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座全國文明城市創下兩個全國第一 江蘇讓文明之花遍地開放

17座全国文明城市创下两个全国第一 江苏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德潤江蘇,築起道德風尚建設高地

從沿江開始發端、成串如項鍊,然後向周邊擴散,星光熠熠。江蘇的版圖上,先後有17座城市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創下兩個記錄: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全國第一、全國文明城市佔全省城市數量近1/3,佔比全國第一。

江蘇著力打造的道德風尚建設高地之“高”,由此可見一斑。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的實踐中,全省各地唱響主旋律、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樹立新風尚,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和道德品質不斷提升,江蘇正在成為有溫度的人文之地、有顯示度的文明之地、有感受度的精神家園。

高位謀劃,建設向上向善精神家園

2017年4月7日,中央文明委在張家港市召開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經驗交流會。這是繼1995年10月中宣部、國務院辦公廳在張家港市召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之後,在江蘇召開的精神文明建設領域又一次重要會議。

美好生活,不僅是“倉廩實衣食足”的物質生活,還有“知禮節知榮辱”的社會風尚。張家港經驗,作為江蘇道德風尚高地建設的縮影,傳遍了全國。

圍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社會文明程度高”新江蘇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構築“兩個高地”,即思想文化建設高地、道德風尚建設高地。2015年底,省文明委出臺《構築道德風尚建設高地行動方案》,組織實施公民道德培育、社會誠信建設、志願服務普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升、文明創建提升、網絡文明建設和政策法規保障等“七大行動”。

17座全国文明城市创下两个全国第一 江苏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通過建立和完善考核機制,江蘇把各項任務目標化、具體化、責任化。註冊志願者占城鎮人口比例、全民綜合閱讀率……在把這些指標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體系的同時,建立全省社會文明程度測評指數年度監測和發佈制度,把“力爭2020年社會文明程度測評指數達到90以上”列入江蘇“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2017年,全省社會文明程度測評指數已達88.23。

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融入各行各業、展現出勃勃生機。全省共有335個“江蘇省文明鄉鎮”、866個“江蘇省文明村”、4295個“江蘇省文明單位(社區、校園)”。其中,全國文明村鎮120個,全國文明單位222家,文明之花遍地開放。

道德教育實踐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趙亞夫、杜長勝、方敬、周長芝等一大批引領社會風尚的道德楷模、先進典型不斷湧現,297位全國、省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2000多人(組)“中國好人”“江蘇好人”,400名(組)“江蘇美德少年”,群星燦爛的先進群體,成為激發人們崇德向善的有形正能量。

2016年、2017年,江蘇省文明辦聯合省道德發展智庫探索開展江蘇省道德發展狀況測評。測評顯示,江蘇道德發展水平總體處於中等向優良的攀升階段,人民群眾對道德建設成效的評價總體較高,江蘇積極推進道德風尚高地建設的成效已初步顯現。

價值引領,凝聚共同奮鬥思想基礎

從2013年11月6日開館至今,“歲時節慶”活動就成為南京博物院的常設系列。剛剛過去的端午節,“我們的節日——到南博過端午”推出的戲曲、講壇、民俗互動體驗、詩詞朗誦等活動,讓市民們全方位立體感知這個傳統節日。南博非遺所所長陸建芳說,策劃並實施以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為核心的系列展覽和主題活動,旨在讓公眾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認同感。

強化主流價值引領,要入耳入腦入心,需落細落小落實。江蘇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各種主題教育和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5月29日下午,音樂兒童劇《青銅葵花》在南京荔枝大劇院舉行首演。這是繼音樂兒童劇《田夢兒》《尋找“紅頭髮”》之後,江蘇精心打造的又一少兒文藝精品。“童聲裡的中國”“童心裡的詩篇”“童畫裡的色彩”……一個個“童”字品牌美育活動,貫穿江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全過程。

17座全国文明城市创下两个全国第一 江苏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端午節期間,南博上演徐州琴書。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江蘇在青少年中紮實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璞石成玉的秘密》《問道》這些孩子們心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讀本,走進全省所有中小學。

從2014年開始,江蘇在全國率先推行融入“愛、敬、誠、善”價值理念的“八禮四儀”養成教育,引導全省1700萬未成年人從小踐禮修德,得到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廣泛讚譽。

從孩子到成人,從學校到社會,從教育到實踐,江蘇組織對核心價值觀12個主題詞分課題進行研究並推出系列叢書,面向不同群體編寫系列通俗讀本。城市出入口、主次幹道、公園景區、商業街區、城鄉社區、窗口單位等場所,充滿創意設計感的公益廣告,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傳播方式,也是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平凡人的道德高度,託舉著城鄉文明的地平線。在江蘇,鄉賢文化新的時代內涵不斷得到挖掘和弘揚。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為鮮明特色的“道德講堂”,發源自江蘇,首創於常州,寫進中央《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目前江蘇全省建成各類道德講堂近4萬個,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50多萬場,受眾達3600多萬人次,催生一批又一批“道德網紅”“草根明星”。

全省各地還相繼建成一批“好人館”“好人園”“好人一條街”,常態開展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讓做出善行義舉的凡人、出身草根的平民成為眾人仰慕的“明星”。江蘇還建立禮遇關愛道德典型機制,成立江蘇省美德基金會,及時資助幫扶生活特殊困難的道德典型,每年對省以上道德模範給予每人1萬元的慰問金。

17座全国文明城市创下两个全国第一 江苏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持續創新,激發道德實踐生機活力

在追逐“中國夢”的偉大時代,青少年需要怎樣的精氣神?應該具備怎樣的家國情懷?江蘇讓豐富的紅色資源、傳統文化資源“說話”。

2018年清明節,雄壯的國歌聲響徹南京雨花山崗,江蘇省暨南京市青少年憑弔革命先烈活動在雨花臺烈士陵園舉行,這樣的儀式已成為江蘇的“文明節氣”。從2015年9月30日開始,江蘇還在全國率先試點組織新婚夫婦向革命烈士獻花,每年烈士紀念日全省聯動的集體獻花活動,正成為引導青年銘記先烈功績、珍惜幸福生活的重要儀式。

道德實踐涵養著社會風尚。江蘇破除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不斷創新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載體、體制機制,讓道德實踐活動更富活力。

搭建各類平臺,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打造全省“一張網”覆蓋、多終端互動、全流程在線的“志願江蘇”平臺,有效解決志願者實名註冊、供需對接、組織在線管理等問題,全省已有註冊志願者1319萬人。搭建志願服務組織與各類社會資源有效對接平臺,從2016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江蘇志願服務展示交流會,兩屆志交會展示交流913個優秀項目,821個項目獲得社會各界支持資金6450萬元。

回應人民群眾道德訴求,聚焦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和領域,廣泛開展誠信主題實踐活動。持續開展“放心消費在江蘇”、誠信示範店、誠信市場等各類誠信主題實踐活動,深化誠信示範街區推選活動,引導廠家商家誠信做經營,誠信做產品,誠信做服務。建立誠信“紅黑榜”發佈制度,形成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堅持一手抓信用建設,一手抓信任建設,圍繞怎樣“學會在一起”,如何讓鄰里之間“暖”一些,開展多種形式的“鄰里節”“睦鄰節”等活動,讓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小家”、融入“大家”,讓社會生活越來越溫暖,越來越溫馨。

順應社會治理的新要求,推動德法同行、德法相濟。江蘇出臺全國首部促進全民閱讀的地方性法規,在新修訂的《江蘇省旅遊條例》中增加文明旅遊內容,同時,大力實施社會文明風尚行動,突出治理旅遊、交通等領域的不文明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