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川礦記憶」我是老川礦的一名駕駛員

王勇是一名川礦工人的後代,父親於1952年參加工作,來到了四川石棉礦,是川礦的第一批老工人。也許是父親的緣故,慢慢的,王勇也喜歡上了礦山,上世紀70年代下鄉當了三年知青後,他來到礦山成為了一名川礦工人。

王勇的這張老照片,於1980年在川礦四採廠2052工作面,進行露天開採時休息間隙和同事們一同拍攝的。

「石棉川礦記憶」我是老川礦的一名駕駛員

王勇當年只有24歲,他身穿一件白色襯衣,站在左邊的第二排、第一個。那時王勇是一名駕駛員。

「石棉川礦記憶」我是老川礦的一名駕駛員

「石棉川礦記憶」我是老川礦的一名駕駛員

川礦退休工人 王勇

川礦退休工人王勇:

這個人就是我

當時在海子2052工作面露天開採

把泥巴刨開倒掉

就挖下面的石棉

石棉礦買的翻斗車叫泰拖拉

我們當時共有9個人

其中8個人開車

1個人是管技安的

當時中午休息的時候

我們的技安拿了一個相機

他說大家來 我們照張相

這張照片就是這樣產生的

王勇告訴我們,2052工作面中的2052指的是海拔高度。王勇和其他的8位同事,每天要在較高海拔,並且冬季嚴寒、夏季酷暑環境中工作8個小時。

「石棉川礦記憶」我是老川礦的一名駕駛員

川礦退休工人王勇:

海拔又高

從農場上來又遠

很多人都不願意到這裡來

因為這裡條件很艱苦

冬天特別冷

王勇說那時工作條件艱苦,工資也不高。但同事們每天一起工作,下班後一起開展業餘活動,感到非常的快樂。

「石棉川礦記憶」我是老川礦的一名駕駛員

他勵志和父親一樣,努力工作,成為一名優秀的川礦工人。同時,他也因為自己是一名川礦工人而感到自豪。

「石棉川礦記憶」我是老川礦的一名駕駛員

川礦退休工人王勇:

當時我們是駕駛五級

也就是最低級

工資是三十到四十元

平時大家一塊下下棋

那個時候不時興打麻將

就是打撲克

有時候唱唱歌

吹吹笛子拉拉二胡

打下籃球 乒乓球

大家一起歡樂一下

近日,王勇自願將父親生前獲得的10枚獎章及部分老照片捐獻給了陳列館。

「石棉川礦記憶」我是老川礦的一名駕駛員

縣文物管理所為王勇頒發了榮譽證書,並表示將做好獎章和老照片的保管和展示工作。

「石棉川礦記憶」我是老川礦的一名駕駛員

「石棉川礦記憶」我是老川礦的一名駕駛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