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該知道的三個「不能只看」

理財該知道的三個“不能只看”

近年來,人們手頭上的“餘錢”越來越多,有了錢也不再全放在銀行裡了,而是選擇用錢進行投資理財。不過,很多人的理財路走得並不順暢,股票被套、基金淨值縮水、保險退保、銀行理財糾紛等現象時有發生。那麼,該如何恰當地投資理財?

買保險,不能只看成投資

去年,小孫簽下了一份年繳費1萬元的分紅險保單,年底分紅卻只收到了140多元,小孫十分失望。和他有著相同抱怨的人不在少數,如此看重保險的分紅功能、分紅多少的投保人其實陷入了把保險當投資的誤區。

投資的功能不是保險的主要功能,有效防範風險和保障才是保險的本質。因為保險是以小搏大,不能把保險和銀行的存款相比。其實保障是有成本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保險公司買了50萬的重疾險,如果剛交了一年就得了大病,保險公司這50萬的賠償,從哪裡來的?說白了是拿沒出事的人交的保費賠給了出事的人,攤到每一個沒出事的人頭上的錢叫保障成本。所以要想投資賺錢就不要買保險,買保險賺錢的可能只有一個,就是在交費過程中發生風險。

某保險代理人表示,保險和投資不能混為一談,在考慮是否投保時,應該先看重保障功能本身,其次再對投資部分予以關心。分紅險、投連險和萬能險的保費一般比較昂貴,而相同保費下,如果選擇消費型即保費不返還的產品,保障金額更高,保障也更到位。當然,如果已經對分紅、投連及萬能產品的功能認識清楚,找到了保障與投資之間的平衡點,則可以充分利用它們各自的特性來為己所用。

買理財產品,不能只看預期收益

理財專家表示,購買理財產品,市民最好先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提前做好財務規劃。其次,市民從收益率來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理解,但必須清楚收益背後蘊含的風險,銀行一些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率比較高,相對的投資風險也比較大,市民如果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只看收益,很容易忽略理財產品自身的投資風險。要了解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是大宗商品還是股票債券,或者是其他類別。再次,市民購買理財產品前,應先看清楚合同約定的內容,口頭宣傳再怎麼美好,最後還是要歸結到合同的約定上來。因此,市民在購買理財產品尤其是一些非固定收益類產品時最好關注一下理財說明書,明確投資風險。

買基金,不能只看排名

“為什麼買的時候這個基金排名還在前十,沒想到這幾個月的表現如此糟糕,一下跌到30名開外了?”老王挑選基金,重點考慮基金經理的業績,卻遭遇了“滑鐵盧”。 當選個股成了技術活時,不少投資者將目光投向基金投資,希望通過專業團隊的專業眼光來賺取高額回報。而如何考量基金團隊的水平,基金排名成了最直觀的成績單。只要稍加搜索,你就能清楚看到任何一款基金在同類產品中的排名。

專家表示,關於基金排名,“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不能全看排名,但也不能不看排名。基金業績只代表過去,不代表未來,看排名看的是基金業績是否可持續的概率有多高。建議結合基金中長期業績排名,關注基金自身素質。通常來說,短、中、長三個不同期限業績均排行靠前的基金,往往後期業績優秀的可能性更大。除了看短、中、長期排行之外,選基金最核心的是要了解其投資風格,並結合當前市場熱點及持續性進行綜合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