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爸爸的孩子成长会是怎样的?

raoyaoting


爸爸妈妈都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力量,一般来说妈妈提供给孩子温暖、情感的支持,爸爸则是孩子的精神引领人,提供边界、规则、方向性等方面的指引。可以说一边是感性,一边是理性,二者都是重要的。

爸爸妈妈合作养育出来的孩子,会人格相对健全,既有温情善良柔软的一面,又有坚强勇敢果断等力量性的一面。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亲缺失,除了不利于培养孩子上述边界、规则、方向性、坚强、勇敢、果断等性格特质之外,还可能不利于孩子对生活的全面体验,如果是男孩子,可能很难以父亲为楷模去开始他男性生活之路;如果是女孩子,可能很难了解男性具体的生活状态。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儿国,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一个人形成畸形性格,与他儿童时期对世界的片面观察有密切联系。

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中,父亲缺失会缺失的情况下,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造成影响:

1、责任心的培养:

在家庭中,父亲的形象往往是一家之长,也是家庭经济责任的主要承担者。父亲往往作为孩子的“精神偶像”或者“力量榜样”存在。父亲在孩子责任感、人生方向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独立性的培养:

母亲天生的情感属性,容易导致对孩子不敢放手,更加呵护,怕孩子经历意外和伤害。而父亲对孩子的态度多半比较放手,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承担责任。

3、情绪的稳定性:

由于生理差异,导致女性与男性的情绪稳定程度,情绪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母亲常常更感性,父亲常常更理性。父亲缺失的孩子,有可能造成缺乏学习理性控制和理性表达情绪的机会。

4、运动习惯:

运动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母亲与父亲相比,对运动的爱好天生有所差异。父亲参与养育的孩子往往更爱运动,合作精神更强。

5、性别认同:

父亲往往是男孩子的成年男性榜样,成为他性别认同的对象;父亲往往是女孩子的成年男性交往对象,成为她认识男性的窗口。这些都对将来他们长大的性别认同,与亲密关系的建立相关。

如果家庭中父亲的角色已经确定会缺失,那么:

1、从以上5个方面,母亲要有意识、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习惯,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这几个方面男性可以带给孩子的体验。

2、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大家庭,或者亲友中的成年男性,让孩子有机会在家庭之外体会到成年男性的特质。

3、尽可能给孩子寻找到家庭外的“男性精神导师”,这个“导师”可以是孩子喜欢的老师、教练、或者家族中某位孩子喜欢的男性亲属。

父亲对孩子的作用确实非常重要,但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帮孩子找到可以模仿、可以信赖的成年男性形象,是我们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提供的最大帮助。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兰海

父亲永远是孩子小时候最好的玩伴,这是任何玩具都无法取代的。

父亲也是孩子内心不能缺失的一角,缺失了,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作为一个父亲,读到今天的文章,感慨万千,因为带孩子的路上,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总是让母亲们变得神经紧张,父亲们变得战战兢兢。

我们要承认,在我们中国的传统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维还是大势,教子的重任还是在母亲身上。

但如今大家都开始认识到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这个角色是不能缺位的。

孩子的生命里,不是每一场风,都需要躲进母亲怀里;不是每一场雨,都需要一把慈爱的伞。人生有许多滋味,是必须体验的。小小的感冒,轻微的擦伤,根本无须大惊小怪,以至于要吊销父亲的执照。

星期天中午,在一本幼教杂志上,我忽然看到一份很有趣的测试题:“ 测测你的孩子,是否拥有完整的爱,是否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我急忙叫来儿子,因为第一部分的题是要求孩子答的。父母中,谁教会你系鞋带,谁带你放风筝,谁告诉你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儿子胖胖的手,捉着水彩笔,一格一格地打钩。每一格选的都是妈妈。我的心生出满满的甜蜜。

第二部分,要求家长选择。孩子的心事会告诉谁,孩子的性格与谁相近,谁为孩子鼓掌最多……我不假思索,飞快地打钩,所有的题答完,依旧是同一个答案——妈妈。此时的我,胸中洋溢着无限骄傲。

比照评分标准,我乐滋滋地算分。满以为会得优秀。可结果,却令我瞠目结舌,竟只得了可怜的五十分。结论更是触目惊心:“您的孩子,严重缺乏父爱,这将会影响孩子的心态,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

不错,孩子确实有些内向,也很胆小。我以为等他大些自然会好。现在才明白,这根本不是年龄的问题。那样疼孩子的老公,从何时起,离孩子越来越远了呢?我苦苦地思索着……

是了,那个早春,乍暖还寒。老公抱着半岁的儿子,兴冲冲地去看新开的桃花。回来时,儿子的小帽子和小围巾全丢了。当晚,孩子因着了凉发烧呕吐,折腾很久。看着孩子受罪,我足足抱怨了他一个晚上,他也红着眼睛后悔不迭。

还有,我因加班,让他照顾孩子半天。孩子却从床上跌下来,嘴唇肿起老高,额上碰了一个红肿的大包。这也让我大大地发了一顿脾气。

就在去年吧,他兴冲冲地带孩子去划船。结果,刚上船,好动的孩子就落水了。幸而水浅,仅仅湿了衣服,磕破了鼻子。那一回,他也很懊恼,说自己太笨,天生不会带孩子。

还有,还有……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老公一次次失误,一次次被警告。终于,他被那张无形的红牌罚下,再也不敢轻易地靠近儿子。

从此,有关儿子的大事小事,我一手包揽。儿子也习惯了事事找妈妈。无奈的老公,不得不接受这种疏离。有时,他看着我们的亲密,眼神里是羡慕和落寞。

我没想到,自己这样辛苦,这样努力,给孩子的却是一份残缺的爱,一个不健康的成长环境。如果不是这本杂志提醒,我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发现,孩子幼年的记忆里,已经缺失了最宝贵的东西。

我汗涔涔地,把书捧给老公看。他只扫了一眼,就漫不经心地笑了:“ 这些幼教杂志,小题大做,专门唬你这样的人!”我郑重地告诉他:“ 孩子的成长,是一次又一次美丽的盛典,而父亲和母亲,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没有人可以缺席,这一场又一场人生的盛典!”

我说,从幼儿园到小学,老师们大都是女性,孩子不缺乏母爱。如果父亲不能融进孩子的生活,他童年的世界就只有半片天空。老公不再嬉笑,若有所思。

转眼就是黄昏,外面下着微雨。我鼓励老公,带孩子去散散步。我却在后面,悄悄跟着他们。雨渐渐大起来,我刚要招呼父子俩回家,却看见孩子跟着爸爸,肆无忌惮地踩着水嬉戏、叫喊。

他们的笑声格外欢畅。

这一刹那,我忽然明白:

孩子的生命里,不是每一场风,都需要躲进母亲怀里;不是每一场雨,都需要一把慈爱的伞。人生有许多滋味,是必须体验的。小小的感冒,轻微的擦伤,根本无须大惊小怪,以至于要吊销父亲的执照。

又隔些时候,老公带着孩子,去度假村玩。三天后,孩子回来了,脸晒得黑红,闹喳喳地,似一只小雀儿,说他跟着爸爸捉小鱼了,爬树了,躺在山坡的草地上,看棉花糖一样的白云了……

孩子兴奋地说:“如果跟妈妈去,一定不许这样玩。”是的,世上做妈妈的人,总有太多的小心,有太多的不许。把孩子当花瓣,当珍珠,当最薄脆的瓷器,捧他们在温暖而逼仄的掌心。在这样的呵护里,我们的孩子,又怎么会长成青松,长成磐石,长出百折不挠的勇气!

儿子的胳膊,被树枝剐破了,脚也磨出了水泡,连外套都被划了个大口子。听爸爸说,蚊虫的叮咬,还让他哭过好几次。其实,这又有什么呢?疼痛、疲惫、伤心,未尝不是一种收获。而爸爸所给的,是钙、是铁、是锌,是生命里不可缺失的营养。

儿子变了,他不再怕黑,不再怕虫子,不再动不动就哭。幼儿园老师说,打疫苗的时候,他平静地站在最前面。有个小女孩吓得簌簌发抖,他像个小小绅士般,在一旁鼓励她。

面对儿子的变化,我备感欣喜,老公却接到通知,他被调往西部油田,坐火车要两天才到。他和孩子,刚刚靠近,又要分开。这一回,在千里之外。儿子听到爸爸要走,用漫画书挡住眼睛,轻轻啜泣。

我们都没有放弃。在送别的站台上,老公教儿子,一遍遍背他的手机号。父子俩常常通话很久。那些数字惊人的话费单,纠结在我心里,生出一丝丝烦恼来。直到儿子告诉我,爸爸说,他要听着我长大。

我的心,忽然柔软起来。听着孩子长大,对于父亲,像听小苗拔节,花蕊轻扬,春风从窗前呼啦啦地赤足跑过;对于孩子,世上有个最爱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耐心倾听他心里所有的声音。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七天长假,原与朋友相约,搭她的顺风车旅游。可现在,我决定去看老公。朋友问我会不会算账:一票难求的艰辛,四天旅途的疲惫,仅换得戈壁荒原上三日匆匆的相聚。只有傻子,才会这么干。

朋友是个精算师,她样样都算到了,唯独忽略了一个孩子的感受。这不怪她,因为她还不是母亲。

儿子终于见到了爸爸工作的地方。钻塔,野营房,用电热杯煮的挂面,都让儿子觉得新鲜。一出门就是莽莽戈壁。牵着爸爸的手,儿子认识了胡杨树、坎儿井,看到了大漠圆圆的落日,甚至经历了一场,昏天黑地的沙尘暴。

在回家的旅途中,我给儿子讲故事。他往常爱听《小红帽》《白雪公主》《海的女儿》,这次却不要听了。他振振有词地说:“ 那些故事里的人,遇见了困难,只会坐着哭,等别人来救。我要听爸爸讲的孙猴子、鲁滨逊、罗宾汉,在危险时,他们会救自己,也会救别人。”

我怔住了,一旁的乘务员笑起来:“ 爸爸和妈妈,真的不同呢,连讲的故事,都是两样的。”窗外,戈壁与绿洲交织着,有一种别样的风景。儿子仿佛又长大了一些。

这个秋天,儿子上一年级了。老公又接到通知,他将要远赴哈萨克斯坦。那里,有公司的合作项目。这次,儿子没有哭,他自作主张,去邮局买了很多信封和邮票。他与爸爸相约,每周写一封信,把彼此的消息告诉对方。

听儿子骄傲地大声朗读爸爸的信,看儿子坐在灯底下边查字典边写信,再陪着他去邮局寄信。秋风渐凉,通往邮局的那条路,已被落叶染成金黄。仿佛一夏的阳光,都锦绣一般重重叠叠地铺陈着。路有多远,阳光就有多远。

我听见每片叶子都在唱歌。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见什么,我的孩子都会快乐而勇敢地往前走。


大二的啊爽

没有爸爸的孩子成长会是怎样的?在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单亲家庭或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这些人表面看起来与普通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差别不大,但是如果你和他们就亲子关系展开会谈,总让人感觉到他们的确缺失了很多很多。

国内外有很多有关“父亲缺失”的研究,父亲缺失是指由于分居、离异、死亡等原因导致的孩子缺少父亲的关怀的现象。父亲缺失后对孩子有那些影响呢?

第一、 父亲缺失会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国外曾有学者采用《人际问题解决能力测验》 测查了25名父亲离开超过8个月的4~5岁的幼儿,发现父亲缺失的孩子的得分要显著低于父亲存在的家庭的孩子。

第二、父亲缺失会影响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

第三、父亲缺失会影响儿童道德发展和犯罪行为的发生。父亲缺失家庭的男孩比父亲存在家庭的男孩在内部道德判断、接受批评、道德价值和规则习得能力上要差。此外,父亲缺失家庭中儿童面临更高的犯罪风险。

第四、父亲缺失会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父亲是儿童眼中的保护者、教育者和自己未来理想化的形象,儿童会将父亲作为榜样进行模仿学习,使自己的行为越来越像父亲,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男孩会变得更有男子气,变得坚强、勇敢、理性。如果父亲缺失,因为长期受母亲的影响,男孩可能会发展出偏女性化的性格特征。

如何弥补父亲缺失所造成的影响?其实,有时替代父亲位置的可能是其他重要他人,这个人可以充当或扮演父亲的角色,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内化和模仿学习的对象。


鹈鹕心理夯小七

 缺失父爱: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那些没有得到足够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十分突出,出现焦虑、孤独、任性、多动、依赖、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攻击性强等行为缺陷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与成年后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有一定关系。心理学家据此提出了“缺乏父爱综合症”这一概念。患有“缺乏父爱综合症”的孩子成年后出现神经质、精神病或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比率以及犯罪自杀率均比其他宝贝偏高,并且有可能影响他们成年后正确地处理两性关系,导致不幸的婚姻生活。

渴望父爱,这是男孩最深沉和迫切的心理需求。他渴望一位强健而富于幽默感、粗犷而温和、自信而关爱、智慧而谦逊的男人在他身边,向他注入真正的“男人气”。男孩需要与父亲呆在一起,帮助他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与自信心,从父亲那里学会做一个男人。女孩则需要通过父亲了解男人并学会与男人相处的技巧.不良的家庭因素对孩子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常被父亲拒绝、否定的孩子,容易焦虑。

心理学家甚至指出男孩的“父爱饥渴症”,即男孩到达青春期时,往往疏远甚至厌恶父亲,这种疏远和厌恶掺杂着得不到父爱的失望与凄苦。他盲目地去尝试种种可能补救的办法,包括抽烟、喝酒、甚至性放纵或吸毒。渴望父爱,这是男孩最深沉的心理需求。男孩与父亲在一起,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和对个人前途的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父爱是帮助男孩走向健康之路的起点。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指出,在孩子成长中,父母因性别角色、社会分工、家庭分工的不同,应各自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担负起不同的教育任务。一般来说,母亲偏重于生活和情感,父亲偏重于精神和心理;母亲强调稳定,父亲强调创新发展;父亲传递给儿子的是坚强、勇敢、承受力强等阳刚之气,母亲传递着细腻、呵护、富有同情心等阴柔的一面。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造就了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质。相反,如果过分地强化或弱化某一方面,都将影响孩子的心理成熟和性格完善。

例如,在父爱不足和母性亲情过强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胆小,意志脆弱、缺乏创新精神、过于依赖别人的性格。尤其对女孩而言,过于关爱的“保姆式”父爱,更会导致孩子情感和性心理发展方面的障碍。

又如,当孩子提出问题希望父母解答时,父亲很少有耐心面面俱到地讲完,总让孩子自己去看去想,仍给孩子留下困惑和疑虑;而母亲却会把答案和盘托出,说出结论。从表面上看,父亲的方法有点“粗”,但促使孩子多思索,是一种很好的意志锻炼。由此可见,强化父爱在培养孩子的健全心理,使男孩真正成为男子汉方面的作用有何等重要。这一作用正是母爱不能替代的。

父亲在教育孩子时切忌简单粗暴。许多父亲在与孩子相处时并不够耐心,尤其是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例如:学习成绩差、写作业磨蹭等问题,心里就起急,忍不住就要打骂孩子。所以,许多孩子都反映:怕爸爸。孩子在这样的高压管制下,不仅缺点没有改掉,反而变得没有自信心,性格退缩,或者脾气逆反暴躁,不好管了。所以,父亲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孩子。

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一些单亲家庭中,母亲一个人带着孩子,她们认为再婚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就为了孩子而不再选择婚姻,或是害怕结婚。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父亲的影响作用,男孩容易变得女性化,女孩容易依恋年长男性,或惧怕、不信任男性。还有的离婚母亲会不自主地把对丈夫的埋怨、仇恨灌输给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投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在他们长大后就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择偶观念和婚姻生活。

从多起心理咨询的案例中发现,父爱缺失的男孩子,往往不知道作为男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使命。由于缺乏男性榜样,他在性别认同,不知道怎样对待异性。由于缺少成年男性的道德指引和行为规范,他缺乏自律,情感和性格也很不稳定,有的胆小怕事、优柔寡断,有的脾气暴烈、做事冲动,有的则抑郁寡欢、自暴自弃。

父爱缺失的女孩子,由于在幼年时没有得到成年男性的接纳和认可,容易怀疑自己作为女性的存在及其价值。由于缺乏男性偶像,她不知道男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对待女性才是平等的关系,有的会穷尽一生、付出很大的代价,去讨取男人的欢心。对于她来说,爱是痛苦的。她会不由自主地爱上比她大很多或者对她漠不关心甚至虐待她抛弃她的男性,因为她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正常的男性的爱、呵护与尊重。她们的内心会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对两性间的亲密关系也会更加渴望,以至难以把握男女之间的尺度,出现情感冷淡或狂热。

对这一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哈佛大学的罗斯派克博士。他在这一领域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派克认为,父亲对女儿个性和性心理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母亲。父亲对儿子,往往会提供较多的独立机会,而对待女儿,却容易走向两个极端———疏离或鼓励她们的依赖性。疏离的结果使她们更容易产生慕男情结,变成感情随便的“花痴”;而纵容女儿的依赖性,则容易使她们变成没有主见的“牛皮糖”。罗斯派克博士还认为,女孩子社会化的过程往往是父亲影响的结果,如果一个女孩子缺乏父爱,那么她的社会化水平就会比较低、性观念也比较混乱,发生不当性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小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到了青春期,他们会猛然意识到被父母“抛弃”,会以评判的心情来审视父母,并把对父母的愤怒投射到社会和他人身上,从而出现操

行障碍、与人交流障碍等。


像风一样吹过4

圈圈跟你分享一个单亲妈妈育儿的故事,谁说没有爸爸陪伴,孩子就教不好?

不知从神马时候开始,每逢佳节之前,朋友圈就被各种“请不要这样逗孩子”刷屏。

一家团圆,亲朋相聚,这难得高兴的时光简直要变成撕逼战场了!你的孩子不能被问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你的孩子不知道管对方叫叔叔还是哥哥;别人说一句你妈妈喜欢弟弟不喜欢你了,你的孩子就相信了然后难过的哭了……

此刻我真是不怀好意地笑了,你的孩子被你养的这么Low,然后还好像是全世界对你孩子不善意造成的!

说到这里,必须表扬一下我的闺蜜,有野草般的毅力顽强生活的女人,离婚了却一个人带着娃更潇洒的生活,赚的一手好钱,烧得一手好菜,身材练到一度让我嫉妒的必须要把她拉黑才能有勇气吃个饭。

果然有其妈,必有其娃!得体,懂礼貌是必须的,我偷偷把她5岁的姑娘内定为我的儿媳妇,当然,我还是那个万年不变的恶婆婆!

恶婆婆常常会故意找茬问她些恶意满满的问题来考验(zi)她(qu)情(qi)商(ru)。你们感受一下:

那天下午,我带我儿子和我儿媳妇去吃高大上的哈根达斯,周围坐的都是一桌桌小情侣,我便悄悄问儿媳:“小芮,你知道你妈有交新男朋友了吗?”

小丫头一边把一大口冰淇淋放进嘴里,一边略带鄙视的微笑着说:“阿姨,你好八卦!”

我默默流下三滴汗。

但是我不死心好吗?接着问:“你妈妈要是给你找个新爸爸,你不喜欢他,或者他不喜欢你,怎么办啊?”

小丫头想了一会,(我心里窃喜,被我问倒了吧?)然后听她幽幽的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啊,你知道怎么办吗阿姨?”

现在换做我愣在那里不知如何回答。

然后小丫头乐呵呵的说:“大人都不知道怎么办,小孩当然也不知道啦!”

好吧,容我计算一下此时我的心理阴影面积。

后来跟闺蜜聊天,问她,怎么她家小孩就那么小人精?大人想逗逗她,她都不上钩?

她微微动了一下精致的眉毛,和声细语的跟我说:“她是个女孩子,从小,我就无数次跟她说,除了妈妈以外,任何人让你做你不喜欢的事你都可以拒绝。

如果别人问你回答不出的问题,你就反问TA同样的问题。如果碰到让你觉得不高兴的事,你可以先不理那些人,然后马上告诉妈妈,我们一起想如何面对。

自从我离婚以后,无数人问过她那些很讨厌的问题:什么“你爸妈离婚是不是因为你不听话啊?”“你爸妈都不爱你了,所以才离婚的吧?”“你为什么跟妈妈不跟爸爸,一定是爸爸很坏吧?”我和我女儿的关系很亲密,我强调无数次,无论发生任何事,爸爸妈妈都爱她,她已经深信不疑
所以,现在再遇到什么创伤性问题,也都不会伤害她,并且她还会回你一句:“阿姨,想问题要从善良出发哦。”当然这句话是我教她说的。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无法做到永远面面俱到为他们屏蔽掉所有障碍,但是我们必须教会他们如何越过障碍,如何应对困难,这样,他们才能越成长越强大!在实际操作上,我们甚至要未卜先知的给孩子打预防针。

比如,今天要去奶奶家,可能会被叔叔大爷姑姑婶婶问到什么奇葩问题,该如何回应,然后练习几次。这样跟孩子讲好了,孩子就不会再无所适从。

听完她说的一席话,我又想把她拉黑了,会赚钱,长得好,EQ高,会教娃......你是上帝派来让我无地自容的吗?哼!


甜甜圈伐木累

很多家长朋友们有这样的经验:孩子在一岁之前对于母亲的依恋需求会大于父亲。但是在孩子两岁左右开始,幼儿的主要心理任务就是从对妈妈一个人的依恋中走出来,开始接纳爸爸和其他人,大多数的父亲也是此时才正式开始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想要探究没有父亲的孩子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就要了解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父亲在孩子的性别角色的形成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3-6岁是儿童性别认同的关键期,儿童在此时往往具有高度的模仿性。对于男孩而言这种“模仿”的参照物,即是他的父亲。对女孩而言,父亲往往是其精神上的守护者。在幼年时期父亲可以给予女孩更多的安全感和精神力量,并为其树立心目中男性的标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男孩在4岁以前失去父亲的陪伴,会使他的人格中缺乏男性特有的力量特质以及攻击性,并且在性格方面很可能倾向于女性化甚至向女性认同。比如很多男孩经常会偷偷穿母亲的裙子,涂母亲的指甲油和口红。而对于女孩而言,如果5岁以前一直缺少父亲陪伴,往往因缺少对男性正确的认识,在面对男性时感到陌生。所以缺少父亲的女孩更容易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时产生焦虑、羞怯的感觉,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成年后亲密关系的建立。

★妇专委协会近期推出线上系列公益微课,每周一次,欢迎收听,详询请发私信或留言。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很多家庭幸福的女孩会把父亲作为择偶的标准,而单亲家庭长大的阿娇则是把家庭责任扛在肩上的女孩。阿娇不少朋友都说她是一个才貌双全的演员,但她却甘心做配角,她很少去担任主角,甚至在别人婚礼她都只会选择站在一边。香港著名导演刘镇伟曾经说:“阿娇当时在亚洲红的不得了,但是她确实自信不足。”

阿娇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曾说:我很喜欢笑,只是忘记怎么笑了。

阿娇认为自己这份不自知的不自信是源于从小的生活环境,她说:“我从幼儿园到小学就换了7间学校,很怕去交朋友,很怕跟人家接触。我家里女人比较多,所以我很少有机会跟男性去交流,也没有一个男性的长辈去教我怎么去做人。这样出来工作之后,就变得很难。其实我很喜欢笑的,但因为容易紧张,就不怎么会笑了。”

阿娇是由妈妈独力抚养成人的,钟爸爸在她一岁那年就因病逝世。加拿大一所大学的心理研究发现,少女时期获得父亲关怀与支持的女性,会有较好的感情与性心理发展,成人后处理与异性亲密关系的能力也较强。

缺乏父爱的女孩大多会比较早恋爱,而失恋后她们往往是很受伤的,她们会拼命想和已经分手的她们认为的最爱复合或者还努力去维护那段所谓的刻骨铭心的爱。

如果男孩给她们温情,她会疯狂爱上你,她不会轻易离开你;她如果爱上了你,会陷入很深;她们心里承受能力很差,经不起风吹雨打,当遇到这样的女孩的时候要珍惜,当然和这样的女孩在一起比较累。有些女孩是表面活泼开朗坚强,其实内心很脆弱,典型例子翁美玲,因为感情和事情受挫后自杀了;有些女孩则是多愁善感,典型例子林黛玉。

随着年幼的孩子长大,他的独立性和生活处理能力逐步加强,已不再满足于母亲所在的交往方式和生活圈子。这时,父亲就会成为孩子重要的交往伙伴,孩子会从中学到许多不同于母亲的交往方式。当孩子进入“性别辨认期”时,最早能分辨的便是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孩子会把爸爸的所有行为特征作为自己辨别男人的特征,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出现的男性形象都会与最早获得的这一男性范例相比较。

缺乏父爱的男孩很难在男性的自信与自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对男孩长大交友、求学和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对于女孩的成长来说,爸爸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素,能够帮助她们成年后与男性之间发展健康的关系。

和妈妈相比,爸爸身上具备更为勇敢、坚强、独立、自信、果断的个性特征。所以,爸爸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鼓励孩子不断尝试、勇敢探索、克服困难和挫折,多带孩子去旅游、露营、爬山、攀岩、运动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发现爸爸

缺失父爱肯定会是种遗憾,但是人生的遗憾很多,比如有父亲,父亲却殴打母亲,或者酗酒赌博,那么要不要缺失一下这样的父亲,人生会更好呢?


所以没有绝对的答案。各个家庭情况不同,没有可以一概而论的事情。尤其是现在社会离婚率那么高,有些离异父母做得很好,从来不缺席孩子的成长,把大人的无法相融不带进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中去,让孩子清楚的知道父母的离异不会让你少了父母的爱,那是大人的矛盾,正好孩子也可以从中学到。所以,心理引导非常重要。


有些离异的夫妻会对孩子说,你没爸爸了,你没妈妈了。这种概念也十分奇葩,爸爸,妈妈是不会没有的,离异夫妻的情况各有不同,而达成共识的恰恰是去共同履行抚养和教育陪伴孩子的责任。离婚不代表责任就没有了,也不代表孩子就成了没有爸爸或者妈妈的孩子了。因为这是不可能达到的。也应该和孩子这么去解释。


离婚率这么高的原因是人们的认知改变了,比如对自己人生的幸福满意度,对不能相容的关系的处理方式。有不可跨越的心理困苦,无法正常友好的生活下去,这种折磨让很多夫妻决定放弃婚姻,这不失为留存一线希望。这线希望就是,在舒心的状态下去培养孩子,自己首先不要扩大孩子没有父亲母亲这种概念。而是确定孩子不可能没有父亲母亲,只是父母的关系作了调整,这种调整是深思熟虑的,是负责人的选择。


对于离异家庭,离异双方应该更加积极的配合,尤其当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学习上遇到瓶颈,离异双方应该义不容辞的共同出现。让孩子感受到,什么叫做父母永远都在的概念,而不是告诉孩子你有多可怜,或者呈现出一种很悲哀的心境,状态给孩子看。如果离异是事实,就不需要再去敲定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害处,这么总琢磨到底有什么好处。适当的安排旅游同行也是很好的设想,孩子只要父母陪伴就好。做得好不好,全在大人。


从心理暗示的角度来说,过大过多的说没有爸爸或者妈妈的孩子会如何如何,对孩子一点儿益处都没有,对大人会造成心理强大的负疚情绪,这些情绪好吗?我们人类的思维具有极大的创造力,除非这些道理给那些准备结婚的,或者夫妻矛盾不深的人看,那叫防患于未然,不然,在离异事实下反复强调缺失的坏处,没有任何建设性价值。


总结,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去选择,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去陪伴努力,就去与前任合作,孩子都是自己的,心平气和的探讨方案就好,这种共同愿望下的计划,往往比较容易实现。


如果离异夫妻成了死对头,那么应该从大人做起,不是夫妻是朋友,有共同孩子,那么就算是亲人,以往恩怨让它过去,一起来共同面对孩子今后的教育。


积极的心态总是会带来好的结果,这不是道理,是法则——是自然法则。


我是 香销茶尽


香销茶尽2018

其实我觉得缺少爸爸和缺少爸爸式的人是两个概念:

同样是没有爸爸的孩子,有的孩子健康成长,有的孩子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为什么?

其实,对于没有爸爸的家庭来说,孩子是可以通过一个像爸爸式的人来代偿爸爸这个角色,如果这个“爸爸”比较靠谱,妈妈又照顾的比较合理,其实孩子不会有太多的缺失,成长也会比较顺利。最怕是那种没有爸爸,有没有这样一个可以代偿的人,那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代偿人可以是亲戚中比较有威望的,也可以是关系比较好的老师或是尊重的长辈,还可以是他小时候崇拜的爸爸的样子。

举个例子,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就是妈妈带大的,他的父亲在他幼年时因病去世。但他却成长的很出色,了解的主要原因是他大伯其实从小代替了他爸爸的角色,一直照顾者他们母女,他大伯是大学教授,从小对他的要求和他自己的女儿一样,都很严格,在家庭中也很有威望,因此,这个朋友虽然是单亲家庭,一直成长着很健康,也没有出现各种有些单亲家庭中出现的问题。


U12家庭教育

没有爸爸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暴露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安全感。我接触到这种家庭背景下长大的朋友,不管他们自己在学业上还是后来的职业生涯上,取得过多么骄人的成绩或者成就,拥有多少财富,心里总是会缺少一份安全感。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会把这份因为安全感缺失造成的心理不安表现出来,可遇到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心里上石如此渴望一份安全感的存在。可是,真要问他安全感到底是什么,什么能够保证,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这样的缺失感,或许只有遇到那一个能够弥补这份爱的人才会慢慢弥补过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