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的石棺是如何建造起來的?

燈火闌珊234076010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1973年開始興建,1977年投入使用的最大核電站,共有四個機組,位置在前蘇聯基輔市北130公里處,1986年,在基輔的普里皮亞季鎮的第四號機組發生了爆炸,汙染了歐洲絕大部分地區,當時蘇聯沒有第一時間補救,而且還封鎖了消息,直到瑞典境內查出放射狀物質含量過高,此事才大白於天下,那麼防止核電站繼續洩露的切爾諾貝利石棺是怎麼建造的呢?又有多少人參與其中呢?



一,澆築混泥土。

1986年4月,原本是要對第四號機組進行停機檢查,結果工作人員多次違規操作,導致能量增加,反應堆融化燃燒,引起爆炸,放射性物質源源不斷的洩露出去,在事故的兩年後,有26萬人參與了事故處理,給第四號機組澆築了一層又一層的混凝土,把他當成棺材埋起來,清洗髒土。



二,救援不及時,洩露量太大。

1986年4月26號凌晨1點23分,第四號機組突然發出了兩聲爆炸,隨後核電站的保護殼被一條30多米高的火柱掀翻,2000攝氏度的高溫,瞬間把機組周圍的鋼架融化,雖然消防員六分鐘後就到達現場,但是由於輻射太強,根本無法靠近,只能用直升機從空中拋下含有鉛和硼砂的沙袋,以堵住核洩露。


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後的七年裡,有7000名清理人員死亡,而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自殺,而醫療工作者近一半則永久性喪失記憶,或者患了精神病,到現在為止參與救援工作的80多萬人裡,已經去世5萬多人,另有30多萬人受放射性物質的傷害而死去。


軍事一點通

切爾諾貝利的“石棺”是一個由40萬立方米的混凝土和7000多的鋼筋建造起來的一個巨大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它長270米,寬150米,高100米。共計有60萬人員參與建造,大部分是當時前蘇聯的現役軍人,歷時7個個月終於將核電站的4號核反應堆徹底封住。由於從遠處看這一建築像一座巨大的墳墓,經常被人稱為“石棺”。“石棺”建造過程大體分為以下幾個步奏:


首先要阻止被毀的核反應堆對周圍的放射性排放;當時雖然已經將核反應堆的明火撲滅,可是其附近仍舊有強烈的放射性輻射,即使是有著很強嚴密性的直升機都無法在附近長時間逗留,更不用普通人員了,所以要想讓大型施工機械進入核反應堆附近就必須要消除其放射性排放。最終這一任務交給了蘇聯的直升機部隊,直升機通過空投了近5000噸的硼、砂子、鉛等的混合物到核反應堆上,終於有效阻止了核反應堆的放射性排放。

放射性的威脅解除後,地面工程車輛和人員便可以進入切爾貝諾利開始封閉核反應堆了。“石棺”的建造並不是我們平時那樣運送混凝土現場進行澆築,而是在幾百公里外就預先製作成各種形狀的混凝土板和金屬板,通過重型運輸車一個個的運到現場,再用重型起重機和重型直升機將這些構件一塊一塊的拼接起來,最終連接為一個整體。整個過程非常複雜困難,前蘇聯派遣了最好的工程技術人員和設備來完成這一工程。例如“石棺”鋼筋混凝土橫樑長70米,重150噸,前蘇聯用了當時最大的起重機和直升機才將其吊裝成功。


關於因參與搶救工作而犧牲的人數,當時在現場死亡的人數非常少,一說只有幾十人,但是由於大部分人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汙染,在隨後的20年間死亡了2萬人,傷殘20萬人。

致敬這些無名的英雄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