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是真的嗎?500餘件文物爲你揭祕

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是真的嗎?500餘件文物為你揭秘

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印面陽文九疊篆書“永昌大元帥印”,印背左側陰刻楷書“癸未年仲冬吉日造”,右側陰刻楷書印名。印背上裝飾虎形鈕。該印是江口古戰場遺址發現的核心文物,對考證遺址年代和性質極為關鍵。)

500餘件文物揭秘“江口沉銀”

焦俞萍

“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明朝末年,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兵敗四川,在彭山江口河段,遭遇明朝參將楊展襲擊,船隻被焚,大量財物沉於江底。這首古老歌謠便是四川當地流傳甚廣的關於張獻忠沉銀的民謠。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的發掘,令民眾口中的傳說得到證實,數萬件出水文物也讓人們無比期待,一睹真容。

6月26日至9月26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展出各類發掘文物500餘件,包括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大西政權的金冊、“西王賞功”錢、明代地方藩王的金寶、金冊和銀冊等,全方位地展示出江口古戰場遺址的考古成果,為觀眾撥開迷霧,看到300多年前的一段歷史。

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是真的嗎?500餘件文物為你揭秘

冊封金冊

珍貴文物還原大西政權與明代社會風貌

江口古戰場遺址是本世紀明清史領域的重大考古發現,發現文物42000餘件。這些文物的時代從明代中期延續至晚期,地域北至河南,南至兩廣,西到四川,東到江西,不但證明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的真實性,更是明代中晚期政治、軍事、社會生活等方面最直接的展示。

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是真的嗎?500餘件文物為你揭秘

“西王賞功”錢

此次展出的多枚“西王賞功”錢、冊封后宮的金冊以及鏨刻有“大西”年號、稅種和四川地名的銀錠等,都與張獻忠大西政權直接相關。“西王賞功”錢鑄造於張獻忠佔據四川之後,有金、銀、銅三種材質,面文楷書“西王賞功”四字,是用於獎勵有功部將的錢形獎章,並非流通貨幣。在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發掘之前,“西王賞功”錢存世量極少,且真假難辨,為古泉名珍之一。冊封后宮的兩件金冊,是大西政權建立後宮制度的物證,極其珍貴。灌縣“粗糧”五十兩銀錠、眉州“大粗糧”五十兩銀錠等刻字銀錠是研究大西政權銀稅制度,以及張獻忠在四川活動範圍的實物證據。

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是真的嗎?500餘件文物為你揭秘

武岡州“都水司正銀”一百兩銀錠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銀錠內底鏨刻銘文“徵完萬曆二十七年分都水司正銀壹佰兩正,萬曆二十七年四月日武岡州知州應楠史何添繼銀匠王文青。”都水司屬工部管轄,掌管河渠航道、道路橋樑等事物。武岡州即今湖南省武岡縣。明代存世銀錠多為五十兩形制,一百兩官銀極為罕見。)

清人彭遵泗編著的《蜀碧·楊展傳》中有關於江口之戰的記載:“展起兵逆之,戰於彭山,分左右翼衝拒,而別遣小舸載火器以攻賊舟。”其中提到的“火器”等相關兵器在本次展覽中也得以展出,不但有鐵刀、鐵槍、鐵劍、箭鏃等冷兵器,還有三眼火銃,這些兵器是明代軍事狀況的反映,也是確認江口古戰場遺址的有力證據。

江口古戰場遺址出水了大批反映明代封藩制度和社會生活的文物,如冊封蜀王金寶、冊封親王妃金冊、明代稅銀、眾多精美的金銀飾品等,對研究明代的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和物質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展覽展出了江口古戰場遺址發現的近150枚銀錠,反映出明代白銀的貨幣化。其中刻有時間、地點、用項、官員名及銀匠名的明代稅銀,稅種包括“糧銀”“餉銀”“輕齎銀”“義助銀”“祿銀”“稅契銀”“行稅銀”等類,地域涉及河南、湖廣、四川、江西、廣西、廣東諸省,不但是明代中晚期徵稅制度的反映,也是張獻忠主要行軍路線的佐證。

此外,2014年江口古戰場遺址曾發生特大盜掘案件,由公安部掛牌督辦、國家文物局督查,眉山市公安機關歷時兩年時間,在2016年破獲追繳各類文物千餘件。展廳也展出了多件追繳文物,包括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天啟元年長沙府“歲供王府”五十兩金錠、萬曆二十七年武岡州“都水司正銀”一百兩銀錠。這三件文物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是真的嗎?500餘件文物為你揭秘

長沙府“歲供王府”五十兩金錠明天啟元年(1621年)(金錠內鏨刻銘文“長沙府天啟元年分歲供王府足金五十兩正吏楊旭匠趙”。這是長沙府上供藩王府的歲供黃金,為已知明代金錠中最大錠形,存世稀少。1643年8月,張獻忠攻克長沙,可能是從吉王府中得到。)

一次考古發掘與科技手段結合的積極實踐

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周科華介紹,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不僅是四川省內首次水下考古發掘,也是國內首次內水區域水下考古發掘,為今後灘塗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的發掘積累了經驗。針對遺址處於岷江河道內的複雜情況,中國考古工作者首次採用了圍堰考古發掘的全新模式,並在發掘過程中創新了管理思路,這是一種不同於傳統潛水式水下考古發掘的新方法。在考古發掘中,還運用了大量科技手段。例如,RTK技術可以對每件出水文物進行定位記錄,溯源每件文物在出水前的原始狀態,建立針對遺址發掘的專門考古數據平臺;對發掘區域和出水文物進行三維激光掃描,獲取高精度紋理信息;運用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瞭解河床結構,探索文物密集區域與遺址準確範圍等。

展覽現場展示了在遺址探測和遺址測繪中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探儀和智能化測繪無人機,還原了這次高難度考古的挑戰與創新,也可以使觀眾感受到考古與科技的協同合作。展廳還搭建了展開面積達50多平方米的四面沉浸式投影區域,讓觀眾如同置身考古發掘現場,直觀瞭解發掘過程,從時間和空間中瞭解考古工作的原理。

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是真的嗎?500餘件文物為你揭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