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战的铁锅,到如今的防弹头盔,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而来的?

晏少忠

古代行军打仗,将士们都是戴着头盔,身着甲胄,以防御敌人刀剑和箭矢的攻击,效果很好。

但随着枪械的出现,子弹的威力越来越大,盔甲的防御作用也越来越小。18世纪以后,盔甲渐渐的退出了战争舞台。

士兵们改穿各式各样的军服,戴轻便的军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头盔。英军是大檐帽,美军是蒙大拿式的野战帽,法军是龙骑兵头盔。

后来,在一战刚刚开始不久的1914年,德军炮击法军阵地,一名法军士兵顺手将铁锅扣在头上,成功保住性命,仅受轻伤。

此事引起法国将军路易斯·亚德里安的注意,他认为给士兵配备钢盔能够有效减少伤亡。于是要求研制钢盔,这就是现代军用钢盔的鼻组---“亚德里安钢盔”。

亚德里安钢盔内部有悬挂系统,可以吸收冲击力,抵御流弹和弹片袭击。英国人看到后,也跟进开发了MK1型钢盔。这种钢盔面积很大,对垂直方向防护效果很好,主要抵御从天而降的弹片和马克沁机枪的纵深散布射击。

英国MK1钢盔

德国立即应对,于1916年装备了M16钢盔。m16头盔保护面积很大,能够覆盖耳朵和枕骨,战术思想先进,这种思路一直沿用到今天。

德国M16钢盔

二战期间,头盔继续发展,德军在m16的基础上推出了著名的m35头盔。做工更精细,结构紧凑耐用,还有迷彩、铁丝网等各种附件,提升了头盔的实用性。

英军继续使用与MK1类似的MK2头盔。1942年美军推出M1头盔,悬挂性能良好,抗冲能力强,可以抵御0.45口径手枪弹和弹片。

美军M1头盔

二战后,头盔快速发展,新材料不断被使用。瑞士生产的PSH-77钛合金头盔是其代表作,钛合金头盔非常坚硬,防护效果非常好,但是比较重,加防弹面罩后重3~4斤。

钛合金头盔被一些特警和特种部队采用,俄罗斯的阿尔法特种部队早期就装备PSH-77钛合金头盔,后来苏联开发了K6系列钛合金头盔,又加装了通讯装置,更新材质逐步升级成“阿尔金”头盔。

俄罗斯K6-3头盔

美军则倾向于使用凯夫拉材料制作头盔,其PASGT凯夫拉头盔质量轻,防护也很棒。

至此,头盔一步一步的演变升级为现代的防弹头盔,为保护士兵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