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興農」促農業產業騰飛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深入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驗”的目標任務,重點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強化全程監管,大力推進示範創建和工作創新,加快促進質量興農和鄉村振興,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隨著安化黑茶、南縣小龍蝦、洞庭龜鱉、沅江蘆筍等一大批地方農產品品牌的崛起,我市農產品品質完成了從小產出到大品牌的跨越,在高品質帶動下,全市特色農業產業漸呈騰飛之勢。

以體系建設為立足點,建立綜合監管新機制

2013年,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長任組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統籌、協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並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績效目標考核範疇,層層簽訂責任狀。

同時,在責任單位和農業系統內部明確責任科室和責任人,在農業生產企業、合作社大力推行質量安全承諾,增強農產品生產者的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意識。全市各級安排專項資金加大經費投入力度,2017年,市縣鄉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和創建工作經費由2016年的375萬元增加到1407萬元。

為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我市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規範化建設,努力實現了市、縣、鄉“職能、人員、經費、手段、服務”五到位。目前,市本級、7個區縣(市)和85個涉農鄉鎮均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共配備縣級監管人員31人,明確鄉鎮監管員286名。市本級和7個區縣(市)的農業部門均按照“有機構、有人員、有實驗室、有財政預算”的要求建立了農產品質檢機構,並爭取了農業部實施的農產品質檢站建設項目資金1937萬元。

目前,市、縣擁有專業檢測人員39人,實驗室面積4561平方米,檢測儀器設備735臺(套);全市已建成鄉鎮農殘速測室82個,農產品生產基地已建成自律性農殘速測室57個。市本級建有農業行政執法支隊,7個區縣(市)均建有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共有執法人員71名,執法裝備設施基本能夠滿足農業執法的需要。

以標準化生產為根本點,實現農業生產新飛躍

前不久,全國政協農業委、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一行來我市調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市牧原地養殖專業合作社調研時,對公司所有上市肉製品出廠前進行的嚴格安全檢測程序給予充分肯定,認為這是農產品企業“賴以生存的法寶”。

近年來,我市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示範區建設,圍繞主導、特色和優勢農產品,按照“有標貫標、無標制標、缺標補標”的原則,已制(修)訂農業標準24個、技術操作規程161個。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產品生產企業為載體,大力推行“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切實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有效推動了我市標準化示範區建設。

截至2017年底,全市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發展到4.45萬戶、3379家、3696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居全省前列。創建種植業標準化示範區145個,建設規模188萬畝,其中創建國家級蔬菜標準園(特色產業園)21個。共有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458個,萬頭以上規模養殖場20個,生豬規模化養殖比重達72%,創建省部級畜禽標準化養殖示範場51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46個。

同時,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送科技下鄉、科技人員進村包片等措施,加大科技推廣力度。2017年全市專業化統防統治全程承包服務面積達396萬畝,專業化服務組織90個。全市農藥使用量較上年減少4.1%;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975萬畝次,推廣作物專用配方肥19.1萬噸。

以檢驗檢測為支撐點,構建全程監管新優勢

近年來,我市加大種植、養殖質檢資源整合力度,實現檢測硬件和檢測數據共享。截至目前,市本級、安化縣、資陽區、大通湖區4家單位實現了質檢資源整合。

通過人才引進和檢測技術培訓,檢驗檢測能力穩步提升。目前,市本級、安化縣、桃江縣和赫山區4家單位先後通過了質檢機構“雙認證”。省農委連續十三年對我市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結果表明,我市主要農產品農藥殘留合格率穩步提高。2017年,省農委對我市蔬菜、水果、茶葉、稻穀共開展了4次例行監測和4次監督抽查,共抽檢樣品250批次、160批次,農殘合格率分別為98%、100%;省畜牧水產局對我市畜禽產品(豬肉、豬肝、禽肉、牛羊肉、禽蛋)監測110批次,產地水產品監測12批次,水產苗種監測24批次,合格率均為100%;市本級例行監測農產品樣品930批次,監督抽查樣品1024批次,其中定量檢測800批次以上,農殘合格率均為100%。

以“三品一標”認證為著力點,推動農業品牌新跨越

近幾年,我市加大了以“三品一標”認證為著力點、推動農業品牌新跨越的力度,積極開展產地認定和“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引導和扶持農業企業大力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對認證企業進行獎補和項目支持,不斷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市本級和安化縣、赫山區、沅江市、大通湖區政府分別出臺了發展農產品認證的意見和獎補政策,對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的企業,分別給予1至5萬元的獎勵。

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完成產地環境評價認定450餘萬畝;有效使用“三品一標”農產品458個,認證產量71.3萬噸;沅江蘆筍、桃江竹筍成功申報了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目前,全市有省級綠色食品示範基地7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5個、面積99.3萬畝。

通過項目扶持、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我市加大區域品牌整合推介力度,積極引導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安化黑茶”“沅江蘆筍”被評為首屆湖南十大農業品牌,“安化黑茶”榮獲“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安化黑茶、桃江竹筍、蘭溪大米、資陽休閒食品、沅江蘆筍、南縣龍蝦、大通湖大閘蟹等知名區域品牌逐步形成。目前,全市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46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4家,省級龍頭企業44家,市級龍頭企業298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