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1962年出生江蘇,本名:張梅夜

1985年先後就讀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

1989年先後任教揚州大學 南京藝術學院

1995年始分別在北京當代美術館,國貿藝廊,廣州、北京藝博會,上海萬麗大酒店,上海展覽館09當代國際藝術展覽會等地舉辦個人畫展。

2002-2012年簽約意大利fuxin畫廊

我覺的我近日所作的“漢字”作品“Chinese characters”不能叫著書法,因為“書法”作品應該是“calligraphy”“書法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我這最多隻能算是“漢字”藝術作品。我並不是一個毛筆字寫的好的人,好在這是一個鍵盤的時代了,“書法”也已經徹頭徹尾作為藝術、文化的身份、價值而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蒼》70cm×50cm)

中國書法之美,老外過去根本就看不懂,所以書法藝術多年來也就我們中國人自娛自樂,並標榜為是“國粹”。我個人以為書法它主要在於文字內容和筆鋒一轉一彎、先撇後捺中透露出筆者的氣質和個性、情緒以及平面裝飾之美。中國當代書法有的人去靠西方行為藝術,有的走抽象表現主義的道路,如何才能有效地改善建構新的東方書法藝術的發展呢?記得第一次在美國看到井田有一的作品時我就在想:我如果寫字做這種“漢字”作品藝術,我想我應該要比他更講究詩意,氣質更具沉靜和華麗,表情更空靈散淡一些吧。尚法求“工”又尚意宣“情”,而不是這樣的楞、狠、猛。雖然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很有力量,也不糙,三十年前我這麼幹過,現在應該已經不會是我成熟的個性和氣質了。我的“書法”可動的腦筋看似好像有限,其實,可自由發揮的空間應該是巨大無邊的。構圖、色彩、造型、肌理...只是我比較笨吧了。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滄》70cm×50cm)

“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書林藻鑑》,一般說來中國魏晉時期既是書體的終結期又是書法技法的集成大期。我一直認為中國人的氣質早年在王羲之時代就給了定位了。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到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我們東方大陸和西方人的文字語言文化本質是不一樣的,日本人的“書道”走的雖然同樣是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但是,發展下來以後也變得越來越不相同了。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草》70cm×50cm)

唐楷有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態,書法有一個不斷地演進的歷史。

“書至初唐而極盛”。歐陽詢以及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歐陽通一時尊為“翰墨之冠”,揚州李邕變右軍行法也獨樹一幟,張旭,懷素以顛狂醉態將草書表現形式推向極致(張旭史稱“草聖”)。孫過庭草書儒雅,賀知章,李隆基亦真率曠,風骨豐麗。當然名氣最大的顏真卿則是從古法中立新意,寫出了一個時代的風格。到了晚五代,國勢轉衰,沈傳師、柳公權再變楷法。以瘦勁露骨自矜。後遂於離亂之際獨饒承平之象又狂禪之風大熾。雖未在五代一顯規模,然而對宋代書法影響不小。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禪》70cm×50cm)

宋朝,一文人王朝,書法尚意,和朱大倡理學有關,講意之內涵,同時又倡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如果說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體現,那麼到了宋代,書法開始以尚意抒情。遺憾的是讓東方文化由此文弱而沒有浪漫起來,自然又沒有自由起來。書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兩個層次外,還需具有“學識”即“書卷氣”,蔡襄、蘇東坡、黃庭堅和蕭散奇險的米芾,都力圖在表現自己的書法風貌的同時凸現出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使學問之氣鬱鬱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應該說宋朝還是達到了古代中國封建文化美學的一個高峰。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春風》70cm×50cm)

我的這一批文字作品,我希望它們和中國古代的這些傳統書法有所關聯,看到一些延續。因為中國“書法”它確實是最具東方性美學標籤性的藝術形式之一。我想讓自己形成一個風格,在西方美學的基礎上又更匹配自然更接近東方語言、哲學思想觀念一些。我不想躲開王羲之,顏正卿、柳宗權對我的影響,也不想躲開井上有一和抽象表現主義。但是,我得更需要找到自己並找到那個優秀部分的自己。找到一個新的東方性的書法美學來。輸入能量,並使之成為有實力有才華有活力的藝術。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東》70cm×50cm)

總的來說我十分珍愛中國水墨畫中的(宣紙)淨白溫潤之唯美的氣質。色、墨、水的暈跡讓字有了一些新的修辭感覺。有些簡單靜心之態。書寫字時追求蒼勁的中鋒精神。表面優雅而骨子裡藏著風骨也會讓人覺得很有力量。從架上繪畫這個角度看,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已經將西方繪畫美學走到了一個非常極端的地步。東方繪畫藝術的美學如果不關注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歷史、更新自己的文化價值,重新構建新的東方美學,幾乎沒有了選擇。我曾經在美國芝加哥美術館大量的抽象表現主義作品面前思考過自己,我做出創作目前作品的選擇。東方藝術語言的構建應該從基本的繪畫意境、造型開始。創意、活動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未來,誰也猜不透。但是雄心不可缺,信心不可無。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高貴》150cm×50cm)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現在非常流行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一句話。私以為,我們則是處在一個東西、新舊價值觀糾結混亂狀態下的時代。這是一個逆境中沖刷你我毅志,考驗“希望”存活量的時代。史上沒有永恆的絕對的真理,只有配量(dosages),矛與盾、得與失總是相輔相成。1922年據說愛因斯坦來中國曾在日記中直言中國人“勤勞、骯髒又愚鈍”(industrious, filthy, obtuse)。雖然一百年前的中國確實很貧弱,但是如今聽起此言來依舊讓人覺得鬱悶。故此,如今這更是一個追求偉大卓越的國家、民族、文化,勇敢奮起迎接挑戰又極具使命感的時代。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光》150cm×50cm)

陌上人如玉,棄舊圖新行。在我眼裡,你永遠是一個春風少年。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和》70cm×50cm)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和為貴》)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畫》70cm×50cm)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惠》70cm×50cm)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家》70cm×50cm)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禮》70cm×50cm)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青》70cm×50cm)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書》70cm×50cm)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踏歌》150cm×50cm)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文章》70cm×50cm)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雪》70cm×50cm)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藝》150cm×50cm)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友》150cm×50cm)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宇》70cm×50cm)

梅一:我的東方漢字美學作品

(梅一作品《澤》70cm×50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