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真“亮剑” 攻坚再发力|全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污染治理行动综述

监管真“亮剑” 攻坚再发力|全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污染治理行动综述

监管真“亮剑” 攻坚再发力|全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污染治理行动综述
监管真“亮剑” 攻坚再发力|全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污染治理行动综述监管真“亮剑” 攻坚再发力|全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污染治理行动综述

今年6月7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正式进驻广西开展“回头看”工作,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环境治理风暴。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的要求,全市各相关部门向环境污染真“亮剑”,出实招、再发力,坚持立行立改、坚决整改,落实彻底整改。

据了解,截至7月1日我市共接受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24批240件环境信访举报问题,涉及大气、水、噪音等多个方面,已办结并上报前17批135件。

监管真“亮剑” 攻坚再发力|全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污染治理行动综述

“净水攻坚”保护水源安全

梧州地处三江交汇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责任重大,而此次中央环保督察更是一次最严格的检验。

“真抓实干、立行立改,不得敷衍”“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环保督查问题的整改”……市委书记全桂寿在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调研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时,以鲜明的态度反复强调,要求各部门严格落实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环保突出问题。针对督察组反馈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相关部门已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采取市领导挂案督办、人盯人的方式,确保整改取得实质性进展。

监管真“亮剑” 攻坚再发力|全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污染治理行动综述

今年,我市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主任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面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提出“划、立、治”重点任务要求,在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的基础上,强力整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拆除水源保护区内砂场码头、推动网箱养殖业退出水源保护区……一场保护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的攻坚战正在全市展开。截至目前,全市共拆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13处,取缔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非法危险化学品储存仓库一处,取缔非法冶炼、地沟油加工、焚烧电路板等“十小”企业6家,清理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面积约7.83万平方米的岸坡农作物,立案调查12起。市区68个水源地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改24个,其余问题要求于年内全面整治完成。

为确保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安全,今年6月,我市落实取水口上移工程项目业主,要求年底前完成塘源水厂过江供水管网工程、开工建设临港经济区和龙圩区供水管网工程,并于明年3月前开工建设桂江段取水点上移工程。

“绿色风暴”回应百姓诉求

面对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群众信访件,全市上下联动、迅速行动,着力解决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及历史遗留环境问题。

市民曾多次反映藤县塘步镇陶瓷工业园内有企业偷排废水,对周边的农田造成污染。环保部门经过深入调查,确认存在此类问题,并责令立即整改。目前,藤县相关部门已督促陶瓷园区加快推进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生产废水循环利用不外排。同时,环保部门还明确要求,国星、碳歌、新中陶等陶瓷企业要在年底前完成在线监控设备安装建设。

监管真“亮剑” 攻坚再发力|全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污染治理行动综述

对于群众反复投诉的环保信访案件,今年我市建立核实核查机制,由市信访、公安部门会牵头组织两个核查组,对全市初步调查不属实的、部分属实的信访件进行全面现场核实,对调查不严不实、信息不准确、举报属实的,一经核实立即启动问责,坚决禁止环保“一刀切”行为,杜绝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

紧盯问题作战,狠抓整改落实。今年6月7日,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进驻广西开展“回头看”,截至7月1日共向我市转办24批240件群众信访举报案件,其中重复案件104件,实际交办案件136件153个问题。目前,前17批共135件信访举报件已全部办结,相关调查报告已上报并完成信息公开。

“组合拳”打好治污攻坚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秉持这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理念,我市从扬尘防治、危废管理、宝石加工污染整治方面,全方位打响治污攻坚战。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将在持续开展水泥、混凝土行业扬尘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泥头车”密闭化运输。今年7月1日起,市区范围内严禁使用老式密闭化运输车辆从事建筑垃圾清运,并确定7月至9月为车辆改装过渡期。10月1日起,市区范围要全面启用新的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车辆,有关部门将招标确定五家特许企业承担运输业务。

危险废物管理方面,我市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监管力度,并与自治区环保厅共建固体废物全域性环境管理示范点,计划用三年时间,形成一套监管体系、两个示范园区、三个行业管理模式,通过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的方式,探索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模式。

对于居民区内宝石加工整治有死角、部分被断电的加工户自行恢复用电、入园加工户回流居民区等问题,今年我市持续开展联合执法整治。6月以来,全市共取缔非法宝石加工作坊262家、断电电表205只,保持坚决打击反弹的高压态势。为破解“执法难”的瓶颈,市宝石办正在研究制定《梧州市人工宝石加工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监管真“亮剑” 攻坚再发力|全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污染治理行动综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