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之寶:太陽神鳥,譽爲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國家之一,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中,中國又是唯一沒有文明斷層國家。所以,中國在世界所有的國家中,出土的文物不僅屬於中國,還屬於世界級最重要的文物價值,每一個文物背後的歷史,都是屬於全世界,全人類的。特別是中國十大鎮國之寶,排在首位的太陽神鳥,更是讓世界看見了商朝前,中國古巴蜀的燦爛文明。

鎮國之寶:太陽神鳥,譽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2001年,在成都近郊金沙村的管道施工中,挖出了一些銅器、石器等文物。考古人員對挖碎的泥土進行地毯式搜索時,一塊直徑約10釐米的小泥塊不經意間露出一個小金角,準確地說,這是一片金箔,外輪廓為圓形,圖案分內外兩層,均採用鏤空的方式表現。內層圖案為等距分佈的十二芒太陽紋,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外層圖案由四隻等距分佈相同的鳥構成,鳥均引頸伸腿,逆時針方向飛行。

鎮國之寶:太陽神鳥,譽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從整體來看,內層圖案像一個旋轉的太陽,外層的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神話傳說中與太陽相關的神鳥,已被揉成一團的太陽神鳥金飾重見天日,經有關專家鑑定,將其定名為“太陽神鳥”金飾。

鎮國之寶:太陽神鳥,譽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在整個的考古工作中,經過專家的考證、用儀器檢測後得出結論,出土太陽神鳥金飾的金沙遺址,距今三千多年,大概處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是三星堆文明衰落之後的又一個古蜀國都邑所在。古蜀人源自居住在古康青藏大高原的古羌族支派,公元前五世紀前後向東南遷居。

鎮國之寶:太陽神鳥,譽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古蜀人在成都平原興建了規模宏大的早期城市,在城市周圍進行農業耕作。古蜀人是世界上最早開採使用黃金的古老部族之一,當時中國的北方、中原地區已經出現金器,但出土數量很少,且基本都是裝飾用的金葉或金片。

鎮國之寶:太陽神鳥,譽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在四川古史傳說中,曾留下了許多與黃帝、顓頊、大禹有關的記載,說明古蜀族與華夏祖先有著極深的淵源。在殷墟甲骨卜辭中至少有70條記載了蜀與商之間的關係。

鎮國之寶:太陽神鳥,譽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金沙遺址出土的黃金製品總數超過200件,其製作工藝顯然高於同時期其他地區。太陽神鳥金飾重20克,外徑12.5釐米,內徑5.29釐米,厚度為0.02釐米,含金量高達94.2%。製作太陽神鳥金飾整個過程,至少要用到熱鍛、錘揲、剪切、打磨、鏤空等工藝,可見當時古蜀國手工業已有明確細緻的分工,而且明顯比當時的工藝技術高超,有專家推測,當時或許有更高一級的文明存在。

“太陽神鳥”金箔的含金量高達94.2%,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它是先用自然砂金熱鍛成形,然後經過反覆錘揲,最後根據相應紋飾的模具進行刻劃和切割。由於加工工具不十分鋒利,在“太陽神鳥”金箔圖案的四周留下了反覆刻劃的痕跡。

鎮國之寶:太陽神鳥,譽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在我國出土的古代有關太陽崇拜文物圖案中,以成都金沙遺址“太陽神鳥”金飾的圖案最為精美,其構圖嚴謹、線條流暢、極富韻律,所表達的內涵寓意深遠,是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學宗教思想、豐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藝術創造力和精湛工藝水平的完美結合,也是古蜀國黃金工藝輝煌成就的代表。

鎮國之寶:太陽神鳥,譽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有專家評論:太陽神鳥金飾,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象徵著中華民族追求光明、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太陽神鳥金飾又隨著神舟六號飛船遨遊太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神鳥一樣,實現了千年飛天夢。

2005年,“太陽神鳥”金飾圖案被國家文物局公佈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並搭載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中遨遊後返回地球。2013年,“太陽神鳥”金箔又被公佈為禁止出境的文物,並被考古、文博方面的專家評為九大“鎮國之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