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赋能,智能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重庆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赋能,智能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会形成好的模式

重庆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赋能,智能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13届中国科技论坛会议在重庆举行。论坛主题为“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数十家研究机构、高校及企业的专家代表200余人参加论坛。

“创新城市”的建设

势在必行

对此

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专家们的意见

智能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重庆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赋能,智能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

中国必须注重科技创新,顺应和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革命趋势,推动现代化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更要运用新技术和“互联网+”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为抓手,加快形成一批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未来最具颠覆性的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各国争相部署的战略重点,成为新一轮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的焦点。在国家政策带动下,一大批人工智能“双创”企业正在涌现,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快速形成。

重庆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赋能,智能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

重庆是一个传统工业基地,有非常坚实的制造业基础。重庆推动智能化与制造业有机的融合,这对重庆未来发展有着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殊意义。

“推动智能化一方面可以催生很多新的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和机器人产业。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这条路径促进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老树发新枝’,后者可能对重庆有更加突出的意义。”易小光说。

作为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研人员往往被论文和专利数量

所束缚

科研人员不应被论文和专利数量所累

重庆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赋能,智能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

“我们现在考核科研人员,还在用论文和专利的数量作为标准,若论文和专利无法转化为应用,也就成了一堆‘废纸’。”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认为。

"

王昌林表示,应在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释放科研人员的活力。

其一,应推进大型科研院所制度的改革。

其二,应改革科研人员的评价机制。

其三,应加快建立适应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审慎包容的监管机制。

其四,应调整完善创新政策,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

重庆创新体系建设

目前已取得一定成绩

主要体现在

以创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动力的转变

重庆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赋能

重庆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赋能,智能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重庆经济结构的调整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新经济领域快速发展。

专家学者建议,下一步重庆要以创新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企业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模式创新等创新模式多样化,创新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以创新增加有效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快速升级,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对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要求更高。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创新,不断适应和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上产品和服务供给日益丰富。

重庆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赋能,智能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最后

小新想说

重庆建设“创新之城”

智能化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重庆工业潜能

改革创新则可以释放人才活力

为建设“创新之城”提供充足动力!

部分素材来源重庆科技报

重庆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赋能,智能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大家都爱读│

重庆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赋能,智能化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