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下一代計算架構的一個組成部分

“傳統的支付交易中,為確保最佳的系統性能和用戶體驗,把支付、清算、結算三個環節進行了分離。而在比特幣或者原生區塊鏈架構中,通過一種機制,巧妙地將清算、交收進行了整合,鏈上的支付、清結算可以像現金一樣被處理,從而大幅提高結算效率。

所以,區塊鏈的性能問題不能拋開業務場景而一味追求數字的大小,也不能拋開應用價值一味要求區塊鏈或原生區塊鏈解決所有的現實問題。區塊鏈架構設計的取捨決定了它不是萬能的。我認為,區塊鏈是下一代計算架構的一個組成部分。原生區塊鏈架構並不支持多樣化的隱私保護算法,共識效率和合約複雜度或業務複雜度掛鉤,所以我們將會推出面向下一代的計算架構,把共識和計算完全解耦開,添加一個單獨的計算層,從而支持更為豐富複雜的隱私計算、隱私存儲和隱私通信。”

區塊鏈是下一代計算架構的一個組成部分

以下為孫立林的演講速記:

我們公司確實很少在市場上露面。今天這個主題是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我們沒有把自己當成純區塊鏈公司,而是一家做計算架構的服務商

1.原生交易/傳統交易

交易流程,簡單來說,無論是掃碼還是刷卡,只要付錢,都是到了每天晚上11點以後才開始做清算;第二天早上才會把對賬文件發出,不同的參與機構按照對賬文件逐級對賬,最終完成資金的結算入賬。因為把交易做了原子級拆分,所以才有可能做到單點高效率。

比特幣或者原生區塊鏈將清算、交收的機制進行了一體化整合,完整地把它像現金一樣在區塊鏈世界進行了還原,從支付結算鏈條整體來看,確實提高了效率,但是前端的單點處理就無法支持20多萬筆的TPS了。所以,不能一味追求區塊鏈系統的高性能,也不能要求區塊鏈或原生區塊鏈解決所有現實問題,因為架構設計的取捨決定了它不是萬能的。

在這裡我們介紹一下現實世界的情況,所有治理結構的原生要素大多如此,這也基本展現了人類所有的治理結構

區塊鏈是下一代計算架構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一個特點,大多數的節點無法在兩個平級的節點之間做到直接通訊,必須通過上一級節點轉發。節點間的數據規則或交易規則都是由上一層節點制定再下發。所以,現實世界的交易呈現兩個特點–單向性和單線性。(1)單向性,從上到下引流規則;(2)單線性,交易的維度有限,很難突破層級關係,實現互聯互通。

傳統的治理結構在未來一定需要改變,一是各級節點數量在不斷增加;二是大數據分析和交換需求越來越迫切;三是每個節點之間的連接關係一定會突破單向性和單線型,轉向多維度的連接。為什麼數字貨幣有價值?因為在原生金融裡,電子化處理的只是賬務,而代幣是全部數字化的資產。這裡產生的基本變化,一定是在數據量不斷增大,數據可以充分流動的情況下,由量變向質變的轉換。但在目前的交易條件下,還沒有達到那個拐點。

2.數字化交易

我們對整個數字化世界的理解,分以下幾個部分:

(1)原生數據的採集和生產,最終會通過大量IoT(物聯網)傳感器進行處理;

(2)數據的存儲會通過雲服務進行;

(3)數據的分發和交易會機遇以區塊鏈為代表的,下一代計算架構來處理;

(4)數據的分析一定會結合大數據和AI(人工智能)。

我們認為,在全數字化的世界,所有人都處於盲人摸象的狀態,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其它任何個人,都無法獲取數據的全貌。

區塊鏈是下一代計算架構的一個組成部分

這是我們總結的數據使用流通現狀,叫“數據的三權分立”。現在的架構下,數據所有方和使用方基本對立,也缺少可信安全的執行方

區塊鏈是下一代計算架構的一個組成部分

3.區塊鏈是下一代計算架構的一個組成部分

今天大家都說,數據是資產。但是資產如何來定價呢?單一數據是無法給自己估值的,數據只有流動起來才會產生價值。那數據的流動如何實現呢?有人提出用區塊鏈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認為,

區塊鏈是下一代計算架構的一個組成部分。究其根本,我們提供的所有技術服務或技術架構,只為了解決三件事:計算、存儲和通訊

大家經常強調區塊鏈的隱私屬性,其實,原生區塊鏈並不具備任何隱私保護。“加密貨幣”這個叫法並不準確,應該稱為“密碼貨幣”。原生區塊鏈用的是哈希和簽名,這不是加密;如果有加密貨幣,那麼是不是還得有“解密貨幣”呢?這是容易產生誤解的,所以應該叫“密碼貨幣”。

區塊鏈是下一代計算架構的一個組成部分

原生區塊鏈完全不支持多樣化的隱私保護算法,所以我們在架構中添加了不同維度的隱私保護算法,換句話說,下一代計算架構需要能夠支持隱私計算、隱私存儲和隱私通信。

我們將會推出新一代計算架構,把共識和計算完全解耦開,並添加一個單獨的計算層。大家經常說的節點,比如共識節點或記賬節點,我們會在此之外增加一個計算節點。這個計算節點會衡量計算貢獻度或者計算貢獻值,為數據提供定價基礎。

區塊鏈是下一代計算架構的一個組成部分

這裡我們提出一個新的觀點,數據資產的估值不來自於數據本身,不來自於單純的算力,也不來自於單純的算法,而是由計算這個宏觀過程來完成的。計算由算法、算力和數據共同組成,所以我們把它叫做“計算工廠”。在這個架構裡我們用大量算法,已經完全超出了原生區塊鏈的範疇。

解釋以一下“計算工廠”的概念:

在計算的大框架下有四個邏輯決策,分別是交易發起方、需求方、算法提供方和算力提供方。我們不是為了做區塊鏈而做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目的是什麼?我認為,是為了數據的流動。數據流動起來才會產生價值,形成為資產。數據作為資產的交換,才產生貨幣度量衡的需求,這是兩個概念。數據本身不是貨幣,它的流動才產生價值。為了達到這個根本目的,我們希望把宏觀的計算理念裝配到一起,進入到虛擬的執行環境,這就是計算工廠。

區塊鏈是下一代計算架構的一個組成部分

通過“計算工廠”加工處理,數據可以在市場上更方便地流動,也就可以被資產化定價,這才是我們最終想要實現的。我們希望能夠解決現在面臨的核心問題,可以實現充分的並行計算,多樣化的隱私計算。這也是推出區塊鏈開放服務平臺–JUICE和安全多方計算開放平臺–JUGO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