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懷念明朝,而不是唐朝?

道遊煎餃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最耀眼的時刻,而不同的歷史人物又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動

就像NBA一樣,每支球隊都有自己的名宿,也因為這些名宿而被後世銘記

一如詹姆斯、科比、保羅、韋德,是這些人成就了這些球隊;這些球隊也成就了這些人,歷史亦然

或許是《明朝那些事兒》實在是太過精彩了!也許是朱元璋的個人奮鬥史實在太過勵志了!大概是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兒實在太過有趣了!

總之,明朝是一個很特別的王朝,特別到喜歡的人對他趨之若鶩;討厭的人對他嗤之以鼻;不過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沒有之一;就像詹姆斯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球員,沒有之一!


老朱的光輝奮鬥史,為明朝增添無限神奇色彩!

要說布衣皇帝,歷史上真不算多,但大多都是冒牌貨。比如前朝公務員劉邦,沒落王族手工藝人劉備,那都是號稱布衣的。可要是和朱元璋一比,那就小巫見大巫了!

你們當過和尚嗎?你們要過飯嘛?拿出族譜來,上溯個十輩八輩的,都是農民嗎!

朱重八同志,就像個盲流一樣,居無定所、四處漂泊,可最後卻憑藉一己之力建立屬於自己的王朝,怎一個牛字了得!

這是難以想象的成功——白手起家,真的是白手起家!甚至可以說,老朱連買洗衣粉把手洗白的錢都沒有,竟然獲得瞭如此巨大的成功,不可不謂強悍!

所以,朱元璋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成為無數人眼中的偶像巨星,更是成為無數屌絲逆襲的先驅者和領路人!老朱的確是千古傳奇皇帝,沒有哪個皇帝曾經歷他曾經歷的痛苦,但所有人都見證了他的輝煌。

無論是他的軍事素養、政治水平、還有他的與生俱來的天賦,都是圈粉無數的存在

歷任一把手的傳奇色彩,讓這個朝代熠熠生輝!

清朝皇帝多勤政,宋朝皇帝多昏庸,到了明朝皇帝呢?就比較難概括了,因為他們實在是太有個性了,而且兩極分化嚴重

要麼就是老實巴交悶頭,要麼就是混世魔王,反正沒有一箇中規中矩的!當然了,這樣一來,伺候他們的人兒是有點痛苦的......

比如,老朱第一繼承人皇太孫朱允炆,成為仁厚過頭、就是白痴的代言人,說出勿傷吾叔的豪言壯語,沽名釣譽,最終失去天下,下落不明。再如堅持“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的朱老四。藩王是要當的,皇帝我也想要,咬牙跺腳一聲吼,二話不說收拾了自己的侄子,跑去當皇帝了!

比如情商150、智商250的朱祁鎮,最會玩的富二代朱厚照,聰明絕頂的修仙達人朱厚熜,媽寶男朱見深,嗑藥狂人朱載垕,魯班傳人朱由校。隨隨便便撈一個皇帝,總有說不完的談資,總有道不盡的評價。甚至說兢兢業業搞工作的朱瞻基,都有個蛐蛐皇帝的外號

所以說,作為明朝曝光度、知名度最高的皇帝們,如此有趣,怎能不讓人喜歡呢?

形象代言人的背後,是諸多知名操盤手

皇帝層面,明朝的這些老朱後人們,算是完成了任務,曝光率高、知名度大,給整個明朝皇帝天團的知名度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但是,話說回來,光炒作沒本事是不夠的,還得幕後運營一下

躍躍欲試的名臣們,當仁不讓的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其中最有成就的應該有倆,一個是掃地神僧、一個是獨孤求敗,總之,放在什麼時候都是最拉風的存在

大隱隱於世的王陽明,就像掃地僧一樣,雖然沒能身居高位,卻冠絕了整個朝代,成為像孔孟一樣的聖人。關於這位同志我們不過多介紹,他的心學影響了多少人,真的不計其數。甚至說都影響到國外去了,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得勝歸來之際,面對眾人的追捧,只是默默的展示自己的腰間,上書七個大字——一生俯首拜陽明

而千古名相張居正,則是獨孤求敗般的存在。他身居相位,主政十年,完成了明朝歷史上最偉大的改革,並和商鞅、白起、王安石一道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改革家,併成為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可以影響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

除了上述二個傳說中的人物,還有無數的大俠盟主,雖然不能達到如此境界,但也都是一頂一的高手,比如於謙、三楊、楊廷和、夏言、徐階、申時行......

話說回來,為何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兒,會讓我如此印象深刻,或許真的是明月的那本書影響到了我。有人會說,歷朝歷代都會有這樣的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對啊,就是這樣的啊!

因為,我並不知道他們是怎樣的,在我的眼裡,那只是一個個名字而已,但是就是這些已經早已成為歷史的名字,讓我們去了解、去發現、去喜歡!有的熟悉、有的陌生、有的讓人敬佩、有的讓人痛恨;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在他們的精彩出演下,成就了大明王朝這樣一部驚天大片

我想,每段歷史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每個朝代,就像是一本本故事書,有的是童話、有的是小說、有的是心靈雞湯、有的是鬼神志異......

無論哪一本,總有人喜歡。只是有的暢銷、有的冷門而已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很多答主提到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認為是這本書的流行帶動了明朝熱。

但個人認為與其說這本書開創了時代,不如說他迎合了日漸興盛的漢民族主義,滿足了這群人的民族自尊心。

平心而論,明朝之所以受歡迎很大程度在於他之後的朝代是滿清,滿清割地賠款,讓國人丟盡了面子,很多民族主義者為了找回民族自尊心,就無底線的吹捧明朝,貶低滿清,通過吹明貶清的方式將中國落後的責任一股腦甩給滿人,從而得出我漢族從來都是最優秀的,之所以近代落後全是滿清的責任的種族主義結論。

可以說,吹捧明朝的明粉是有著自己的政治訴求的,吹明能完善他們大漢族主義的政治理論,洗刷漢民族歷史上的汙點,而吹唐顯然沒有這個效果。

縱觀網上的明粉,很多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比爛,不停的和向外國割地賠款的滿清比爛,對於明粉來說,漢唐有多好,明朝相比漢唐宋退步多少,都是不重要的,只要他比滿清好就是了。

其實明朝是個什麼樣子,官方早有定論,歷史教科書採用的基本就是學術大佬們的觀點,那就是明清是一脈相承的,清承明制,清朝在明朝的專制基礎上更進一步,從而呈現出一個保守落後、被動挨打的中國。

在史學界,明朝是一個將專制推向頂峰,政治紛亂,政府治理能力低下,腐敗嚴重的時代,從這個時候開始,中華文明開始走向下坡路,並逐漸被西方超越,可以說,中國的衰落就從明朝開始,清朝只不過是沿襲明朝的趨勢罷了。

只可惜,史學界的觀點並不能說服明粉,他們在尋找史料時,專找對明朝有利的材料。他們只看崇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卻完全無視這個結果正是自私的萬曆導致的。他們只看到明朝擊敗了西方殖民者,卻完全無視敵人並非正規軍,明朝以10倍兵力優勢,擊敗的不過是歐洲的武裝商隊。他們只顧吹捧明朝的火器如何先進,卻完全無視其趙士禎等人提及的火器弊病和其與西方的巨大代差。他們只顧嘆息滿清的實力強大,卻完全無視戚繼光提及的制度弊病。他們只顧謾罵造反的李自成,卻從不問李自成為何造反。他們只顧拿出門多薩的《大中華帝國志》對明朝的吹捧,卻完全無視此人從未到過中國,而真正到過中國的利瑪竇的《中國札記》則描繪了明朝的種種黑暗。

儘管有很多專心學術研究,拿史料說話的大佬試圖扭轉這個風氣,但是卻徒勞無功。

對於極端的漢民族主義者來說,歷史是否是真實的並不重要,只要能滿足漢族最優秀,罪責都是滿清的這一理論,不要說選擇性無視,就算是編造歷史,也完全是可以接受的。而吹明貶清,無限放大幾百年前的民族恩怨,就是構建漢民族主義理論絕佳的手段。

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應該像漢唐時的中國人一樣,海納百川,外族只要願意融入中國就都是一家人,而不用分什麼血緣親疏,更不會炒作幾百年前的恩怨,搞對今日之中國百害而無一利的民族分裂主義。

如今的某些民族主義者,不僅不像漢唐男兒般豪邁大氣,反而像晚明時期的士大夫般狹隘短淺,這些人與明朝末期的官員一樣,平常喊打喊殺,說著誓死不與滿清議和,寧願死都不投降,可真到了關鍵時刻,卻連一分錢都不願捐,大敵臨前時,更是爭先恐後的投靠敵營。

就明末的局勢,按照楊嗣昌的先和滿清議和,先剿滅農民軍,再收復遼東,對明朝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方略。但只可惜,迫於滿朝憤青們的口水,崇禎終究沒有他祖先的魄力,他向憤青們妥協了,然後順著他們的道路一路亡了國。這些看似忠義的憤青士大夫則在滿清入關後大部分毫無抵抗,順手做了水太涼(錢謙益的典故。)

對於政府來講,將憤青們裝逼用的戲言當做決心和勇敢是最危險的一件事,一個高明的統治者必須明白,憤青只可利用,不可信任。

歷史證明,滿口忠義的憤青往往是行動上的矮子,他們肆無忌憚的挑起矛盾,卻完全無法處理相應的後果,這種人充斥整個社會,對國家百害而無一利。


埃爾文的理想鄉

懷念明朝是因為大明是漢人最後的輝煌

首先,中國人也很懷念盛唐,唐朝在歷史上的輝煌是之後的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擬的。直到清末時期,兩廣地區的漢人都自稱為“唐人”,稱呼中國為“唐山”,在海外建立的華人社區稱之為“唐人街”。

相比唐朝,中國人對明朝的懷念更多的是帶的惋惜和悲痛的心情。

作為夾在蒙元和滿清之間的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漢族人對明朝心情是複雜,因為這個朝代是漢人最後的輝煌。

公元1368年,明將徐達攻克元大都,元順帝北逃,漢人徹底推翻了蒙古在中原百餘年的統治,重新獲得了民族獨立。

在有明的270多年裡,中國的經濟和文化逐步從蒙古人的摧殘中得到恢復,政治和言論也在持續開明。與之後的滿清不同,明朝士大夫並不完全將國家等於家天下的,而是將天下視作為天下人之天下。

明朝中後期形成的內閣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皇權,中國自古傳習的言官制度在明代也發展到了頂峰。都察院最喜歡乾的事就是罵皇帝,這些事情都是以後清代所不敢想的。

到明朝末期,伴隨著江浙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中國的人文主義啟蒙思量也開始迸發。像是李贄、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人都提出了限制君權、發展商業、人人平等的觀念。這標誌著中國在思想上的巨大進步。

(明朝中後期大思想家——李贄)

但是這一切美好事物的開端都隨著清兵入關而夭折。

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作為明朝之後的清朝,以數十萬之滿人統治著上億漢人,自然從文化到武力對漢人採取了全方面的壓制。

在清初,清廷野蠻的推行剃髮易服政策,徹底湮滅了漢人自商代延續三千年的衣冠服飾。漢人自稱華夏,“其中“華”就是指代華美的漢服,而髮式更是漢人區別於狄夷的重大象徵。

這兩個漢人最自豪的標緻,卻在清朝被滿人徹底摧毀了。

(明代漢服)

有清一代,作為一個異族征服王朝,漢人始終處於被壓迫者。

從清初到乾隆晚期,滿清掀起規模浩大的文字獄,數萬人因言獲罪被殺。單是乾隆一朝文字獄數量更是達到了130次,這極大的摧殘了知識分子的傲骨,徹底斷了中國人的脊樑。士人從此不敢再輕言朝政,只好沉迷於金石考古,中國的思想陷入了空前的大倒退。

即便是那些投身於清廷仕途之人,也始終得不到滿人的信任。

為清廷力挽狂瀾的曾國藩,至死也不過得到一個侯爵。而作為晚清肱骨之臣的李鴻章,生前也就是個伯爵。

清代漢人不得封公的鐵律哪怕是你有再造玄黃之功,也不能打破。

這樣生活,漢人一過就是260多年!

在經歷了這樣黑暗的時代後,誰又能不懷念之前那個言論自由,思想開放,人民生活水平較高,社會到處充滿著拜金的風潮的大明王朝呢!


千佛山車神

不是不懷念唐朝,只是相比較而言,平常對明朝的懷念掛在嘴邊多一些。我認為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明朝相比於唐朝,離我們在時間上更近,至今不過600多年,更加具有真實感,如同身臨其境。而唐朝離我們差不多有1400多年了,時間間隔太遠了,大唐盛世的繁華與強盛,彷彿神話,令我們神往,卻又增加了幾分縹緲的感覺。



二,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傷害才會有對比。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這一切都是在清朝末年開始的,所以今天的中國人在批判清朝,數落滿清原罪的同時,自然地就會把目光投降被清朝取而代之的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對清朝有多麼的失望,就會對明朝又多麼的同情和惋惜。


三,相比於其他王朝,不單單隻有唐朝,明朝在某些方面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比如在中國封建王朝時代,只有明朝是第一個由南往北統一中國的王朝,只有朱元璋是從乞丐,和尚成功逆襲成為皇帝,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編撰的文化盛舉,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輝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骨氣,這些都成為了現代人津津樂道的事情。

四,民族情節的因素:

作為最後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統一的封建王朝,在今天西化嚴重的年代,作為占人口多數的漢族,明朝成了心中的精神寄託,西裝革履,長袍馬褂的清裝打扮,都沒有代表漢族傳統服飾的漢服有吸引力。所以,漢服復興運動的興起,也是理所當然的,儘管有時候有些非理性的存在,但是這也正說明了上述的觀點。



小結:明朝在明粉眼中,有個專有名字————剛明,你怎麼看?


歷史中穿越過來的俠客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在明粉心中可以說是最讓人熱血沸騰的話了吧!明朝作為一個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無論是經濟、文化、軍事等等都是第一的,遵循不合群、不稱臣、不割地的原則單靠威望就使得萬國來朝,這是任何朝代都沒有做到的事情,而明朝做到了。
而且在明朝時期,世界的白銀流入量是世界第一,估計大家在初中歷史課本里曾經瞭解過,那時的中國沿海地帶經常會出現很多的葡萄牙或者西班牙的金幣銀幣,就是說甭管那時西方的國家再怎麼強大,他們賺的金銀珠寶都要運到明國


而唐朝就不同了,雖然唐朝也很繁榮,但是單說硬氣這一點,唐朝的皇帝遠遠比不上明朝,土木堡之變中明朝國君被俘也沒有向敵人低頭,要是說其中一個點就是明朝比較硬氣。


無聊aaaal

個人覺得,現在明粉多了很多,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那些事情帶動起來的,明朝那些事兒,是以明史為基礎,用小說的講述方式,主要刻畫重要人物與重要事件,語言十分的詼諧幽默。

讓很多隻知道明朝有朱元璋,有永曆大帝,有張居正,有海瑞,有戚繼光,但也只比較熟悉這些人,只用了一本明朝那些事兒,就相對完整的,講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對整個明朝概括有比較清晰的認識。

明朝那些事兒,不像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不會對歷史人物過分的拔高,或者貶低,比較真實的展現歷史人物的情況,那麼,這種講述方式,就可以兼顧歷史迷和小說迷。

因為這樣做,不會有些人看了三國志後,再回來看三國演義,就說你這個過五關斬六將是假的,你這個借東風是假的,你這個空城計也是假的,趙雲其實不是什麼五虎將,諸葛亮也沒有那麼神機妙算,劉備也不是那麼愛哭的。

看了明朝那些事兒,再看看明史等歷史文獻,就會感覺,這個作者真的很有才,將一個枯燥的歷史,講得如此的有趣,你很難去發現,這個地方作者講得不對,那個地方是作者在編,看了之後,會感覺,好像明朝歷史就這麼有趣,明朝人物就是這麼有個性。

另外,還要得益於一本書,那就是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如果有人問我,給我推薦一本歷史相關的書來看吧,那一定會推薦萬曆十五年的,萬曆十五年寫得真是太好了,尊重史實,用一種很平和但不失有趣的寫法,講述了萬曆年間的幾個重要人物。

有些人喜歡明朝,那是因為明朝的前面是元,後面的朝代是清,至少為什麼喜歡呢,那是很顯而易見的。

另外,有些人喜歡明朝,是因為他像宋一樣,都是讓人充滿著憐惜,因為一些客觀因素,才導制的滅亡。

當然,明朝的一些東西,我也不太喜歡,比如朱元璋的過分殘忍與不寬容,比如太監的權勢過大,比如錦衣衛的一些做為。


歷史簡單說

為什麼今天這麼多人懷念明朝?

用一句話回答這個問題,就是明朝最可愛、最可親、最可惜

一、明朝最可愛。

第一個理由是歷代王朝得國之正莫如明朝。只有明朝是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堂堂正正地討伐異族得到天下,明朝建國不僅僅是改朝換代,更是漢民族的解放和新生。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第二個理由是明朝對外敵從來不妥協,沒有和親沒有割地沒有求和。從太祖朱元璋的北伐、捕魚兒海大捷,到成祖朱棣五徵漠北,明朝硬是把蒙古人打的從元朝變成北元、再變成瓦剌和韃靼。甚至土木堡之變,明軍精銳盡喪,連皇帝都被俘虜,北京岌岌可危,明朝也依舊不妥協、繼續和蒙古人打。

日本氣勢洶洶侵犯朝鮮,萬曆皇帝喊出了“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最強音,毅然出兵朝鮮,一戰打的日本三百年不敢覬覦中華

1633年,此時大明王朝已經行將就木。西方殖民者在中國沿海屢屢挑釁,有著海上馬車伕之稱的荷蘭更是動用了最強大的武力企圖使中國屈服。對此崇禎皇帝嚴令懲治荷蘭。明朝與荷蘭爆發了料羅灣海戰,戰役結果是荷蘭大敗,荷蘭每年向鄭芝龍進貢12萬法郎以換取在遠東海域通航許可。

甚至就連滿清,明朝雖然屢屢敗北,卻始終沒有言和,直至崇禎皇帝殉國,防禦滿清的山海關還在明朝手中。

第三個理由是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承載著漢族最後的榮耀,是中國古代最後一個四夷賓服的時代,更是中國最後一個全方位領先西方的時代

明成祖朱棣劇照

明成祖朱棣除了派遣鄭和下西洋向各國宣示大明文明與武威,更於1421年3月在懷來舉行大型閱兵演習,參加“觀禮”的各國使節總數達27個國家。史載這次閱兵“軍容齊整”、“步調如一”、“兵甲鮮豔”,“列國使節俱驚”,尤其是明朝“神機營”的火器操練,令各國使節大開眼界。明朝軍威之盛在各國引起了巨大反響。結果是“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

二、明朝最可親。

漢朝唐朝已太過久遠,漢風唐韻很難親身感受,但明朝卻是可以觸摸的

走在北京的故宮,可以想象當年大明王朝的皇帝和大臣們在這裡處理國事;走在南京的古城牆,可以遐想明太祖朱元璋的霸氣豪邁和朱棣兵臨城下的興奮不已;走在蘇州的園林,可以品味當年的富商和士大夫們是如何的愜意自在;走在徽州古村落,可以感悟宗族的傳承與歷史的印記。

蘇州園林

明朝沒有魏晉的名士風流,卻有平民社會的樸素

魏晉至隋唐,門閥大族始終把控國柄、壟斷仕途。魏晉的名士風流背後,是廣大寒門子弟幾乎永無出頭之日。

而終明朝一世,除軍事領域外,皇親國戚和功勳貴族始終沒有正式參政和治國的資格。

大明王朝的真正精英,都是普通讀書人中選拔出來的。

即便是楊廷和、嚴嵩、徐階這樣權傾天下的內閣首輔,下臺之後也要離開京城、返回家鄉,除了朝廷的恩賞外再無特權。

所有官員下臺都返回原籍、迴歸平民(至少再沒有公開議政的權力),這就避免了權力的壟斷和世襲,保證了普通讀書人有上升流動的機會。

明朝文化沒有唐詩宋詞的雅緻和風流,卻有下里巴人的親切。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金瓶梅》 、《牡丹亭》或許不如李白杜甫蘇軾的文采風流,卻更加膾炙人口、雅俗共賞。

三國演義劇照

明朝是中國古代最後一個思想自由文化繁榮的時代,對西方積極學習交流

思想領域明朝有王陽明石破天驚地喊出“世間真理盡在心中”、“人人皆可成聖賢”,有李贄“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有黃宗羲“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工商皆本”,有王夫之“天下惟器而已矣”、“人慾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有顧炎武“人君之於天下,不能以獨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等。

文化成就有三大小說,有湯顯祖《牡丹亭》 ,有李時珍《本草綱目》 ,有宋應星《天工開物》 ,有徐光啟《農政全書》 ,有朱載堉《律學新說》 ,有方以智《物理小識》 ,有程大位《算法統宗》 ,有徐霞客遊歷一生的《徐霞客遊記》 ,等等。

同時以徐光啟和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 、《測量法義》為代表,明朝政府和士大夫積極學習西方最新科技,共有七千多種西方圖書進入中國,從而呈現出了西學東漸的文化潮流。

三、明朝最可惜。

亡國之痛莫過甲申。崇禎皇帝自殺殉國,真正做到了“君王死社稷”

崇禎皇帝劇照

一個對外從不妥協的王朝,對內卻有太多無可奈何

百姓負擔越來越重,朝廷收到的稅卻越來越少,百官沒有俸祿,士兵沒有軍餉。

內有流寇,外有韃子,氣候變冷,天災不斷,瘟疫流行,甚至還有王恭廠大爆炸這樣的未解之謎,明朝遭到了太多打擊。

大明劫劇照 瘟疫

涅槃中的明朝,終究還是沒有跳出歷史的漩渦。

明朝亡國於流寇,漢家天下卻被滿清竊取。

中原大地腥風血雨,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崑山、蘇州、嘉興、潮州、廣州、四川......

在異族屠刀下,漢族低下了頭顱,拋棄了祖先的榮耀,繫上醜陋的辮子、穿上醜陋的衣服,在異族面前以奴僕自居。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剃髮易服之後,衣冠華夏,從此成為歷史

明朝之亡,不僅是亡國,更是亡天下。

不僅是服飾,明朝所有的驕傲,都戛然而止

思想自由文化繁榮,變成了思想禁錮萬馬齊喑;

陽明心學被斥為異端邪說,程朱理學被極力推崇;

內閣輔政、“眾治”被斥為大逆不道,君主獨裁專制達到頂峰;

新式火器被拋棄,“騎射乃滿洲根本”;

“工商皆本”被扼殺,勸課農桑成了鐵律;

海外貿易變成閉關鎖國,從此二百年裡萬里南洋再沒有中國商船。

向西方學習交流停止,西學成了皇帝個人的消遣。

就這樣,當人類歷史來到17世紀,西方白人開始向全球範圍擴張,明朝這個東方的巨人卻轟然倒下,後繼者以加速度開歷史倒車,從此西方殖民者再無對手。持續兩千年的東方中心時代,最終徹底變為西方中心時代。

最後,當今天的我們不得不人人學英語、言必西方的時候,當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的時候,當歷史迷霧被撥開、明朝的髒水被洗清的時候,我們真的懷念明朝!


獨孤豹

我是一個明粉,沒有專研歷史學科只有瞭解一些各個朝代的社會制度而自發喜歡明朝。

首先,明朝喊出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祖訓,要知道,哪怕是在封狼居胥的漢朝都無法喊出這句口號,更別說外交政策基本靠和親解決的唐朝了。

其次,在經濟上,明朝雖然禁海,對外交流很少,但是,不得不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民間資本沸騰的年代,以至於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而反觀唐朝,雖然開放,但是唐朝的開放卻給後世帶來一個災難性的後果,先進技術被奪。別的不說,單說桑蠶,唐朝的兵餉是用布匹代替金錢發放的,士兵再高價賣給當地人或者西方的行商可以得到比單純發放金錢更高的獲利。可是文成公主外嫁松贊干布把桑蠶帶到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再把桑蠶技術賣給西方來的行商,後果就是斷送了士兵的兵餉支付制度,也讓士兵離心離德,西方人再也不用來中原採購絲綢,以至於在往後的時間內東西方的往來慢慢中斷,也為後世中原朝代的故步自封帶來伏筆。

再次,在政治上,不論歷史書上怎麼美化唐朝,唐朝始終是一個世家貴族林立的朝代。貴族世家林立使得唐皇無法一言九鼎,以至於唐朝的輝煌從各個方面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假,可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是貴族世家的輝煌就說得通了,這也導致了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五代十國也成了世家貴族的墳墓)。而反觀明朝,明朝雖然皇帝各種不靠譜也是歷史朝代的集權之最,可是,在內閣制的作用下,有了一絲資本主義的雛形,這個情況就讓喜愛假設的我浮想聯翩了。明朝在這個問題上就犯了幾個及其嚴重錯誤,以至於國家被東林黨挖倒,那就是允許商人子弟考科舉(這是東林黨崛起的根基,其在明朝末期徹底佔據朝堂),士農工商不一體納稅(這導致中期的土地兼併與後期的國家財政枯竭),重文抑武(導致軍隊的糜爛喪失戰鬥力)。

接著,在文化上,明朝出了個知行合一的王守仁,而唐朝呢,雖然唐詩文化璀璨,但明朝也有小說的燦爛文化可以與之相媲美,所以相比起文化上的優劣,能做出突破的明朝無疑更令人信服。

然後,在外部環境下,明朝明明可以下西洋,但是,卻固步自封,禁海,而此時世界正在掀起大航海的時代序幕。這也是漢民族參與世界大勢的最好的時間點,在這個時間點上的假設,對於任何人都是不可阻擋的誘惑。

最後,談談朱元璋,不管朱元璋出身如何卑微,也不管他制定出的政策如何奇葩,但是,他有一點非常好,那就是對底層百姓的同情,農民農稅三十抽一還不到,比起漢唐低太多,可惜的是朱元璋不懂國家財政運轉,只知道一味的降低百姓負擔,削低官員俸祿,將吏定死在崗位上,商稅還十分之低,無法有效的讓國家健康,穩定而高效的運轉起來,最終讓明王朝走上不歸路。


蹉跎一醉

清朝皇權高度集中,整個封建社會集權的頂峰,滿朝文武自稱奴才,文臣無氣節,武將無傲骨!明朝的文武大臣自有一股清流,嘉靖帝杖斃一十七人,文官集團仍未妥協,大批大臣下跪死諫,嘉靖帝罷朝二十餘年國家機器仍然正常運轉,用現在的話說就叫“中國的脊樑”。這才是我喜歡明朝的原因!


月落梵塵

懷念明朝原因:一、明太祖號稱得國最正,農民起義,推翻的是蒙元。相比較而言,劉邦是當過小吏的,李淵父子是隋貴族出身。二、明是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封建政權,離現在比較近。三、明成祖有天子守國門的祖訓。其實,明朝是相當差的一個王朝:一,廠衛制度;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二,明朝的財政制度,不收商稅,收農稅。不收士紳收中農。一定程度講,明亡是國家窮死的。三,八股文制度。(拜程朱李學所賜)四,藩王制度,明末有限的財政養了幾十萬朱(豬)。五,最高統治者皇帝個個奇葩:木匠皇帝,幾十年不上朝的,十七年換五十一個首輔的。六,天子守國門。守國門的應該是武將,成祖以後全是文官。武將幹什麼去了?毛文龍被袁崇煥殺了。七,實力派武將養寇自重,沒有李成梁,哪有後來的滿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