之称,当之无愧。


手机用户52347605903

上游有杨素吸引陈军部分主力,下游有贺若弼硬拼陈军主力。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战略背景下,给了韩擒虎一个创造奇迹的机会。

当然,如果没有过人的胆识和高明的韬略,是不可能创造出500人灭陈国的奇迹的。

公元589年,隋文帝发动了统一中国的灭陈之战,动员51万人,兵分8路,攻入陈国。

考虑到韩擒虎的赫赫战功,隋文帝命令庐州总管韩擒虎兵出庐江(今天合肥),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今天的扬州),配合杨广兵出六合,三路大军集中攻打陈国首都建康(今天的南京)。

公元589年正月初一,韩擒虎只带了500精锐,开始偷渡长江天堑。

渡过长江之后,韩擒虎即刻奔袭采石(南京长江上游的战略据点),而此刻的采石守军正喝酒喝得晕乎乎,所以被韩擒虎一击奏效。


占领采石之后,韩擒虎趁消息尚未走漏,轻兵疾进,攻打姑孰(今天的当涂)。由于守军没有防备,仅仅强攻了半天,就占领了姑孰。

这样一来,陈国就丧失了首都边的长江上游最重要的两个据点,建康门户洞开! 韩擒虎抓住敌人防御漏洞,猛攻猛打,占据了新林(今南京郊区),等着汇合了后续的两万大军之后,重新带领500精锐,强攻建康朱雀门。

此时,建康守军的主力部队正跟贺若弼对决,根本没有余兵可以抵抗韩擒虎。

于是防守朱雀门的陈军打起白旗,韩擒虎非常轻松攻入陈国首都,俘虏了陈后主。

此战看似轻松,实则危险万分。

第一,古代夜渡长江,非常危险,一不留神,就可能翻船。

第二,当时仅建康附近就有数十万大军混战,500精兵一旦遭遇敌方重兵集团,就会如泥牛入海一样,翻不起一点浪花就被消灭了。

然而危险只是英雄成功的踏脚石。



韩擒虎无畏天堑,不怕海量的敌人,避实击虚,迂回当面强敌,从采石上游偷渡,出其不意,偷袭采石(一般来说,得采石者得建康),不辞辛劳,火速奔袭姑孰(今天的当涂)。

但凡这两个据点有所准备,就算韩擒虎的500精锐拼光了,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打下这两个坚固的要塞。

但是韩擒虎攻其不备,找到了整个战局的支点,撬动了整个战局,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于心”的境界。

第三,头脑冷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打下新林之后,韩擒虎并没狂妄到用500精锐浪战数十万守军,而是稳扎稳打。

先是会师后续的2万大军。 当发现守军大部分在城外与贺若弼决战,已无多余兵力守城时。立即率领500精锐进攻朱雀门,结果没费一兵之力,敌人就投降了。

这一战,表现出了韩擒虎无畏强敌的胆略和用兵如神的韬略。

当然,这都是在友军的配合之下完成的。

如果说几路友军发挥的是正军的战斗作用,韩擒虎则发挥了奇军出奇制胜的关键作用。


一丹流青

南宋时京口有一名妓韩香,有人写一副对联相赠“有客如擒虎,无钱请退之”。退之指韩愈字退之。擒虎即隋朝韩擒虎,是李靖的娘舅,破南陈立有大功封上柱国,有死后封阎罗王的传说。


隋代北周后,北方基本平定,南方还有陈国未统一,杨坚让贺若弼韩擒虎等长期驻扎在隋陈交界处,执行耗敌国国力战略,韩擒虎以勇武有胆略闻名,在庐江前线,屡次击败来犯的南陈任蛮奴萧摩诃军队,在江南享有大名。(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开皇八年(588年)正月初一,隋朝大举伐陈,以韩擒虎为先锋,贺若弼贪头功,率先进攻南陈,韩擒虎利用陈军主力被吸引的机会,连夜率五百铁骑出庐江由横江口夜渡长江,生擒正在梦乡中的陈军守将,一举攻下采石,半日攻破姑苏,南陈防线瓦解,隋军大举渡江,江南百姓知其威名,纷纷前来投降,南陈名将任蛮奴被贺若弼击败,也来投降韩擒虎。


南陈长江上游二大要塞失守,韩擒虎乘势带五百铁骑奔袭金陵(建康),负责守卫要塞朱雀航的将领蔡征,听说韩擒虎军到,拔腿就跑。陈朝的老将任忠也投降了韩擒虎,并引隋军直达建康。韩擒虎攻入建康外城时,陈后主还在和张丽华、孔贵嫔这两个妃子寻欢作乐。守城军士欲作战,任蛮奴说,我尚且投降,你们济得了什么事?陈军将士一哄而散,于是平定金陵,活捉躲在枯井中的陈后主陈叔宝。


南方鹏

韩擒虎虽然神勇,但是500人灭陈国肯定是不可能的事,灭陈国之战,是时任晋王的杨广率领水陆大军共50余万才完成的。当然主要功臣是韩擒虎和贺若弼。下面看一下隋灭陈国的经过。

战争背景

杨坚在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拥立北周静帝,以大丞相身份辅政。第二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国隋朝,即隋文帝。隋朝继承北周领土,巴蜀及长江以北地区均为隋所有,长江天险已不足恃。北方有强大的突厥汗国,长江以南是附庸的西梁与富有但衰败的南陈。隋朝早有灭陈之意只是迫于北方突厥边患未除而按兵不动。公元583年4月隋文帝趁突厥贵族内乱分裂之机,兵分八路,对突厥发动攻击。并且用离间之计,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沙钵略可汗因为对隋作战不利,向隋朝求和。至此北部边患减轻,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出兵南征

公元588年(开皇八年)十月,隋文帝设置淮南行省于寿春,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统筹各路兵马,以高颎为元帅长史决断行军谋略,率九十总管、五十一万八千名士兵南征。杨广并与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同时由长江上、中、下游分八路南征南朝陈。

飞渡长江

从588年12月到589年正月,杨俊、杨素、刘仁恩等经过两个月的苦战,基本控制了长江中下游。589年1月,主帅杨广进军至六合以南的桃叶山,乘陈后主欢度春节之际,指挥下游隋军横渡长江、包围建康;宇文述由桃叶山渡江占领石头山;贺若弼由广陵渡江占领京口,俘南徐州刺史黄恪;韩擒虎由横江夜渡占领采石。

陈国灭亡

589年1月20日,陈后主在“兵久不决,令人腹烦”的情况下,轻率地对贺若弼军发动白土冈之战。他仓促地派鲁广达、任忠、樊毅、孔范与萧摩诃率军出战,于白土冈南北列长蛇阵20里,首尾进退互不相知。贺若弼集中攻破薄弱的孔范军。陈军全线溃退,贺若弼从北掖门攻入台城。韩擒虎军占领秦淮河南岸石子冈后,陈将任忠请降,开北岸朱雀门迎韩擒虎入城。陈后主与爱妃张丽华、孔贵人躲到井里面。最后被韩擒虎俘虏,于是陈灭亡。

由此可见,韩擒虎能最后突入建康俘虏陈后主,并非他一人之功劳,而是水陆各军配合,尤其是贺若弼牵制陈军主力他才得以实现的,就好比一支足球队得胜,功劳并非进球的那名球员,而是全队配合得当的结果。


惯与长夜

韩擒虎率五百人灭陈是真的,不过功劳不能全算他的。他这五百人只是灭陈先锋,背后是杜彦的二万步骑!

但灭陈首功绝对是韩擒虎的。因为他率五百人不但夺取了金陵的第一关卡

采石矶,为隋军开辟了通道;并攻入金陵朱雀门抓住了陈国皇帝陈叔宝,灭了陈国。

这场灭国战争第一次被清晰的记录在《隋书·列传第十七》中。我截取了一部分,可以领略下这场歼灭战的精彩。

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晋王遣行军总管杜彦与擒合军,步骑二万……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隋书》的修著者都是隋唐之际的饱学之士,它的总负责人是魏征,参与人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于志宁等。

这些大儒对待隋兴和隋亡采取的都是客观的态度,而且在书中的隐讳较少,完美的阐述了“以隋为鉴,则存亡治乱可得而知”的历史观。

《隋书》是二十四史中历史价值和客观性最高的一部史书,它的史料基本上将隋朝的兴衰都完全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所以韩擒虎率五百精兵灭陈国是完全可信的,只不过他的背后还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仅此而已!


江东汪郎

韩擒虎是谁?他是隋朝名将,还是“一殿阎罗王”啊。

韩擒虎将五百人就抓了陈国国主陈叔宝(非五百人灭陈),在《隋书》《资治通鉴》等皆有载,从史料看,是真的,但并非是韩擒虎只带了五百人就进攻陈国并灭之,功劳并非全属韩擒虎一人。

韩擒虎(清人绘像)

我们先看《隋书》记载。《隋书·列传第十七·韩擒虎 弟僧寿 洪 贺若弼》: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拜为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晋王遣行军总管杜彦与擒合军,步骑二万,陈叔宝遣领军蔡徵守硃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硃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捴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从这段可以看出,隋文帝杨坚任命韩擒虎为庐州总管,总揽平陈之事。而战事中,晋王杨广遣杜彦与韩擒虎合军,又有贺若弼战胜任蛮奴,才有任蛮奴“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之语,最终导致陈国“众皆散走”,韩擒虎“执陈主叔宝”。

而《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隋纪一》载:“清鲆是日,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又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晋王广帅大军屯六合镇桃叶山……于是贺若弼自北道,韩擒虎自南道并进,缘江诸戍,望风尽走……弼夜烧北掖门入,闻韩擒虎已得陈叔宝……”

《资治通鉴》关于平陈事记载较为详尽,期间贺若弼、韩擒虎、王世积等将领皆有记述,尤其是关于贺若弼的几次战事记载详细,而关于韩擒虎在此战中的记述较少,也说明了此战是众将合力而为,但韩擒虎素有威名,在任忠(蛮奴)一呼之下,带五百人兵不血刃入都城,最后执陈主陈叔宝。

此外,北宋张预《十七史百将传·韩擒虎传》载:及大举伐陈,以擒虎为先锋。擒虎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虎遂取之。进攻姑孰,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陈叔宝遣领军蔡徵守朱雀航,闻擒虎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虎。擒虎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捴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此载与《隋书》几同。

韩擒虎是隋朝名将,关于他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载,《隋书·列传第十七·韩擒虎 弟僧寿 洪 贺若弼》载: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其邻母见擒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家曰:“我欲谒王。”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子世谔嗣。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韩擒虎死后,做了阎罗王。且不论世间对“史书”的评价如何,但纵观各朝正史,极少涉及鬼神之说,而韩擒虎死后做了阎罗王的传说竟被魏征等编撰的《隋书》堂而皇之地记述下来,也是一桩趣闻。


陆爱玲620

题目这话是没错,但有点断章取义的味道,韩擒虎能够以五百人攻进陈国皇宫,一个原因是韩擒虎自己能力出众,另一个原因则是陈朝不少军队被隋军其他将领牵制住了。

隋朝大将韩擒虎,原名擒豹,字子通。韩擒虎身材高大魁梧,仪表堂堂,武艺高强,胆略过人,有英雄豪杰之相,而且饱读兵书,智谋超群,颇有大将之风。

韩擒虎在北周时期就已崭露头角,在北周灭北齐之战中也是立下战功。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决定平定江南,消灭陈国,统一天下。

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大举伐陈,以韩擒虎为先锋。韩擒虎率领500精兵从长江夜渡采石,活捉了酒醉昏睡的守军,登上南岸,并迅速向纵深发展。

此时陈军主力都在东面与隋军主力激战,后方防务空虚,所以韩擒虎以500轻骑连下几座城池,兵锋直指陈朝都城建康。

陈朝老将任蛮奴久仰韩擒虎的威名,在阵前投降了韩擒虎,韩擒虎所部在任蛮奴的引导下进攻建康的朱雀门。

任蛮奴在阵前向守军喊话:“本将军尚且投降,你们还抵抗什么?”守军因此放弃抵抗,四散而逃。韩擒虎率军兵不血刃进入建康城,直奔皇宫,俘虏了陈国皇帝陈叔宝,陈国灭亡。

后来,隋文帝在评功时认为韩擒虎是平陈战斗中的功臣之首,给以很多赏赐,并进位上柱国。但有人告发韩擒虎率军进入陈朝皇宫后,放纵士兵,奸污宫女,因此,隋文帝没有封爵位给他,算是处分。但韩擒虎五百轻骑下建康的神奇战绩使他更加威名远扬。


平沙趣说历史

这么说吧,秦末时,刘邦和项羽在楚怀王面前立誓“先入关中者为王”,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击溃秦军主力章邯,而刘邦趁秦军和项羽缠斗之际,直取关中。那灭秦的是项羽还是刘邦呢?这个总没有个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灭陈之战这次和灭秦之战差不多,而贺若弼扮演的是项羽的角色,韩擒虎扮演的是刘邦的角色。这一段在《隋书》上描写的很清楚。贺若弼认为首功应该是他的:“

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韩擒虎认为功劳应该是他的:“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合势。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

从他们两人话中我们就可以得知,贺若弼不按预期,先跑到了前面。这目的无非就是争功了,而遇到了陈国精锐。但是韩擒虎趁陈国精锐和贺若弼缠斗之际,直取金陵。这个过程和项羽刘邦非常相似,连隋文帝都不好说谁的功劳大。最后只好给了两人一样大的功劳,同时进位上柱国。


渔耕樵读

如题所问,那么想来对韩擒虎是比较熟悉的。韩擒虎此人,依据历史所描述的话,应该属于那种高大威猛类似于猛张飞的那种。能作为隋朝的上柱国的人,一般功勋肯定是不小的,故不多述。若要完全了解韩擒虎此人,那相关的人太多了,其中他的外甥唐太宗时期名将李靖的记载里就有韩擒虎的事迹。当然,韩擒虎还是传说中的阎罗王,这就不得了了吧。

至于题中所说韩擒虎率500人灭陈国这命题肯定是假的了,想想就不可能嘛。韩擒虎率500精锐生擒陈后主倒是真的,当然这其中肯定得有其它军事行动存在。



说陈后主被擒一事,就得从隋朝发动统一战争这个要素说起。这里先说一点,陈朝并非寥寥几笔的那般不堪一击,在北周末期隋朝初建之时,陈朝是多次进攻过北周及隋朝的。

看隋朝伐陈统一战的名单,可见其重视与不简单。以战功卓著的晋王,后来的隋炀帝杨广为主,携越国公杨素,宰相上柱国高颖,上柱国贺若弼,上柱国史万岁,上柱国韩擒虎为先锋等等一堆在隋初、隋末才显露出来将领,这副阵容可以说是全民皆兵了。



韩擒虎能如此轻松的生擒陈后主,一是在北周末期及隋朝初立未稳之时,多次击败南陈以萧摩诃、任忠等人为首的进攻,创立了威名。

二是陈后主时期,陈朝朝政可以说是污浊不堪的。隋朝伐陈之初,韩擒虎夜间率领500精锐敢死将士突袭采石矶,而此时的陈朝军营将士居然喝醉了,完全没有防范意识,军纪涣散。

这一战打开了局面,这里面也许有内应的原因,但主要的还是此时的陈朝百姓在陈后主爱财的统治下苦不堪言,加之韩擒虎威名在外,许多地方接二连三的投降了,完全没有反抗。




三是陈朝内部的意见不合,隋军侵入之时,以萧摩诃为首的重臣主张主动出击,以攻代守,而狡诈多变的任忠主张以宫城死守,两方意见相左。萧摩诃率军攻击贺若弼部失败被俘虏而降,而这期间居然还发生一件陈后主与萧摩诃妻子私通的事,也是醉了。

萧摩诃降隋实属出于无奈,大势已去,兵败被俘,无力回天。在陈后主被俘虏后,坚持去拜见他,还把自己所有财产都给了陈后主,也算忠全。



在这无力回天的情况下,这位任忠做了件极不厚道的事。陈后主虽爱财且昏庸了一点,但对手下大臣还是不错的,当然对百姓而言就不好了。

任忠以谎言说去安排陈后主乘坐小船逃亡,结果他带着亲信去投降了韩擒虎,这不要紧。要紧的是韩擒虎生擒陈后主的原因,就是任忠投降后引韩擒虎率军进宫城把陈后主给活捉了,这就有些不地道了。

韩擒虎率500人灭陈,就是指的这事件。


汉墨山河

只用500个人就灭了陈国?哪里说的?

隋灭陈之战,由隋文帝的儿子晋王杨广(后来的隋炀帝)挂帅。别激动,杨广当时才二十岁,实际上主事的是元帅长史高颎。

《隋书 卷二 帝纪第二 高祖下》:“命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杨素并为行军元帅以伐陈......合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

不好意思,才这么几行字我就已经说答案了。

《陈书卷十五 列传第九 宗室 陈慧纪》:“是时,隋将韩擒虎及贺若弼等已济江据蒋山,慧纪闻之,留其长史陈文盛等居守,身率将士三万人,楼船千余乘,沿江而下,欲趣台城。至汉口,为秦王军所拒,不得进,因与湘州刺史晋熙王叔文、巴州刺史毕宝等请降。”

《隋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二十六 宇文述》:“平陈之役,复以行军总管率众三万,自六合而济。时韩擒、贺若弼两军趣丹阳,述进据石头,以为声援。”

唐朝修的《隋书》避讳皇帝祖宗李虎,所以韩擒虎的“虎”字被吃了。

灭陈是五十二万大军一起做的,虽然有分兵,也是杨广、杨俊、杨素分别统领一部分,不管韩擒虎最终带了多少人,咱也不能当杨素、高颎、贺若弼、王世积、宇文述都不存在(杨广、杨俊挂名成分远大于实际作用),归功于韩擒虎一人所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