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商,可以大而不倒?

地產商,可以大而不倒?

作者| inPeak 來源 | 投資人(ID:investmentreview)

美國有部很有名的電影,叫《大而不倒》。

講述是2008年金融風暴的時候,圍繞著雷曼兄弟等一群金融機構破產,以及保爾森和伯南克救市的故事,整個劇情是基於真實事件改編的,看得讓人跌宕起伏。那些大財團們,都認為他們可以大而不倒,都認為關鍵時刻,政府會用納稅人的錢來救他們。事實上,美國政府最終放棄了銀行和證券,只是救了保險公司。

結局是,美國的第二大投行雷曼兄弟破產清算、第四大投行美林證券沒美國銀行收購,千千萬萬的商業銀行受資產價格下跌(尤其是房地產價格下跌)而倒閉。

如今,這一幕的前兆似乎在中國的也隱隱約約出現。

現在街坊傳言最多就是房地產綁架了銀行,銀行綁架了中國經濟,因此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其實須不知,銀行早就沒法綁架中國經濟,前些年央行已經發文明確表示,只是保障你50萬存款的安全。

前一陣子,跟一位開發商朋友聊天。他問我,你知道為什麼現在很多開發商拼命擴規模嗎?我說,願聽高見。他說,也不是開發商自己想這樣,是規模大了才能融到資。我似乎瞬間明白市場總一些沒有投資邏輯拿地的開發商。即便放個幾年不開發,也得拿啊。對於開發商來說,融不到資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融不到資比賺不到錢更嚴重。因為需要新債還舊債,尤其是哪些實際負債率都超過百分之百的開發商,融不到資也許只能等死了。開發商用自己真實的感受告訴我們——現金流比利潤重要。

難怪有人說自己的公司是國家的,其實也沒錯,還真是國家的。這事就看破不說破。

房地產已經形成一套不斷吹大泡沫的內在反饋機制。這套機制的運作模式大概是這樣:政府高價供地;開發商溢價接盤,開發商再做明股實債、銀行開發貸什麼的,拿地和開發的資金基本上就不需要自己掏多少了;銀行、信託、基金等金融機構拿著開發商的信用擔保和土地抵押,開始嘩啦嘩啦向開發商灌水,賺利息,等舊債到期,再借給開發商新債來償還,這樣開發商有錢,金融機構也安然無恙;這個機制裡最後一環比較重要,就是開發商得把房子高價賣給消費者,不然他土地溢價、銀行利息都還不上,更不要說賺錢了。這就是通常我們說的,毛利要覆蓋資金成本。

這樣看,目前確實是一套比較完美的運行機制,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解決了,開發商和金融機構都賺到錢,還養活房地產上下游供應鏈上諸如建築公司、裝修公司等,雖然他們的利潤率確實很低。但我們有沒有發現,就是因為很多人認為這套機制堅不可破,所以堅信在關鍵時候,國家總會出手拉一把。

這個機制中,地方政府、開發商、供應鏈上的商家,包括炒房者都是受益者。那麼大家想想,有沒有受害者?肯定有,我想我不說也很明瞭。高企的房價其實也是對普通大眾一種盤剝,關鍵是還影響經濟的發展。資本是逐利的,既然房地產這麼賺錢,那麼大家都來到這個領域投資,所有我們現在看到去哪個城市都是樓盤林立、工地遍地。這就導致很多人無心做實業,即便有些有心做的,也會因融不到資而生存不下去。實業不振,房價卻被越炒越高,泡沫越吹越大,關鍵是現在還不敢戳破它,一旦戳破,就是哀嚎遍野。

房價非理性上漲,導致社會投機心理嚴重。之前一批批的投機分子富裕了起來,而辛勤勞作的人卻仍是赤貧,使得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暴富心理很嚴重。最終將影響的是產業發展,科技的進步,危害更加大。

在中國這樣的房地產運作機制下,如果某家大的房地產商出現了問題,確實會對行業造成衝擊,但我認為完全不注意對經濟造成傷害,所以“大而不倒”在地產商的身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